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共 2155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历史沿革

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北燕,此后都于蓟,即燕上都,后迁于此,为燕下都。该城繁荣时间主要在燕昭王(前311~前279年)时。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
从19世纪末,燕下都遗址即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民国十九年(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发掘。

遗址格局

综述

燕下都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略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约8千米,南北约4~6千米。中部有运粮河纵贯南北,河东侧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两城。运粮河以西称西城,是为加强东城的安全而设的防御附城;运粮河以东称东城,是当时人们聚居和生活的中心。南北有古河道和城壕沟通两易水。东城可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古墓葬和古河道五大部分。
燕下都遗址平面图

城墙

城墙遗址
燕下都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宽约4-6千米,总面积约40平方千米,中部有条纵贯南北的古河道,相传为运粮河。河东岸有一道与河道平行的城墙,把燕下都分成东西两城,东城平面近似方城,在中间偏北处,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把东城又分成南北两部分。
东城和西城由一道厚厚的墙和人工开凿的运土城墙,墙基宽约40米,周长约18千米,中部偏北还有一道东西横亘的隔墙,将宫城分为两部分。墙基宽约20米,全长4460米。西城即郭城,由北、西、南三道城墙及运粮河组成,西墙较直,北墙有拐弯,在西斗村西、村北和村东几经拐折,形成一个复斗形,南墙由燕子村西折向南,涉易水至龙湾头村西口复东行,与运粮河西岸相接,城墙基宽40米。三面城墙全长14千米。

宫殿区

武阳台
宫殿区在城址东北部,由三组建筑群组成。这种在地平面上用夯土技术建立起高度不同、体积不同的高台,再在高台上建造宫殿,高低错落,巍峨壮观。此种建筑式样在战国青铜纹饰上多次出现。燕下都的夯土台,高大而且数量多。城内外已探明的高台有50多个,以武阳台为中心,东北有“小平台”,东南有“路家台”,西南有“老爷庙台”。与宫殿区相关的还有“武阳台”、“望景台”、“黄金台”、“老姆台”,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中“老姆台”建在都城外。

手工业作坊区

手工业作坊区围绕宫殿区,分布在由西北到东南的弧线上,包括制兵器、冶铁、铸币、制玉、骨器和陶器等行业。

居住区

居住区在东城的西南、中、东和东北各部。作坊和居住遗址发现了三十余处。

墓葬区

墓葬区设在西城和东城西北角,东城有“九女台”和“虚粮冢”两个墓区。西城有辛庄头墓区,共计三十三座。这些墓皆有高大封土,属王侯墓。东城南墙外是贫民墓和“景观遗址”(即丛葬墓)。
墓葬区

古河道和城壕

古河道和城壕有五条,可见当时城内河网交织。保障了城的安全、交通和排水的便利。

文物遗存

文物价值

燕下都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现在地面上可见城墙、台基和墓葬封土,是一处反映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代表性城址。
燕下都遗址是中国现存较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大型战国都城遗址。燕下都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燕文化的内容。遗址规模宏大,保存较好,且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为研究中国东周时期的都城形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风貌,以及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绝佳的研究资料。燕下都遗址还反映出战国时期城市的规划理念和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从出土的建筑构件显示出当年燕国的建筑技术和施工组织水平。
燕下都遗址出土遗物、遗存数量多,极为丰富多样,城市核心区周围分布着许多兵器、铸铁、制玉、烧陶遗址,表明当时燕都经济文化的繁盛,对研究中国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特别是研究燕国考古学文化及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相互关系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遗址保护

文保碑
1961年3月4日,燕下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2001年3月,燕下都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同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又将其列入百项重大遗址保护项目。
2021年10月12日,燕下都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21年10月18日,燕下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3年8月,河北省易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相关单位在燕下都文物保管所试飞自动巡检无人机,满足燕下都遗址定点范围内的精细巡检需求,检查各文物点的保存状况,确保燕下都遗址巡查覆盖全面化。

历史文化

燕下都建于公元前4世纪,约战国中期,为燕昭王时所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燕世家》记载,周武王灭商纣以后,封召公于燕,位于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燕国的都城在“蓟”,称上都,在北京一带。到了战国时代,北方的燕国强盛起来,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燕国为了应付南方各国,在河北易县建立了一军事重镇,称为“下都”。它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西依太行山,南临易水,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便于防守。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