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126”发展思路和“三提三争”工作要求,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承压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08.67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40.20亿元,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0:41.9:54.1,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持续加力。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8家。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7.4%。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4家。6家企业入选省首台(套)生产企业。参与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2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赫达公司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亚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列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库,泰鼎机械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新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2个,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实施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工程,6家企业入选省首台(套)生产企业。
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7%,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策划实施总投资41亿元的13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2个项目列入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淄博烧烤海月龙宫体验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创建3家市级夜间经济试点街区、1家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家市级夜间经济新兴业态示范企业。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推进142项“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37项“以评促转”重点任务。鲁王建工被评为市信用管理典型企业。创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先建后验·承诺即开工”改革,在每个镇(街道)布设1处“掌上办网上办体验专区”,“齐好办·金融管家”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云勘验”工作模式入选全省重点数字应用场景。
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2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40人,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1070人。建立“家门口”全场景人社服务站16处,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372个。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2%,衣着类上涨1.7%,食品烟酒类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居住类下降0.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100)
指 标 |
全 年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0.3 |
食品烟酒 | 101.2 |
衣着 | 101.7 |
居住 | 99.9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99.6 |
交通和通信 | 97.5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1.1 |
医疗保健 | 100.5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4.2 |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产保供。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0.43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粮食播种面积15.77万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5.62万吨,增长0.9%,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56.28公斤/亩,增长0.7%。畜禽供给保持稳定,生猪出栏5.40万头、牛出栏0.26万头、羊出栏2.70万头、禽出栏309.55万羽。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成功创建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纽澜地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等 5 个项目列入市级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米特加植物肉、清康牧业肉牛加工等项目顺利投产,王村镇“六山一台”和南郊镇田园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王村镇2万余亩土地被中国地质学会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6.6%。积极培育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4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大染坊集团被评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周村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高标准建成新能源配套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配套服务中心,新华医疗智能制造、米特加植物肉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新材料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
建筑业发展稳中有进。2023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2家,其中,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家(总承包3家、专业承包1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增长保持稳定。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9%。投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6%,“四新”经济投资增长49.3%。社会层面投资信心回升,民间投资增长7.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0.6%。充分用好领导挂包、专班推进、吹哨报到等制度,突出抓好总投资270.4亿元的64个区重点项目,44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发行债券项目11个、债券资金8.7亿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全面落实市数字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为企业争取技改专项贷5500万元,64个项目列入市重点技改项目。
房地产开发企稳向好。2023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7.35亿元,同比增长13.3%。房屋施工面积253.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83.13万平方米,增长0.3%;房屋竣工面积78.69平方米,增长127.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5.44平方米,增长101.2%;商品房销售面积39.69万平方米,增长5.8%,销售额增长10.0%。
五、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保持平稳。2023年,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8.1%,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8%。从重点服务业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纳入规上企业,填补行业空白。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大街雅舍成为全市首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古商城作为全省唯一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被评为省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南郊镇成功申报省级精品文旅名镇,王村镇苏李村成为省级景区化村庄,省方志馆在王村醋博物馆设立分馆。全年共接待游客435余万人次,五一、国庆节假日接待客流量均创历史最高。
六、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复苏。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12亿元,同比增长9.9%。接触型消费行业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蓬勃发展,全年营业额分别增长65.3%、34.3%。全年食品、衣帽等日用品消费增长迅速,销售额同比增长58.1%;高端消费稳步增长,汽车类销售额增长14.2%,智能手机类销售额增长11.3%。全省建筑面积最大的吾悦广场项目建成投用,希尔顿国际广场主体封顶。
外贸发展稳中提质。2023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63.8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出口额57.1亿元,增长15.6%;进口额6.6亿元,下降19.6%。组织企业参加进口博览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展会,签约外资项目5个,实际使用外资1733万美元、增长52%,建设周村跨境电商产业园。
七、财税和金融
财政收支基本稳健。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86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32亿元,下降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76亿元,增长1.1%,其中,民生支出23.75亿元,增长3.8%,占全部支出比重82.6%,较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2.68亿元,同比增长10.1%;本外币贷款余额304.16亿元,同比增长15.3%。各金融机构平均金融存贷比(贷款/存款)为55.03%。
八、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经十路东延工程启动实施,济潍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全力推动15个棚改项目竣工交付,改造老旧小区44个、背街小巷4条,完成5处重点易积水点整治,建成区实现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高质量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完成人民广场、淦河公园等升级改造,新建提升改造5处街角游园、口袋公园。构建“1+1+3”供热服务体系,改造完成22座社会换热站,建成全区智慧供热一体化应用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建成区全域高温水智慧供热。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3平方米。深入推进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常态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交通运输畅通有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35.884公里(不含国省道),公路货运量1982.8万吨,货运周转量87579.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933.5万人,客运周转率4525.3万人公里。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5.155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0.478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养护工程)38.054公里,县、乡道三级路以上比例86.92%。县、乡、村道PQI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中等路以上比例为82.95%。
