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镇
地名由来:水源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为两条河的发源地,故名。
2020年8月,经过复查审核,水源镇继续保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水源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思恩镇交界,南邻河池市,西与上南、下南乡接壤,北和洛阳镇相邻。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镇现有158个自然屯,225个村民小组,32159人,耕地面积3.6万亩。境内居住有壮族、毛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省道公路253线及“金红”铁路贯穿腹地,交通非常便利。境内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奇峰异洞,溪水环山,旅游资源丰富,还有位于三才村盘江屯建于清光绪已卯年间的方宪修故居以及位于龙柱屯的古城墙等古迹遗址。矿产资源有锰、锌、滑石、方解石、煤等。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盛产水稻、甘蔗、桑蚕、蔬菜、生猪、鸡鸭、木材等。其中: 以水稻、优质蔗、桑蚕、林果等产业为支柱产业,推广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板栗等经济作物。
水源镇现有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9000多册,9个村均建有图书室,全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在职教师123人:9个村级小学,在职教师241人,下辖16个点校,在校学生3100人。水源镇每逢1、4、7日为圩日。
历史沿革: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龙源县,治今镇,隶环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龙源县改属正平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龙源县复改属环州。
宋熙宁八年(1075年),龙源县并入思恩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水源、上南两乡,属思恩县。
1958年,设红日公社。
次年,分设三美、隆胜、水源3个公社。
1962年,将三美、隆胜两公社合并设水源区。
1965年,水源区改为水源公社。
1984年,水源公社改为水源乡和上南毛南族乡。
1987年,上南毛南族乡改为上南乡。
1996年,水源乡改为水源镇。
2005年,上南乡并入水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