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博物馆

黄石市博物馆

共 204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30 15:54

历史沿革

黄石市博物馆
1958年10月,经黄石市人委、市计委批复正式建立黄石市博物馆。
1962年,机构调整时,黄石博物馆被撤销。
1971年3月,黄石市革委会决定,市图书馆、市工人文化宫、市群众艺术馆三家合并,统称“黄石市工农兵文化馆”,由阵地宣传组兼管文物工作。
1975年5月,黄石市革委会以黄革文字[1975]1号文,通知市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市群众艺术馆分家,恢复黄石市博物馆。黄石市博物馆恢复后,与图书馆挂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领导,合署办公。
1977年11月15日,动工建设黄石市博物馆陈列大楼。
1978年,黄石市革委会研究决定,黄石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正式分开。
1979年10月1日,黄石市博物馆陈列大楼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1988年5月3日,黄石成立文物管理处(黄编[1988]043号),挂靠市博物馆,同年12月4日,黄石市博物馆、文物处升格为副县级单位。
2008年12月,黄石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场馆布局

综述

黄石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3583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455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50平方米,办公区面积145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陈列展览区和办公区两部分,并且相互连通。陈列展览区一层设有文物仓库、行政库房、配电房、主题展览序厅和临时展厅,二、三层为主题展览展厅及多功能厅等。办公区除设各类办公室外,另设多功能报告厅、图书室、资料室、会议室等。

展厅

场馆特色

黄石市博物馆主题寓意为中国之印,中央高出屋面的全玻璃幕墙寓意为印把,是整个博物馆的至高点,使中厅通达豁亮,三层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融入近10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中央。建筑物的高度适度,与人民广场相呼应,其外墙的锈石贴面衬托出现代建筑的风格。

馆藏文物

综述

黄石市博物馆藏品主要通过考古发掘、征集、捐赠、收购等途径入藏,该馆藏文物大部分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藏品有历史文物、传世文物、革命文物三大类,藏品类别有石器、铜器、铁器、木器、陶瓷器、金银器、字画等;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28822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34件(套)。

重要藏品

黄石市博物馆重要藏品有东周圆角方盎弧刃采矿大铜斧、东周圆角方盎弧刃采矿大铜斧、西周圆弧口扁盈狭体铜镰、东周圆形铜锭、西周长柄木铲、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船形选矿木盘、春秋短柄木铲、战国-西汉圆柱形采矿木绞车轴、战国连体柄铁耙、战国圆柱体采矿铁锤、战国方孔斜扁弧刃铁锄、宋代龙泉窑影青瓷孔明碗、宋代金臂钏、宋代金双鱼牌饰等。
青铜工具系列:春秋时期的采矿工具,有不同大小、重量的铜斧以及铜锛、铜鐝、铜凿等,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铁工具系列:铁斧、铁钻、铁锤、凹字型铁锄、铁耙等铁制工具,是战国至汉代的采矿工具,是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产物。
木绞车轴:出土于铜绿山古矿遗址,是战国时期用于矿井提升的工具,为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一件木绞车轴,是研究古代采矿提升技术的珍品。
重砂测量木斗系列:为船形、元宝形、长方形等木斗,是古代用于检测矿石品位高低的工具。用以指导矿井井巷的掘进方向。
黄石市博物馆

藏品保护

黄石市博物馆建有专门的文物库房和配备相应的保护设施,严格按照《藏品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进行管埋。凡是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一、二、三级藏品,经省级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严格鉴定,均建立文物藏品档案和电子文本;藏品的保管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库房内配备必要的温、湿度计、除湿机、恒温计以及安全防火器材,文物橱柜金属架等。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规定》和三级风险等级安全防护规定要求,馆内设立安全保卫科,选配专职保卫干部坚持24小时执勤。并配备电视图像监控信息系统、红外报警系统、玻璃破碎报警系统等安防设施。

文化活动

交流合作

2009年,黄石市博物馆制作了《黄石地区出土文物精品图片展》流动展览。

考古发掘

黄石市博物馆考古发掘工作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截至2009年底,为配合地方城市建设及配合省内大型建设工程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50余次,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演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学术研究

所获荣誉

黄石市博物馆先后荣获过全国先进文化集体、全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且被列入国家二级博物馆。

机构设置

参观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