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街道
地名由来:因辖区内的舍利屯而得名。据载“舍利”一词有两种释义:一说源于满语,义为“泉”或“泉水”;二说原为“猞猁”,因此地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猞猁这种动物生存,经常有较多猞猁出没,土改时期去掉“犭”旁改为舍利。
一、 自然状况
舍利乡现有6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24369人,劳动力11019人,总辖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4万亩,属平原地貌。
二、 优势和特色
舍利乡依托“四边”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四边”为大城市边(从舍利乡政府驱车到哈市20分钟,到阿城市4分钟)、大工厂边(黑龙江龙涤集团)、公路铁路边(301国道、哈红公路、哈牡铁路穿境而过)、开发区边(东南邻阿城市经济开发区,西北邻新华开发区)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四边”优势,阿城市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舍利乡党政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全乡群众的团结一心,为我乡的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社会事业进步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条件,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依托这些优势,我乡的特色较为突出。首推舍利杀猪菜。在乡政府周边有十余家经营场所,年纯收入90万元以上。曾在中央第四套节目《吃在东北》栏目中播出,被誉为“东北一绝”。第二个是丰收村玉米面。加工玉米面的硬粒玉米产于本地,全部为黑301、吉单101等优良品种。年产玉米面1000万斤,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都有我乡产品。第三是新合村、经建村的大笤帚。现已形成规模,成立了笤帚协会,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年产笤帚450万把,有观赏型、工艺型、实用型等不同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等大中城市。
历史沿革:
原称哈店区、四区。
1956年,撤区设舍利乡。
1958年9月,成立舍利人民公社。
1960年将原舍利公社北部划归哈尔滨市,南部并入阿什河人民公社。
1961年从阿什河公社中析出恢复舍利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舍利乡。
2007年撤乡设舍利街道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