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
地名由来:清宣统元年(1909)设县,据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初拟设治于东境桦皮川故名,因其地桦树甚多,故名桦皮川。
2022年6月,桦川县被确定为黑龙江省2022年全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标题})。
2022年6月,桦川县被确定为2022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2022年4月,桦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2022年4月,教育部确定桦川县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桦川县人口数量为14.59万人,位列佳木斯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黑龙江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406位。
2020年6月,桦川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桦川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桦川县幅员面积226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6个县属农、林、牧场,境内有红兴隆农垦管局下辖的江川和宝山两个国营农场,总人口22万,农村人口15.9万,有汉、朝、满、蒙、回、赫哲等24个民族,星火朝鲜族乡是我省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好粮油水稻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及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等荣誉称号。在2015、2016和2017年度的佳木斯市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中,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桦川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海拔高程在65-500米之间,成四级阶梯状,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呈现出“两山半水七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自然景貌。气温适宜,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一江六河一库,拥有39万亩湿地和46万亩森林,素以“天然福地,鱼米之乡”而著称。
桦川县历史比较悠久。据万里河遗址考古证明,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桦川已有人类活动,见于文献记载的始于商、周时期。1909年4月14日,清政府决定于依兰南境的“桦皮川”增设一县,名叫桦川县,标志着桦川正式建县。1910年2月24日改到佳木斯(当时称东兴镇)设治,称“桦川设治局”。1912年11月将设治局迁至我们现在的县城悦来镇,改称“桦川县公署”,全县划分12个区,区域较大,佳木斯为桦川县二区所辖。
桦川县区位交通便利。距离佳木斯市区30公里,地处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三个城市的金三角中心经济区,境内有同三、哈同、佳抚公路,牡佳、佳前铁路,境内松花江全长97.5公里,拥有国家级一类口岸。作为佳木斯东大门,距离佳木斯国际机场仅有29公里,位于佳木斯“半小时”经济圈内,是佳木斯“卫星城”实现同城发展。
桦川县现代农业基础稳固。我县是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重点区、农田水利重点县、黑土地保护试点县,是三江寒地水稻种植发源地,“星火大米”曾入选国宴专用米。全县拥有耕地210万亩、人均耕地10.8亩。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60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2%,全县粮食总产实现“十五连丰”。
桦川县经济开发区优势明显。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包含城南工业园、桦西工业园及四马物流加工园等三个工业园区,总面积达到1999.4公顷,具有产业后发优势。同时,桦西工业园毗邻佳木斯高新区,承接能力较强,可借势发展、借力发展,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桦川县旅游资源潜力较大。拥有抗联英雄冷云、敬夫等红色资源,拥有省级湿地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生态观光资源,拥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金代瓦里霍吞古城遗址、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朝鲜族风情旅游等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开发潜力较大,可融入佳木斯市的特色旅游带之中。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今桦川一带,清属三姓副都统管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分属依兰府和临江州。
清宣统元年(1909),于依兰府南境之“桦皮川”,设置桦川县,县治设于东兴镇(今佳木斯)。
隶属吉林省东北路道。
清宣统二年(1910),时逢东兴镇水灾,省民政司批准移治悦来镇。
1914年改隶依兰道。
1929年由吉林省直辖。
1934年划归伪三江省管辖。
同年,县公署迁至佳木斯镇。
1945年隶属合江省。
1946年将桦川县南部的永丰镇、千振街等地划出,设置桦南县。
1949年属松江省。
1954年属合江专区。
1956年撤销桦南县并于桦川县,县驻地设在湖南营镇。
1964年恢复桦南县,桦川县政府迁回悦来镇。
1985年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桦川县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