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市
地名由来:平果县境因由平治县和果德县合并,取二县名首字为名,称平果县。在清代以前为果化土州、归德土州,由土官世袭统治。民国四年(1915)改土归流,置果德县。1934年增置平治县。1951年将平治、果德二县合并,取平治之“平”字和果德之“果”字为名,称平果县。
平果芦仙湖国家湿地公园
2023年3月,平果市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2年8月,平果市入选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58位。
2021年6月,平果市被命名为第五批广西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平果市名列第77。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平果市名列第99。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名单发布,平果市名列第87。
2021年9月,平果市上榜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位列第56名。
2021年9月,平果市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平果市人口数量为45.56万人,位列百色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查看更多平果市荣誉与相关排名>>
被誉为"南国铝都"的平果县坐落在右江河畔,该县辖8镇4乡181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等民族。
区位优势突出:被誉为“南国铝都”的平果县坐落在右江河畔,为百色市东大门,是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重镇,为滇、黔、桂三省区的交通要冲,桂西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在广西宏观经济战略布局中,平果处于桂东南开放与桂西开发的结合部,是右江河谷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平果铝”及西南、华南电力系统重要枢纽50万伏超高压变电站所在地。县城驻地处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和桂西中心城百色市之间,与两地距离约为120km,成为承接并发挥南宁中心城市向桂西山区经济辐射与吸引的“二传手”。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自然资源丰富:这里高温多雨,盛产大米、玉米、黄豆、花生、木薯、甘蔗、龙眼、荔枝、葡萄、香蕉等。矿产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铝、铁、锰、金、银、红锑、钛铁、朱砂、硫磺、水晶、冰州石、大理石、石灰石、灰元子、煤等。其中已探明的铝矿储量有2.9亿吨,三氧化二铝含量高达60.45%,质量之优,可与产铝著称的法国、几内亚等国的铝矿相媲美;水源丰富,电力充足。县城自来水供水能力为每日4万吨。有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点工程50万伏超高压变电站及与之配套的三座22万伏变电站、两座11万伏变电站、五座3.5万伏变电站。
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奇特撩人。有瑰丽神气的黎明敢沫岩风景区,有风格独特的小石林,有日涌三潮的天下奇泉,有气势宏伟的明代州府城堡,有广西乃至西南规模最大、制作最精美的明代土司陵园,有造型精巧的庙宇、古朴深厚的石塔,有摄人心魄的摩崖石刻,有吸引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游人的千古之谜——崖洞葬棺,有名闻遐迩的没六鱼洞和秀丽迷人的芦仙湖、布镜湖原生态风景区。
为了实现富民兴县目标,平果县充分发挥各种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全力打造工业强县。逐步形成以平果铝为龙头、平果工业园为载体,集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建材、制糖、化工、食品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平果这座新兴的铝城,已成为人们投资的宝地,旅游、生活的乐园。
经济建设
工 业
近年,平果县已逐步构筑以铝工业为核心,包括化工工业、制糖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内的地方工业体系。铝工业成为该县的特色经济,目前全县共有平果强强碳素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百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平果亚洲铝业有限公司、平果铝型材等近10家涉铝企业。
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平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创办了城东、城南、城北和江南四个工业区。江南工业区是该县新的开发区和重点规划发展的铝加工区,一期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远景规划10平方公里。园区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并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有层次、有梯度地合理配置不同类型工业行业,形成一个符合工业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和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工业格局。
平果县长韦周凡切实写好“借铝兴平”和“非公兴平”这两篇文章,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向纵深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平果县县属国有企业已完成产权转让5家,正在改制的有9家,改制企业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平果县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百色平果工业园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狠抓落实,强化服务,推动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迈上新台阶。几年来,共与外来投资商签订合同项目49个,落实到位资金6.08亿元,其中4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成为拉动平果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目前进园动工兴建有4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正洽谈的有2个项目,意向投资4.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平果县的工业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平果县沿江、沿线、近海、近城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平果铝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实施“借铝兴平”和“非公兴平”战略,围绕平果铝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发展配套工业。平果县工业主导产业有:铝加工业、制糖业、建材工业、化工工业和冶金工业,已形成五大产业群。
