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郊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36.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66.85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亿元,增长0.9%。三次产业结构为8.3: 48.9:42.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0.8%,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二、农业、林业和水利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87610万元,同比可比价(下同)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09430万元,同比增长3.1%;林业产值3391万元,同比增长1.8%;牧业产值39827万元, 同比下降11.7%;渔业产值28812万元,同比增长12.1%。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378.30公顷,比上年下降6.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08.30公顷,下降11.7%;棉花播种面积960.2公顷 ,下降11.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357公顷,下降9.5%;蔬菜、瓜果播种面积2973.9公顷,增长12.8%。
全年粮食产量172760.7吨,比上年下降5.2%;油料产量13097.0 吨,下降9.6%;棉花产量689.5吨,下降24.3%;蔬菜、瓜果总产量76573.8吨,增长8.9%。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12.443千头,同比增长3.0%;全年生猪出栏33.301千头,比上年下降16.2%。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11539.8吨,比上年下降8.7%,其中猪肉产量3802.2吨,下降17.4%。禽蛋产量8422.9吨,比上年下降16.9%。全年水产品产量23813吨,增长12.1%。
全年农村用电量8265万千瓦时,下降7.2%。化肥施用量(折纯)12885吨,同比下降2.8%。农村柴油使用量4686吨,增长0.5%。
深入推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困工程,2020年安排各级财政扶贫困资金1323.75万元用于产业扶贫困。申报实施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项目2088个,8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贫,带动2119户贫困户增收;完成46个到村产业项目,完成扶贫困小水利项目22个。
全年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3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示范农业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全国水产健康示范场5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处。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大户等经营主体共计189个。
全年大力实施5.42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和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累计开展绿色防控面积12.89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62%;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2.33%,化肥用量同比下降1.04%,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5%。推进实施农业投入品(农膜、化肥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处理利用工作,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80%。开展耕地土壤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1%。
全面完成73个村(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63个村(居)农村“三变”改革。
全年,通过省级认定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通过省级认定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1个,通过省级认定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完成农村改厕8643户。
全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90%。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效使用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202.85万元。
全面落实长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217艘建档立卡捕捞渔船已全部处置完毕、网具全部销毁、证件全部注销,清理取缔“三无”船舶316艘,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0起。
全年完成产地检疫生猪2.5万头,家禽340万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群体免疫密度100%。
全年争取上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奖补项目资金168万元。
全年,清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隔离带113.5公里,新开防火道1.75公里;清理集中坟区651亩;清理散坟点3835个;清理焚烧池102座、新建焚烧池901平方米;新增防火警示牌30块,累计达到290块。全年人工造林2500亩,
长防林封山育林2000亩,省级森林抚育10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1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
完成总投资10945万元的横埠河陈瑶湖段左岸、右岸、裕丰段堤防加固工程;完成投资340万元的红光、江冲2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的陈瑶湖镇万亩圩口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已完成总任务的70%;总投资1114万元的永久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完成总任务的80%。
2020年大力开展各级河(湖)长巡河(湖)活动,区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湖)活动54次,乡级河(湖)长开展5237次,村级河(湖)长开展13974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按可比价计算,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价总产值同比下降1.8%,其中区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49亿元,同比下降2.5%;实现利税7.74亿元,同比下降13.4%;实现利润32.98亿元,同比下降4.1%。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2205000元/人,下降1.1%;全年新进规模以上企业6家,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2家。
全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中,螺纹钢产量203.5万吨,上涨14.9%;钢坯产量197.6万吨,上涨14.6%;水泥产量(不含熟料)866.5万吨,下降0.8%;空心砖产量648万块,上涨5.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18亿元,可比价增长5.0%。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产值16.3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0.95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6万平方米,下降46.24%;房屋竣工面积14.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2.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城镇投资同比增长22.8%。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96.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0%;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3.9%。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0.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26亿元,下降25.1%。商品房销售面积12.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93%,商品房销售额3.5亿元。
在建项目104个,其中,房地产项目21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213.5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5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6个,当年完成投资36.65亿元。