九、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绿色资源更加丰富。实施总投资11.5亿元的全域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完成人民广场、淦河公园等提升改造,涿河滨河生态景观竣工开放。白云湖湿地公园创建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王村镇获评省级水土保持示范镇,文昌湖迎接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现场观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良天数达到220天,国控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高标准推进控煤减污降碳、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降尘控氨、VOCs深度治理,新建充电桩574个,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3万千瓦,3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企业。加强38家重点涉水企业、3家污水处理厂监管,3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提前2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十四五”治理目标,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全域治理的区县。白云湖湿地公园创建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3起,死亡3人,其中,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亡人事故2起,死亡2人。
十、教育、卫生和文化
教体事业蓬勃发展。扎实推动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周村一中、凤鸣小学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我区跻身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被评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区,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验收。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为国内大型化工企业提供整体污水处理方案。新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2个,新培育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玉兔食品等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市级以上项目13个。周村跳绳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夺得20余枚金牌、打破7项世界记录,新添1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实现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创新建设42处“百姓家园”示范点。新建养老机构2处、农村幸福院21处、长者食堂20处、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1处。和平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盲人按摩规范提升入选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项目。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成立周村古商城保护利用建设指挥部,完成古商城智慧停车场、梯子崖广场、重点房屋院落和街道提升及景观亮化等项目,引进老字号7家、新业态20家。与文昌湖、章丘区开展旅游串线和资源推介,与全国169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章周同城·文旅先行”旅游推介大会、花朝节、樱花节等活动,形成研学游区域品牌。累计举办文化艺术节、音乐节110余场,建成城市书房1处、提升基层“5+N”示范点8处、文化驿站2处、图书流动服务点1处,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省第八届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情况基本稳定。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20人,出生率4.5‰,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8.6,自然增长率-1.12‰。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3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3895元,同比增长4.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9447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640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3,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社会保障提档升级。为4万余名退休人员调增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上调至924元、801元,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1809元。在二、三级医院开通职工门诊统筹业务,年度支付限额提高到3000元。居民在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60%。为400余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126”发展思路和“三提三争”工作要求,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承压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08.67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40.20亿元,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0:41.9:54.1,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持续加力。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8家。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7.4%。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4家。6家企业入选省首台(套)生产企业。参与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2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赫达公司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亚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列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库,泰鼎机械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新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2个,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实施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工程,6家企业入选省首台(套)生产企业。 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7%,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策划实施总投资41亿元的13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2个项目列入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淄博烧烤海月龙宫体验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创建3家市级夜间经济试点街区、1家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家市级夜间经济新兴业态示范企业。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推进142项“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37项“以评促转”重点任务。鲁王建工被评为市信用管理典型企业。创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先建后验·承诺即开工”改革,在每个镇(街道)布设1处“掌上办网上办体验专区”,“齐好办·金融管家”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云勘验”工作模式入选全省重点数字应用场景。 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2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40人,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1070人。建立“家门口”全场景人社服务站16处,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372个。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2%,衣着类上涨1.7%,食品烟酒类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居住类下降0.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100) 指 标 全 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3 食品烟酒 101.2 衣着 101.7 居住 99.9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6 交通和通信 97.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1 医疗保健 100.5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4.2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产保供。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0.43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粮食播种面积15.77万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5.62万吨,增长0.9%,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56.28公斤/亩,增长0.7%。畜禽供给保持稳定,生猪出栏5.40万头、牛出栏0.26万头、羊出栏2.70万头、禽出栏309.55万羽。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成功创建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纽澜地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等 5 个项目列入市级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米特加植物肉、清康牧业肉牛加工等项目顺利投产,王村镇“六山一台”和南郊镇田园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王村镇2万余亩土地被中国地质学会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6.6%。