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俶塔

保俶塔

共 179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30

历史沿革

保俶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907~960年),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初为九级。
另一说为五代后周年间(948~960年),吴延爽始建。
宋、元、明、清四代六次重修。
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和尚永保师叔,简称“保叔”,募缘十年,进行重修,改为七级。
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塔屡毁屡建,历代曾多次修建。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在塔下发现吴延爽造塔记残碑,当时塔有七层木檐。
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倾斜,重修为八面七级砖砌实心塔。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长赵志游和邑人程学銮等人发起重建,照之前的古塔原样修葺,共耗资二万三千元。
1996年,杭州文物保护部门发现塔顶朽损的塔刹铸件时有坠下,严重威胁人员安全。
1997年,保俶塔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
2018年10月,西湖景区岳庙管理处发现,保俶塔塔刹微微弯曲,向东南方向倾斜12度。
2019年10月21日起,保俶塔进入保养维护施工。
2020年4月,保俶塔重新开放。
保俶塔

建筑布局

保俶塔为八面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实心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通高45.3米。塔基呈八边形,总高1.98米。台基部分高0.98米,用条石砌成,每边宽6.65米。东西两侧各设宽3.2米的垂带踏跺。塔身清水砖砌,八分七层,底层边长3.26米。逐层向上收分,层高随之递减,至第七层转为圆形素身。每面皆辟格扇式实心窗,转角处砌出圆形倚柱。每层木檐平坐已毁,现存挑檐与平座平身科、角科,一斗三升扶壁縅,平身科每面一攒。塔顶置铁铸塔刹,高10米,由覆钵、仰钵、相轮、华盖、宝珠、火焰珠等构件组成。覆钵紧扣砖砌塔身顶部,其上置宝珠、仰钵,此3件铁铸构件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旧物。
保俶塔墩座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墩座的西部或西北部边缘是从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手法粗犷,岩石上清晰可见尖利的凿痕,在墩座的表面部分。在墩座的西北角在岩石上雕凿出了三个通往墩座顶部的阶梯。
保俶塔的墩座高约65厘米,其东、南、北这三面都是用长方形的花岗岩石块垒起来的,这些用石块堆成的墩座与西面在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墩座在那三个阶梯的南部和北面的西角衔接在一起,使旧建筑的基座与宝塔的墩座合二为一。在由这两点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内和保俶塔的基础部分显示在墩座边缘内侧有一个略微凸起,高约8厘米的平台。这个凸起平台的轮廓与旧墩座的边缘直线融为一体,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曲线。它们沿着边缘的曲线展开,相互之间保持着基本相等的距离。宝塔西边的地面正好跟前述那三个石阶的底部持平,而在宝塔的东边从墩座下到地面却有两段石阶的距离。
保俶塔

主要景点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名称来历

北宋时期,永保和尚,双目患疾,募缘十年重修宝塔,人们感其精神并以作纪念便改叫“宝石塔”为“保叔塔”(据《咸淳临安志》记载)。

艺文

《冬日登保傲塔》一黄久文
当峰一塔微,落木净烟浦。日寒山影瘦,霜励石棱苦。
山云自悠然,来者适为主。与子欲谈心,松风代吾语。
《保傲塔》一夏公谨
客到西湖上,春游尚及时。石门深历险,山阁静凭危。
午寺鸣钟乱,风潮去舫迟。清樽欢不极,醉笔更题诗。

文物价值

保俶塔是研究江南古塔的重要实物史料,是西湖胜景的标志性建筑,对研究西湖的变迁、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吴越国佛教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保俶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