本溪市博物馆

本溪市博物馆

共 200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30 15:56

历史沿革

本溪市博物馆前身是本溪市阶级教育展览馆和文物组。
1965年,本溪市阶级教育展览馆成立,隶属本溪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地点在平山区富强街。
1966年,本溪市阶级教育展览馆对外接待观众。展出内容是本溪地区解放前劳苦大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的苦难历史。
1978年,文物组成立,隶属本溪市图书馆,后图书馆并入市博物馆。
1980年9月10日,根据辽宁省文化厅辽文字(1980)19号文件,正式成立以考古发掘、文物收藏、科学研究为内容的本溪市博物馆。办公地点借驻本溪市文化局二楼,大楼为俄罗斯式建筑,办公面积299平方米。成立初期,工作人员主要来自原阶级教育展览馆和文物组,共计35人。设有8个部门:考古队、保管部、陈列部、群众工作部、地质部、地方志部、文物店、办公室。
1984—1990年,后湖公园修建二层楼使用权归属博物馆。
1995年1月,博物馆迁入原图书馆三楼。办公面积918平米,共有2个陈列厅,2个文物库房,一个资料室,9个办公室。至此,博物馆成立15年后终于有了相对独立的办公环境。下设7个部门:考古队、文物保管部、陈列部、群众工作部、研究室、保卫科、办公室,共有职工35人。
1986年,本溪洞穴博物馆成立,地点位于本溪水润景区内,面积1230平方米,举办了《本溪润穴文化陈列》。展出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本溪洞穴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展出文物119件。
1997年,杨靖宇纪念馆成立,地点在本溪县汤沟抗联第一军西征会议遗址,面积100平方米,举办了《杨靖宇革命生涯》展览,展出实物33件。
1996年12月,本溪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成立,首届会员80余人。
2004年,相仁县五女山山城史迹陈列馆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2006年5月,本溪市博物馆于明山区大峪新区建设启动。

建筑布局

综述

本溪市博物馆
本溪市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4000平方米整个楼体外貌造型为并立的两个方鼎。

展厅

馆藏文物

综述

本溪市博物馆馆内藏品以本地区出土文物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征购品。藏品类型藏品类别有石器、陶器、骨器、铜器、铁器、银器、瓷器、书画等。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馆内馆藏文物近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03件、三级文物860件。截至2019年末,本溪市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达474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276件/套。

重要藏品

本溪市博物馆馆内重要藏品有早期人类牙齿化石、古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及骨制品等;新石器时代划纹直腹罐、玉斧、玉凿等;青铜时代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石斧、石凿、石锛、石磨盘、石磨棒、石纺轮、石环状器)和陶器(包括陶查、陶罐、陶碗、陶体、陶杯。陶纺轮);数量较多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短剑、铜矛、双纽铜镜等;高句丽时期的陶器和铁器;辽金时期的瓷器、铜器和铁器;明清时期的瓷器等。
此外,馆藏品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本地采集的各类地质标本及古生物化石标本。

藏品保护

本溪市博物馆重视藏品的保护工作,多年来始终采取以下保护措施:为了防止霉菌和虫害繁殖生长,保管部工作人员对书画、丝织晶每年夏季进行定期检查、通风,保护环境干燥,更换樟脑精或樟脑丸,以破坏虫害的生长发育条件:控制环境污染和有害气体的影响,通风时,进入室内的空气必须保持清洁、新鲜;用空调恒温控制文物的温度和湿度,正常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范围是50—60%;铜器用石蜡煮:对锈蚀严重的铁器主要通过辽宁省博物馆技术部对其进行防腐技术处理。

文化活动

所获荣誉

本溪市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1999年,五女山山城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省文博业务二等奖。
2004年,本溪市博物馆获省级文博业务成果—等奖,同年,桓仁将军墓发掘获省级文博业务成果三等奖。
2006年,五女山山城发掘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2005年,本溪市博物馆出出版的《五女山城》考古报告获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作用价值

本溪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较大,种类较多,特色明显,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不仅对研究古代本溪及东北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青铜短剑及高句丽文物,在国外也具有较大影响。

机构设置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本溪市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大峪新区峪明路324-1号。

开放时间

8:00—16:30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路线

沈阳市——全运五路——丹阜高速——本溪市博物馆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