五、招商引资
全年,全区共新上、续建省外亿元以上内资项目51个,计划投资额16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6.6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2.1%。从行业看,一产项目12个,计划投资规模20.3亿元,实际到位14.8亿元;二产项目29个,计划投资规模94.2亿元,实际到位45.7亿元;三产项目10个,计划投资规模54亿元,实际到位16.1亿元。完成外资6505万美元,占市下达外资目标任务6100万美元的106.6 %。
六、财政收支及国内外贸易
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1.17亿元(含海关税),占预算的98.33%,同比下降5.26%。其中,上划收入13.34亿元,占预算的91.51%,同比下降14.5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9亿元,占预算的112.18%,同比增长16.30%。分级次看,乡、镇、办事处共组织收入3.35亿元,占预算的112.16%,同比增长16.71%;经开区及区本级共组织收入117.82亿元,占预算的96.10%,同比下降8.57%。主要税种完成情况如下:
增值税15.38亿元,下降17.09%;营改增收入1.07亿元,增长45.31%;企业所得税1.08亿元,下降1.03%;个人所得税1140万元,下降70.85%;城市维护建设税5738万元,下降7.60%;房产税1460万元,下降6.23%;印花税1131万元,增长18.80%;车船税9万元,增长800.0%。
全年全区共完成财政支出13.82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57.56%,同比增长45.03%。从预算级次看,乡、镇、办事处共支出1.64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0.13%,同比下降0.94%;区本级(含经开区)共支出12.18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70.73%,同比增长54.68%。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共计75家。
全年全区共实现进出口总额9882万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出口额3496.7万美元,同比增长254.8%。
七、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和旅游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75所。其中:初中6所,小学44所(含8个教学点),幼儿园25所(公办7所,公建民营6所,民办12所)。全区共有学生数15215人,其中:初中生2969人,小学生7595人,在园幼儿数4651人。全区共有教职工1593人。其中:中学教师325人,小学教师730人,79-86代课教师15人,幼儿园教职工523人。
全年,2所幼儿园建设完成,并于9月份顺利开园;1所幼儿园顺利建设完工;2所幼儿园户外场地改扩建顺利完工,并已投入使用;1所幼儿园成功创建市级一类园。全区公办园占比达52.7%,普惠园占比达100%,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江北三镇学校运动场、增添功能教室、绿化美化校园、添置教育教学设备等,所有学校的图书、计算机、实验室等全部按省定标准配备。投入540万元建设完成花园初中、老洲初中以及提升市八中等三所中考考点,建设标准化考场51个,切实保障了2020年郊区首次中考顺利进行。全年,建设完成3所乡村学校的智慧课堂,已累计建成7所乡村智慧学校。撤销了7所学校,调整5所完小为教学点。全年全区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参训率达100%,约10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五是强化安全管理与卫生监督。
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入库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增加值可比价下降7.7%。全年,共组织申报认定了8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同比增长21%。
全年共申请专利24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6件;授权专利20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8件。全年,全区企业市外发明专利受让98件,年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7件。
全年,全区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3项、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和市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9项。遴选10名科技特派员,与江北3镇10个贫困村进行了结对帮扶,获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补助3.3万元。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年累计完成4个批次49家企业进入“科技贷”企业库。全年共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惠及1家企业;省级科技创新扶持资金40万元,惠及2家企业;市级创新创业专项资金337.31万元,惠及28家企业。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单位96家,其中区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区卫生监督所1家、乡镇卫生院6家、民营医院4家、个体诊所及门诊部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家、村卫生室70家,养老机构卫生室3家;辖区内医疗机构总人数75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33人,医师(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375人、注册护士258人,实有床位数505张,配备救护车1辆。
年末,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总计172328册(件)(其中电子书100000册),当年新增图书约1149册。区文化馆开放共接待群众14000余人次,62个农家书屋正常开放。图书馆新办读者证89个,书刊文献外借2827 册次,借还人次约913人次。全区1个区级文化馆、1个区级图书馆、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郊区支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8个乡镇办综合文化站、8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62个农家书屋、11个社区阅览室,9个电子阅览室、10个室外舞台、3个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个市级农民文化乐园、1个市级农村文化大院,区乡村三级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网络完善。年末,全区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100%。
持续打造“文化暖校园”、“乡村喜乐汇”、“铜山百姓春晚”、“铜山百姓春晚”、“安铜孝道文化”、“灰河葡萄节”、“周潭桃花节”、“普济圩邻里节”等文化服务品牌。积极组织创排歌舞《梅》、《你在身边》、《好人谣》,原创广场舞《铜陵正青春》、歌舞音画《大通赋》、大鼓书《好山好水好地方》、舞蹈《东方之韵》、东乡武术节目《“武”我少年梦》、情景剧《忆南泉》等,诸多原创作品充分展示了郊区本土文化特色,多次参加省市演出。
全年,累计拨付文化惠民工程资金127.12万元,惠及62个行政村;累计放映电影744场,体育活动62场,农家书屋每村更新图书60册。郊区陈瑶湖镇虾溪村农家书屋入选安徽省第三届百家示范农家书屋名单。
年末,我区现有文物2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2019年,周潭镇汤家墩遗址被评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山铜矿工人俱乐部被评定为省级文保单位。
举办2020年CAA中华垂钓大赛安徽“千年古镇大通杯”钓鱼邀请赛、2020年CAA中华垂钓大赛安徽“铜陵海豚湾杯”邀请赛及湖南卫视快乐垂钓“千城百战”巧渔夫杯铜陵分站赛。组织《东乡武术》参加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特色表演项目,开展“推动全民健身 助力全民小康”铜陵市郊区2020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举办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广场舞三级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改建郊区政府五人制社会足球场、新建陈瑶湖镇小型室内健身中心和老洲镇源潭体育俱乐部。新增健身路径12套。全年全区健身设施95%以上的完好率。全年,全区共有50名同志获取郊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气功)称号。完成安徽省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样本监测工作,共计800人。
