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塔

共 138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8

历史沿革

文光塔
宋绍兴元年(1131年),始建文光塔,后崩塌。
宋咸淳二年(1266年),道人赵汝篪主持重建时,置千佛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废。
明崇帧八年(1635年),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邑人吴仕训将塔更名为文光塔,并立有精刻石碑:潮阳邑候漆公鼎建文公塔记。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潮阳知县唐文藻全面修缮。塔门石匾大书“文光塔”,左刻“嘉庆乙亥孟冬”,右刻“豫章唐文藻立”。塔门两边刻有唐文藻的题联:“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
1981年,棉城学宫一对石狮移置塔门两侧。

建筑特色

文光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坐北向南,石斗拱承抬檐廊楼阁式,石砖筑造。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层。塔身各层平座因石造之故,挑出短浅。塔内各层有螺旋形石级相连;底层塔门向南第2至第6层,每层都有4门通塔廓,门外有石栏。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内设螺形石阶一百二十六级石阶上塔顶,登级可至塔厅。

文物遗存

文物保护

1956年及1981年,潮阳县文化主管部门两度进行维修,保持原来的结构和状貌。
1989年,文光塔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4月开始,汕头市潮阳区政府安排修缮专项资金,组织对文光塔和文光公园进行建国后的第四次修缮。
2013年5月3日,文光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意义

塔基
文光塔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于一身,对研究中国古塔建设的形制变迁和修建经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光塔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一体,是中国古塔建筑文化的特例之一,该塔也是潮阳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潮阳文光塔原名,这塔据说在元朝时曾遭雷轰,明太祖时曾维修过。众人重新拟名时认为:宝塔如彩笔,碧空似锦笺,龟头海是砚,朝天写文章,代代人才出,光辉照潮阳。因而改名为“文光塔”。

传说轶事

文光塔
据传,建塔时聘请承建灶浦龟山塔的老师傅大徒弟,动工后,塔一层一层地建造起来了,建最后一层,塔身却逐步向河边倾斜。尽管大徒弟对河边地基不牢早有防范,并筑有石堤支撑。但这时候石堤经不住塔身重力,裂开了。工程只得停了下来。后来,大徒弟的妻子从外面挑水回家,水质浑浊,大徒弟问起缘由,他妻子说是井里墙壁的砖条崩塌,井边泥土压下来,把水搞浑了。这时,大徒弟明白了塔身倾斜的原因。第二天,大徒弟即宣布工程继续进行,一方面加紧护堤,另一方面在硬土质的一边开凿了四口深井。由于两边的土质软硬平衡了,塔逐渐坐正了,老师傅得知情况,不得不赞叹大徒弟的智慧。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文光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华路东侧文光公园内。

交通信息

自驾游:
1、沿G324国道行驶至潮阳境内,转中华路到达景区。
2、从深汕高速海门收费站出,转新华东路北行,进入东山大道后再行驶至中华路到达景区。
客运班车:乘坐来往两潮和汕头的客运班车,在棉城境内下车,步行前往景区。
公交路线:乘坐公共汽车,在潮阳汽车客运站下车,步行约700米到达景区。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