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节到央企,聊聊我的软着陆
图片:成都 天府大道
从字节跳动离职后,我入职了一家央企的全资子公司。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因为跟控股的央企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因此从企业文化、制度和做事方式上,都有比较浓重的央企味道。
再过 10 天就是入职三个月,这段时间见到我的人,都说我比之前在字节看起来更开心。更重要的是,我也比那时更自信,更有勇气去承担起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当然只有我自己知道,从「卷得厉害」的字节,到被认为「可以躺平」的央企,我并没有真的躺平,而是找到了可能更适合我的工作方式。 也想通过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我的软着陆过程。 一 对我来说,入职后首要课题是心理上的适应。 老实说,很多互联网大厂人可能都在不知不觉中披上了孔乙己的外衫。 在平台背景、顶级薪水、精英同事等光环的加持下,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理所当然地锚定在精英的位置上:崇拜互联网的自由,蔑视他们认为的体制所带来的迂腐与沉闷。更不用说,精英是不接受薪资打折的。 于我而言,入职后有一段时间也有这么一点倾向,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多么多么牛逼,现在在这里做的事情简直太基础了。于是不期望任何成就感,暗示自己就此躺平吧,去生活中找到更多成就感。 但很快我被自己啪啪打脸。 我入职后做的是 APP 重构,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解决历史债问题,这比从 0 到 1 做一个系统要复杂太多。那个时候我才开始体会到,在大厂里,你在一个很成熟的平台上做一些事情,看起来很牛逼,但有很多工作是前人为你打下的基础。 而在体制内,能不能很好地解决很多并不合理的历史债,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来这里的工作难度并不比大厂低,甚至可能高出不少。 我开始脱掉这层孔乙己的外衫。 二 心态上调整好之后,紧接着就是客观条件上的适应。 大厂做业务时,有非常成熟的方法论和基建保障。在字节,经常能看到各个业务线负责人分享各自做业务的方法论,并将这些方法论写在自己的签名文档里。 同时一些基建平台也很完善:项目管理、埋点、AB 测试、知识库等等。有了这些保障,决策会更科学,迭代会更高效。 但千万不要认为: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这样的条件。 当我入职后接受 APP 某个模块的重构时,我想要看一些该模块的历史文档,没有;打听埋点的情况,没有文档沉淀,且第三方数据服务商正在切换;历史数据只有浏览和点击;更不用说 AB 测试了。 这是现实。 另一方面,很多功能就不是单纯由数据驱动决策的。他们可能是为了某个战略服务的,尽管数据很惨淡;也可能是某些领导很看重的功能,尽管数据不好,但不能下掉。 这也是现实。 这种种的现实可能跟你在大厂里长期培养出的某些认知冲突,让你觉得「这么做事情简直不可理喻」,但这就是另一个体系下的规则。 如果想要待下去,就得适应它。另一方面,这些现实,恰恰也是我们这些人的机会。 三 心态和客观条件都适应了,接下来就是日常工作方式的适应。 首先就是汇报。 在字节的时候,我的工作内容基本就是做产品设计、评审、横向沟通,几乎没有什么汇报。 但在这里,每三周一次的汇报成了工作的重要部分。每次汇报都要做 PPT,每次的 PPT 也需要小组内提前讨论两到三轮。 我之前不理解,认为这样的汇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但几个月过去了,我开始明白了汇报背后的一些奥妙。 这个我们先按住不说,下文会聊。 回到汇报本身,核心关注两个点:1)如何把话说明白;2)如何听懂话。 把话说明白是体制内汇报的一门艺术,一半靠 PPT,一半靠表达。 PPT 的核心在于结构和内容。结构上,需要有点有线。线是主逻辑,点是关键片段。内容上,要看汇报的性质:是详细方案介绍,那就得展开说,是例行汇报,那就放重点内容。 汇报 PPT 的制作是一门大学问,在此不做展开,毕竟我也不精通。 但我知道一点,PPT 做得好,且业务能力过关的人,更容易在体制内获得升职机会。具体原因,大家可以自己品一品。 我想说说 PPT 的表达。 领导在听你讲 PPT 的时候,同时在获取两个信息。视觉上他们在看 PPT,听觉上他们在听你讲。 理想的状态下,讲的内容能帮助领导更好地理解 PPT。所以一方面,你得通过语言引导大家看 PPT 的逻辑,另一方面,PPT 上没有表达的关键细节,得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切记:不要对着 PPT 念。这只会让你的表达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底线是,将 PPT 上的书面语言用自己的话进行口语化表达。 听懂话,是跟听众进行交流的关键。在领导提问的时候,能听懂他们到底想问的是什么,会比你怎么回答重要得多。这里重点建议几个基本操作: 1)可以二次确认他们的问题 2)不清楚的问题,不要乱说。哪怕下来确认后,下次再汇报或者文字同步呢 3)只回答被问到的部分,不要随意展开 4)别故作专业,让问的人能听懂是第一要义 我一直奉行一个原则:当听者听不懂时,首要责任在表达者。 四 适应了现状,如果你不想躺平的话,那我们再聊聊如何发力。 入职后的两个多月,我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搞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一把手下场。在体制内,如果一件事得到了一把手的重视,那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还记得我前面说的么,为什么汇报不是浪费时间,因为汇报本身就是在争取更高层的关注和支持。 埋头做事,不做汇报,在体制内的规则下,推进一件复杂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那如何争取到一把手的支持呢?