全年,全区国内旅游人数为132.96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的56.90%,国内旅游花费为8.97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50.81%。景区接待人数19.23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34.16%。年末,全区共建成5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1个星级景区、6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个特色旅游名镇、1个特色旅游名村、4个休闲旅游示范点、1个省乡村旅游(扶贫困)示范村、1家五星级农家乐、4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1个铜陵市乡村旅游示范村、7家农家乐示范户,26座旅游厕所实现全区旅游厕所、A级景区旅游厕所电子地图全覆盖。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公安系统数据,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55471人。全年出生人口2292人,出生率为8.96‰,比上年降低1.3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678人,死亡率为6.56‰,比上年提高1.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40‰。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87 元,同比增长7.2 %。按常住地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7 元,比上年增长8.4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951元,增长7.9%。全年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8625 元,同比增长4.8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38元,增长4.0%。
全年,全区新增实名制就业30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安置各类就业见习人员1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9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91人。组织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816人。举办各类招聘会98场(其中,渔民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1场),参会企业527个,提供各类岗位3029个,参会3458人次,达成就业意向764人。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64637人,养老金发放37187人,发放率达到100%。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1710人次,发放老字号人员补助18457人次。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实施并完成“蓝天工程”污染防治项目共11个。完成水污染防治项目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个;推进水清岸绿专项资金扶持项目4个,完成年度项目入库7个;完成了4个水源地专项检测、7个不稳定达标的排污口的跟踪检测,横港地表水、陈瑶湖、白浪湖的监督检测;完成老洲江北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大通镇生活污水纳管建设,建立了6座污水厂的统一运维机制;完成6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样检测4家;3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完成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和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完成尾矿库基本信息采集5座,建立了“一库一档”,在用焦冲矿业尾矿库完成环境应急预案及污染防治方案编制并备案。
全面完成了“三大一强”28项年度攻克艰难任务,一大批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完成了纳入排污许可的655家企业发证登记工作,实现排污许可登记率和发证率“双百”目标。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32个,其中报告书项目4个,报告表项目28个,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70个,指导“川气东送”等项目验收18个,完成环境现状评价和后评价备案项目10个,参与招商项目审查200余个。
全区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为资源开采、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生产经营三大行业。全区境内非煤矿山3座,分别是铜陵市金顺矿业有限公司(停产)、露天矿山2座:铜陵市铜山采石厂(已完成技改,待验收),七井石料厂(技改中);尾矿库1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家、经营企业27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家,冶金企业1家,重点建筑施工工地3处,渡口4处,消防重点单位64家,重大危险源3处(3级2处,4级1处)。
注:
[1]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农村农业发展部分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水利建设数据来区水利局;进出口数据和招商引资来自区商务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体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信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环境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郊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合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36.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66.85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亿元,增长0.9%。三次产业结构为8.3: 48.9:42.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0.8%,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二、农业、林业和水利 | RAG-ES | 2024-10-23 |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87610万元,同比可比价(下同)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09430万元,同比增长3.1%;林业产值3391万元,同比增长1.8%;牧业产值39827万元, 同比下降11.7%;渔业产值28812万元,同比增长12.1%。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378.30公顷,比上年下降6.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08.30公顷,下降11.7%;棉花播种面积960.2公顷 ,下降11.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357公顷,下降9.5%;蔬菜、瓜果播种面积2973.9公顷,增长12.8%。全年粮食产量172760.7吨,比上年下降5.2%;油料产量13097.0 吨,下降9.6%;棉花产量689.5吨,下降24.3%;蔬菜、瓜果总产量76573.8吨,增长8.9%。年末全区生猪存栏12.443千头,同比增长3.0%;全年生猪出栏33.301千头,比上年下降16.2%。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11539.8吨,比上年下降8.7%,其中猪肉产量3802.2吨,下降17.4%。禽蛋产量8422.9吨,比上年下降16.9%。全年水产品产量23813吨,增长12.1%。 | RAG-ES | 2024-10-23 |
全年农村用电量8265万千瓦时,下降7.2%。化肥施用量(折纯)12885吨,同比下降2.8%。农村柴油使用量4686吨,增长0.5%。深入推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困工程,2020年安排各级财政扶贫困资金1323.75万元用于产业扶贫困。申报实施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项目2088个,8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贫,带动2119户贫困户增收;完成46个到村产业项目,完成扶贫困小水利项目22个。全年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3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示范农业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全国水产健康示范场5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处。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大户等经营主体共计189个。全年大力实施5.42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和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累计开展绿色防控面积12.89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62%;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2.33%,化肥用量同比下降1.04%,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5%。推进实施农业投入品(农膜、化肥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处理利用工作,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80%。开展耕地土壤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1%。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