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拉镇
地名由来:勐拉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勐拉河畔而得名。勐拉,系傣语,意为地域宽广、土地肥沃的坝区。
位置•面积:勐拉乡位于金平县南部,地处东经102°41′—103°01′,北纬22°20′—22°45’。距县城公路里程45千米。东邻金水河镇,南与越南接壤,西接者米拉祜族乡,北靠铜厂乡。国境线长39.2千米,地域面积336.47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勐拉街,境内最高海拔2876.6米,最低海拔308.5米。辖7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人口•民族:2003年全乡总人口24858人,其中农业人口24173人,占97.2%。人口自然增长率8.2‰。世居着苗、瑶、傣、哈尼、汉、壮、拉祜、彝8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634人,占93.6%,主体民族为苗族和傣族,人口9434人和6934人,各占总人口的39%和28.7%。耕地面积:全乡耕地面积22919亩,占总面积的4.5%,其中水田10653亩,旱地12266亩,粮食产量7647吨。主要农作物橡胶、香蕉、芒果、龙眼、荔枝、甘蔗、草果等。年产橡胶1027.7吨,香蕉10571吨,草果81吨。经济概貌:2003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210 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327.54万元;农民人均有粮292千克,人均经济纯收入963元。财政收入248.1万元,财政支出190.2万元。乡镇企业385个,从业员1604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786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个,私营企业5个,个体企业379个。随着市场的不断繁荣,商品批发零售业成为一大产业,全乡商品批发零售总额1430万元。特色经济:区位优越,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勐拉坝是红河南部最大的坝子,面积16.3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22.6°C,终年无霜,适宜发展橡胶、香蕉、冬早蔬菜、热果,是全州橡胶和香蕉主产地之一,已发展橡胶28166亩、香蕉12000亩。近年来,大规模改造和兴建沟、渠、林、田、路等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水利化程度达80%。建立了仔猪良种繁育基地、家禽林地养殖等多个项目,带动了热区经济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省内外。资源优势: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气温适宜、雨量充沛,为主要耕作区。海拔16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5°C以下,年降水量1800—2500毫米。森林面积10余万亩,多为壳斗科麻栗、青冈、毛木树。竹类有箭竹、薄竹、苦竹、甜竹、吊竹等。
历史沿革: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临安府设置勐拉土掌寨后,为建水州江外十五土掌寨之一。
民国六年(1917年),在王布田街设立金河行政区后,为第二区勐拉乡。
1950年,全县解放后为第三区,后改名勐拉区。
1970年3月,改为红卫公社。
1973年,改称勐拉公社。
1983年3月,改为勐拉区。
1987年12月,由勐拉区改为勐拉乡。
2015年,由勐拉乡改为勐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