通过组织架构,推敲高层战略。 某种意义上,组织架构就是顶层战略设计在人力资源层面的映射。 我刚入职的时候,赶上公司组织架构变动,我一个产品经理,所在的部门是商务部,我的老板,是商务部的总监。 我一开始不理解,后来才琢磨出来,产品岗作为商务部下面的一个岗位,说明公司今年的战略重心之一是收入,再去看与商务部并级的横向部门包括哪些,就能知道其他的战略重心是什么。 接着去看商务部下面又分为哪些组,每个组配的资源数量,就大概能一级级拆解出公司战略到部门战略。 为什么战略那么重要,因为跟着公司战略做事情,才能得到最大的资源支持。 有了公司级别的资源倾斜,个人的成长才会更快。 归根到底,不要埋头做事情。 搞清楚你做的事情在公司-部门战略版图中的位置,你才能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该怎么汇报,后续遇到内部其他机会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
五 前面说不要埋头做事情,并不是说做事情不重要。 相反,对于从互联网大厂去到央企的我来说,做事的效率和质量是我的立身之本。 首先,千万不要躺平。 我并不认为,除了卷和躺平,就没有第三条路。相反我认为,卷和躺平都只是工作状态的两种极端。 一个人,兢兢业业地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既不是卷,也不是躺平,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 虽然很多人知道我来现在这家公司后,都很羡慕我可以躺平了。 当然了,我确实经常没什么事情就准点下班了。 但我知道,该顶起来的时候,那也必须得顶起来。赶材料、赶方案的重要节点,晚上也得加班、周末也得加班。 更重要的是做事情的质量。 互联网人的优势之一,在于见过或经手过很多优秀案例,知道行业里的顶级水平是什么样的。尽管在当前的环境下,因为一些客观现实,无法一下子达到那种水平。 但在日常的工作交付物上,还是应该以顶级水平要求自己。 对产品经理来说,在输出文档的质量上,在产品方案的完备性和准确性上,都应该高标准要求自己。 我入职初期,见过之前的需求文档和开发流程,质量上确实大打折扣,但这并不是我们放弃对自己要求的借口。 反而是我们体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六 互联网出身的我们,最擅长的是做事,最难的是搞定人。 在大厂做螺丝钉时,我们其实不需要太关心搞定人的问题。一方面大家几乎都很优秀,能很好履行自己岗位的职责;另一方面,残酷的绩效机制和严谨的协作流程,让人成了最确定性的因素。 但在体制里,由于岗位稳定性较高,所以人这个因素的弹性很大。 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了你 100%努力,他们可以很尽力,也可以选择性躺平。 这时候,人反而成了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 搞定人,就是让你的合作伙伴,能够为你们共同的目标而尽力。 我写此文之前,我、客户和外包同学组成的三人项目小队还在钉钉群里加班聊工作。按理说,他们可以选择不加班,无非整个项目的周期往后倒推一天而已。 但我们有个共同的目标,下周二之前把事情搞定。 有了这个目标,大家就都自觉加班了。 更重要的,我们在群里除了聊工作,还会聊生活,分享自己打球、健身、喝酒的点滴,很有一个 team 的感觉。 这种虚拟 team 的养成,靠的是两点: 1)真诚,别端着 2)你的工作能力和态度,让别人能相信你 七 最后再说说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初心。 互联网大厂人,面对央企这样的工作机会时,往往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鄙视 ,他们觉得充满年轻人的互联网才是自由与冒险精神的最佳乐园,他们看不起「体制」这个词,不希望过那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一种是追逐 ,他们担心 35 岁的职业危机,希望找到更安稳的工作环境,或者他们太累了,希望去一个更轻松的环境下,就此躺平。 这两种倾向都是一种隔岸观火,那把火可能好、可能坏,但因为都隔着岸,于是所有的认知可能都来自网络和段子。 而我在真实地经历两种环境之后,我只觉得,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有各自的规则,我们只需要关注一件事: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规则,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 一种环境下如鱼得水的人,可能换了环境就举步维艰。 但如果就此形成了鄙视链,或者是抛弃了最基本的职业精神,那都不是我所认可的。 有人问我:现在的状态,是你之前做职业规划时的理想状态么? 我不知道。 我只记得一本书里说过,无论命运把你抛在什么地方,最好的选择都是就地展开搜索,找到可见范围内的最高地。无论我们跳到什么样的职场环境里,最好的选择都是: 找到在这个环境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这就是我的初心。
我 是 谁 :
大 力 哥 , 2 0 1 8 年 硕 士 毕 业 于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 现 居 成 都 。
毕 业 后 一 直 在 互 联 网 公 司 做 产 品 经 理 , 大 厂 经 历 : 美 团 、 字 节 跳 动
2 0 1 6 年 开 始 写 公 众 号 , 坚 持 原 创 7 年 , 写 产 品 、 写 职 场 , 擅 长 透 过 经 历 聊 思 考 。
喜 欢 探 店 喝 咖 啡 , 热 爱 在 闹 市 中 码 字 的 感 觉 。
相 信 , 生 活 既 需 要 辣 油 泼 肉 的 烟 火 气 , 也 需 要 遗 世 独 立 的 仙 气 。
看 到 这 里 了 , 不 妨 认 识 一 下 ↓ ( 加 好 友 通 过 后 辛 苦 主 动 介 绍 下 自 己 , 谢 谢 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