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九龙庙

偃师九龙庙

共 155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10

历史沿革

偃师九龙庙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是当地船工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才、祈福船运平安而修建的。
偃师九龙庙正殿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后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钟鼓楼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东殿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西殿为次年建。
民国初年,庙宇被改为学校,庙内神像全被毁掉。
2016年,偃师文物局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对九龙庙内建筑进行维修。

建筑格局

综述
俯瞰九龙庙
偃师九龙庙坐北朝南,临伊洛河而建,占地约3400平方米,庙宇内关于黄守才治水故事的雕刻和图画随处可见,现存建筑有钟楼、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原有山门和戏楼已毁。
正殿
正殿
正殿砖木结构,坐落于庙院中心平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基本呈正方形。大殿内部为四柱六梁,均彩绘,四角斜梁上饰垂花式寿桃,梁柱接榫处有雀替。脊檩上有“大清嘉庆十六年二月初三日创”字样。正殿里供奉着治水能手—黄大王,大殿的正上方悬挂着当年慈禧太后路经此庙时所赐的匾额“威宣式遏”。殿内的两根石柱上有歌颂黄大王功绩的对联:“嵩以北邙以南面前伊洛绕玉带,左有秦右有杨统领将军奉圣颜”。
拜殿
正殿前有卷棚作为拜殿。此殿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偏殿,为正殿前之东、西厢房。硬山叠涩,五脊六兽,青瓦屋面。殿前有方形石柱四根,上镌刻楹联,内部结构为大梁、二梁、小梁各4根,条24根皆彩绘。
钟楼、鼓楼
大门左右两侧的古建筑便是钟楼、鼓楼,平面方形,为歇山式二层阁楼,歇山飞檐,砖木结构,内部四梁三棚,雕刻有清代典型的装饰花纹。钟楼下层门楣题有“钟楼洪声”四字,鼓楼有额题“鼓楼夜鸣”四字。
后殿
后殿
后殿,硬山叠涩,五脊六兽,砖木结构,青瓦顶,内部通柱16根,大梁4根,二梁4根,小横梁8根,檩条21根,均绘有黑色图案。后殿东西两侧有耳房,低于正殿。
九龙庙之东西有斋堂、客棠、寝堂和储藏等房屋。

文物遗存

正殿匾额“威宣式遏”
九龙庙正殿正上方悬挂着当年慈禧太后路经此庙时所赐的匾额“威宣式遏”。

文物价值

九龙庙整体建筑气势雄伟,古色古香,斗拱木雕、墀头砖雕、基座浮雕、彩绘壁画等随处可见,刻有花鸟动物、黄守才治水故事,艺术欣赏价值较高,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尤其是清代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据史料记载,“黄大王”原名黄守才,字完山(一字英杰),明末清初偃师县王家庄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逝于清康熙二年(1664年)。相传黄大王生而神奇,因治水有方,成绩卓著,百姓对他感激万分,称其“活河神”“功并神禹”。朝廷树立典型,封号建庙褒奖。伊洛河流域及黄河中下游一带的百姓对他敬仰有加,纷纷建立起大大小小的黄大王庙。据不完全统计,仅其故里偃师区境内就有27座,九龙庙便是其中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偃师九龙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偃师九龙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石家庄村南。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偃师九龙庙,路程约14.8千米,用时约33分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