积极培育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4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大染坊集团被评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周村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高标准建成新能源配套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配套服务中心,新华医疗智能制造、米特加植物肉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新材料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 建筑业发展稳中有进。2023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2家,其中,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家(总承包3家、专业承包1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增长保持稳定。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9%。投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6%,“四新”经济投资增长49.3%。社会层面投资信心回升,民间投资增长7.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0.6%。充分用好领导挂包、专班推进、吹哨报到等制度,突出抓好总投资270.4亿元的64个区重点项目,44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发行债券项目11个、债券资金8.7亿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全面落实市数字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为企业争取技改专项贷5500万元,64个项目列入市重点技改项目。 房地产开发企稳向好。2023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7.35亿元,同比增长13.3%。房屋施工面积253.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83.13万平方米,增长0.3%;房屋竣工面积78.69平方米,增长127.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5.44平方米,增长101.2%;商品房销售面积39.69万平方米,增长5.8%,销售额增长10.0%。 五、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保持平稳。2023年,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8.1%,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8%。从重点服务业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纳入规上企业,填补行业空白。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大街雅舍成为全市首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古商城作为全省唯一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被评为省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南郊镇成功申报省级精品文旅名镇,王村镇苏李村成为省级景区化村庄,省方志馆在王村醋博物馆设立分馆。全年共接待游客435余万人次,五一、国庆节假日接待客流量均创历史最高。 六、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复苏。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12亿元,同比增长9.9%。接触型消费行业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蓬勃发展,全年营业额分别增长65.3%、34.3%。全年食品、衣帽等日用品消费增长迅速,销售额同比增长58.1%;高端消费稳步增长,汽车类销售额增长14.2%,智能手机类销售额增长11.3%。全省建筑面积最大的吾悦广场项目建成投用,希尔顿国际广场主体封顶。 外贸发展稳中提质。2023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63.8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出口额57.1亿元,增长15.6%;进口额6.6亿元,下降19.6%。组织企业参加进口博览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展会,签约外资项目5个,实际使用外资1733万美元、增长52%,建设周村跨境电商产业园。 七、财税和金融 财政收支基本稳健。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86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32亿元,下降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76亿元,增长1.1%,其中,民生支出23.75亿元,增长3.8%,占全部支出比重82.6%,较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2.68亿元,同比增长10.1%;本外币贷款余额304.16亿元,同比增长15.3%。各金融机构平均金融存贷比(贷款/存款)为55.03%。 八、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经十路东延工程启动实施,济潍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全力推动15个棚改项目竣工交付,改造老旧小区44个、背街小巷4条,完成5处重点易积水点整治,建成区实现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高质量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完成人民广场、淦河公园等升级改造,新建提升改造5处街角游园、口袋公园。构建“1+1+3”供热服务体系,改造完成22座社会换热站,建成全区智慧供热一体化应用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建成区全域高温水智慧供热。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3平方米。深入推进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常态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交通运输畅通有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35.884公里(不含国省道),公路货运量1982.8万吨,货运周转量87579.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933.5万人,客运周转率4525.3万人公里。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5.155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0.478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养护工程)38.054公里,县、乡道三级路以上比例86.92%。县、乡、村道PQI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中等路以上比例为82.95%。 九、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绿色资源更加丰富。实施总投资11.5亿元的全域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完成人民广场、淦河公园等提升改造,涿河滨河生态景观竣工开放。白云湖湿地公园创建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王村镇获评省级水土保持示范镇,文昌湖迎接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现场观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良天数达到220天,国控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高标准推进控煤减污降碳、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降尘控氨、VOCs深度治理,新建充电桩574个,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3万千瓦,3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企业。加强38家重点涉水企业、3家污水处理厂监管,3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提前2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十四五”治理目标,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全域治理的区县。白云湖湿地公园创建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3起,死亡3人,其中,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亡人事故2起,死亡2人。 十、教育、卫生和文化 教体事业蓬勃发展。扎实推动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周村一中、凤鸣小学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我区跻身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被评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区,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验收。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为国内大型化工企业提供整体污水处理方案。新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2个,新培育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玉兔食品等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市级以上项目13个。周村跳绳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夺得20余枚金牌、打破7项世界记录,新添1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实现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创新建设42处“百姓家园”示范点。新建养老机构2处、农村幸福院21处、长者食堂20处、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1处。和平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盲人按摩规范提升入选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项目。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成立周村古商城保护利用建设指挥部,完成古商城智慧停车场、梯子崖广场、重点房屋院落和街道提升及景观亮化等项目,引进老字号7家、新业态20家。与文昌湖、章丘区开展旅游串线和资源推介,与全国169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章周同城·文旅先行”旅游推介大会、花朝节、樱花节等活动,形成研学游区域品牌。累计举办文化艺术节、音乐节110余场,建成城市书房1处、提升基层“5+N”示范点8处、文化驿站2处、图书流动服务点1处,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省第八届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情况基本稳定。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20人,出生率4.5‰,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8.6,自然增长率-1.12‰。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3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3895元,同比增长4.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9447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640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3,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社会保障提档升级。为4万余名退休人员调增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上调至924元、801元,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1809元。在二、三级医院开通职工门诊统筹业务,年度支付限额提高到3000元。居民在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60%。为400余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