农 业
平果县全境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发展亚热带作物生产所需的丰富光温及降水资源优势。全县年平均温度21.5℃,极端最低温度-1.3℃,≥10℃活动积温7731.1℃,年平均日照时数1619.4小时,无霜期345天以上,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两熟,龙眼、荔枝、香蕉、菠萝等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能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平果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356毫米,雨量充沛,降雨主要时段集中在6——9月,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平果县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地处南亚热带光温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产业。平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同时建成万亩优质高产葡萄种植基地、万亩优质高产香蕉种植基地、万亩台湾大青枣种植基地、万亩杨桃种植基地、万亩商品蔬菜种植基地、六万亩优质龙眼种植基地、10万亩优质蔗种植基地、10万亩经济林种植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果走“招商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引进浙江金藤葡萄有限公司、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台湾花卉老板、广源商行、宜州、横县蘑菇老板、马来西亚籍老板等10多个投资者,投资面积达5000亩以上,注入农业的外来资金达1000多万元。推动葡萄种植业、甘蔗种植业、食用菌种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第三产业
平果县坚持以业兴城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人口、生产要素及产业向城镇聚集。目前全县商场门店300多个面积达16.2万平方米,有60多家-一带经营小商品的客商购买了商铺。建成商业街商业大厦、商贸城综合批发市场8家,专业批发市场6家,形成了辐射周边县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县域经济发展
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平果,近几年县域经济突飞猛进,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旅游服务
平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中游,距南宁首府约120公里。美丽的右江河绕城而过,沿江而上,中流砥柱独石滩,英姿飒洒木棉树将一一映入你的眼帘,两岸青山相伴,绿树依依,春暖花开的季节,一朵朵红艳艳的木棉花将右江装扮得艳丽妖娆,那时的右江,活脱脱一幅“右江十里画廊”。随着隆安金鸡滩水电站的建成,平果县城一带将“高峡出平湖”,形成宽阔、潋滟的右江水域,成为人们的水上乐园和度假胜地。
此外,这里还有气势恢弘的现代工业观光园——平果铝、秀丽迷人的甘河风光、青山碧水的那马水库、飞天悬镜的布镜湖、广西最大的壮族土司墓——旧城岑氏墓,有记录历史风云的古城墙,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壮族嘹歌,有广西最大的钓鱼基地——三板钓鱼基地,所有这些是那样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红-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果县果化镇的红七屯、榜圩的七星山、黎明红军岩都流传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黎明红军岩不仅是红七军将士与敌人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也是美不胜收的地下溶洞,其地下河长达2122米。
平果县境内地貌主要由喀斯特岩构成,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旅游景点独俱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医疗卫生
平果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家,防保机构4家,县卫校1家,单采血浆站1家,乡镇卫生院(站)16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5.5万平方米,其它用房3.8万平方米)。开设病床620张(其中县级343张,乡镇级277张)。在职干部职工1030人(其中县直579人,乡镇级451人),卫技人员869人(县级463人,乡镇级406人;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61人,初级职称492人),占职工总数的84.37%,行政工勤人员161人,占职工总数的15.63%。全县建有行政村卫生所163所,占应建行政村的100%,分设175个医疗点(室),有乡村医生343名,其中中专水平以上学历144人,占41.98%,农村妇幼保健员158人(其中家庭接生员28人)。设有厂矿场校卫生室18个,医务人员24人,个体诊所84家,从业人员90人。全县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36张、国家卫技人员1.9人、乡村医生0.75人。
平果“没六鱼”介绍:
产地:中国广西平果。
没六鱼,是广西平果县的一种珍贵鱼种,是从离县坡东南约1千米的一个地下岩洞中的泉口随水涌出来的。据说,这泉口通连地下河,其中通道的一些地方比较狭小,超过六市斤的鱼,体大出不来,所以凡是能从这泉口涌出来的这种鱼,都没有六市斤以上的,故名“没六鱼”。这个出鱼的岩洞也因此称为“没六鱼洞”。我国著名作家曹靖华,在1962年曾写了一篇名为《尾尾没六洞中来》的散文,对没六鱼大加称赞,更使它名声大震。
没六鱼外形奇特,体圆鳞细,嘴巴长在头部底下,下唇较厚,腹部扁平,呈青白色,肉质细嫩肥美,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易被人体吸收。没六鱼的吃法花样很多,有糖醋、红烧、清蒸、鱼丸、炒片等各种做法,滋味都很嫩滑鲜香。又因没六鱼本身就有鱼油,当地群众往往煎鱼不放油,也是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的美誉。
出产没六鱼的没六鱼洞,原是一条地下河的一个口子。这里属于岩熔地貌,从洞口到洞底长约70多米,是一条曲折向下延伸的长廊。洞内岩石奇形怪状,有石门、洞室、石桌、龙潭、泉眼等据地质工作者考察认为,这里的地层多数是碳酸盐类岩石,经过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和含有游离二氧化碳的流水腐蚀,形成奇岩和熔洞,熔洞发育沟通成为地下河,这就为没六鱼生存发展创造了特殊环境。
没六鱼是一种岩鲮,属鲤科、岩鲮属,划入广西珍贵保护鱼种之列。这种鱼只生长在岩熔地带清凉阴暗的地下河中,以摄食岩上附生物为生。没六鱼有洄游觅食产卵的习惯。每到冬至前后,或当春夏之交,地下河水位降低,它便顺着泉水游到较大、较深的水汇集处;每逢雨季水涨,没六鱼即沿地下河溯流而上。地下河在大的岩洞中,经常在“露头”一段之后,又潜流而下。根据没六鱼和洄游规律,群众在地下河于岩中“露头”的狭口处安上栏隔篱笆,装上鱼笼,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弄到一些鱼。这种鱼离洞后,不习惯见光,在别的水中也养不活,几天就死了。正因为这样,没六鱼就显得尤其珍贵。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