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良村
西良村位于乌礁岛最前端,三面环水,堤岸线6.16公里;东临南书村,南隔江与石码镇相对,北与安山村隔江相望。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5008人。
一、政区沿革
西良村在清朝属龙溪县二十八都乌礁保。民国28年12月属龙溪县第六区。民国36年属乌礁乡西良保。1952年属龙溪县第四区西良乡。1955年属城内区。1956年3月属平宁区锦田乡。1958年4月撤区属城内乡,9月属海鹰公社。1959年3月属紫泥公社西良大队。1984年为紫泥乡西良村。1992年为紫泥镇西良村,辖北岸、洲头和南岸自然村。
二、姓氏源流
西良村为郭姓聚居地,占全村总户数的85%,有865户4320人。
三、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主要种植水稻和香蕉。改革开放后,企业不断发展,现有港资企业1家,造纸厂1家,造船厂4家,冷冻厂1家,开往厦门航线客船1艘,700吨级沙船3艘。劳务输出国外13人,到省外经商52户。农业结构调整后,把六合洲尖以东300亩水田改为虾池。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040万元,农业产值250万元,牧业产值100万元,渔业400万元,建筑业产值2000万元,运输业产值2000万元,商业产值800万元,服务业产值100万元,其他收入13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4600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六合修建长达1公里的达标海堤,并修造一条2公里的防汛公路。全村普及电力供应,电视普及率达99%,电话普及率达95%,手机520部,90%以上村民以电或液化气为烹饪燃料,100%农户饮用自来水,村道全部实现路面水泥化。各自然村都设有老人活动中心和小农民公园。
四、宗 祠
郭姓宗祠 位于北岸自然村,1999年投资14万元进行重修。宗祠坐北向南,正中大门,两侧各开一边门东西相对,中有天井,面阔10.5米,深18米,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祠堂前有广场,广场东侧设有老人活动中心。
五、文物古迹
皇津宫 位于港西社,主祈神医吴夲。在龙海皇津宫仅有2座,另一座在角美白礁。传说:吴夲去世后,朝庭为纪念他,用杉木的头部建白礁皇津宫,用杉木的尾部建乌礁皇津宫。
鳌头宫 位于洲头社,始建时间失详,于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明嘉靖二十三年再修,清康熙十三年于原址重建(改坐南向北为坐北向南),清宣统元年再修,1985年再重修成今貌。鳌头宫土木结构,二进,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依次为前殿、天井与两厢、大殿、傍护室。大殿上悬挂“永沐神庥”巨匾,正中主祀保生大帝,左右配祀玄天上帝、注生娘娘。护室供奉观音菩萨。天井东西厢祀代天巡狩、福德正神。前殿供奉三官大帝。前殿大门上悬挂“鳌头宫”木匾,大门石柱刻着一对联:“昊天御史吴大帝,救民普济展神道”。门前有一对古代之石鼓椅。今庙中之文物除古时的“永沐神庥”巨匾外,还有刻“保生大帝”之古瓷炉,落款道光癸卯年造之石香炉等。相传,吴夲小时候曾跟父亲与洲头社村民一起下海捕鱼,因而与该社村民有深厚感情。当听到神医吴夲因上山采药不慎跌下深渊而仙逝时,洲头村民悲痛万分,为纪念神医吴夲为民除病之崇高品德,即建鳌头宫供祀,每年四月初二至青礁慈济祖宫请香朝拜。每年三月望日保生大帝圣诞时,村里举行演社戏等庆贺活动。
六、传统名产
北岸篮 西良村北岸社著名的手工艺佳品。明末清初,北岸社农民于农闲时,裁竹于港边护岸,并编制畚箕为劳动工具,编制篮子供人盛物,特别是编制篮子的工艺越来越精湛,所编制的篮子美观、实用、质量好,而闻名于闽南一带,故时人以其社命名而称之北岸篮。北岸篮以大小分类为8种,大号的同米箩口一样,用于年节时两人抬着送米粿;中号有两种,其直径各为36厘米和24厘米,用于婚嫁时女方盛随嫁物品;小号的用于过去装白银(一般装满刚1000元银元)或盛其他较贵重的物品;最小号有4种,其中最小的仅有现在吃饭的碗一般大小,作为艺术品欣赏之用。大号和中号的北岸篮人站在其篮盖上,篮子不会变形。村民还在篮盖上绘上美丽的图案,最后在整个篮子漆上清油,使其更美观、更具有欣赏性。
西良村附近有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凤凰山荔海、漳州南炮台、紫云岩、天一总局、隆教古火山等旅游景点,有金定鸭、白水贡糖、浮宫杨梅、程溪菠萝、程溪金蝉、九湖兰竹荔枝等特产,有民间信俗(保生大帝信俗)、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浦南古傩、民间信俗(三平祖师信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