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阳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1-01-01 00:00

2021年阳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目标,牢树“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意识和信心,扎实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需求持续增长,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运行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8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99.61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19.05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8.8:46.4。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2021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96万户,注册资本823.04亿元,分别增长12.8%和23.6%。其中,内资企业273户,注册资本47.34亿元,分别增长3.0%和24.3%;私营企业1.19万户,注册资金681.36亿元,分别增长17.4%和23.1%;个体工商户2.61万户,资金数额54.46亿元,分别增长11.6%和58.3%;农民专业合作社1327户,同比增长0.7%,出资总额39.88亿元,同比下降0.7%。

电力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共完成售电量 9.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电网建设扎实推进,110千伏东进站增容工程、110千伏银高站扩建工程、35千伏阳劳线投产送电,圆满完成35千伏流坡坞站、35千伏商河线改造等55项技改大修项目建设任务。20个农网改造工程提前竣工。10千伏九龙湖线、新河线等10条线路投产送电,加装智能型故障指示器117套、联络开关15台,配电自动化遥控使用率、成功率100%。强化32条输电线路、24条过境代维线路、99条配电线路运维,供电可靠率完成99.968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2.7755小时。深入推进“阳光业扩”,完成高压、低压送电281户、3769户,接电时长分别压减至34.9个、1.63个工作日。“网上国网”APP绑定高压、低压非居民客户3.1万余户,应用线上办电1.14万件,线上办电率100%。供电营业厅全部具备刷脸办电功能,政务信息共享12.82万次,实现涉电行政审批“一链办理”、“房产+用电”联合过户。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921次,四类作业28次,同比增长77.5%,累计多供电量222.49万千瓦时。综合能源完成收入1501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指标。大力增供扩销,电能替代7417万千瓦时,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21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3人;其中交通运输事故3起、中毒窒息事故1起。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加速。2021年阳信县电子信息产业园通过省级复审获批山东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争取省重大、省优选等省级重点项目13个,市级重点项目13个;通过国家审核债券项目76个,债券资金发放项目27个,获批债券额度14.2亿元;争取省市级科创平台12家;争取市级“白名单”企业4家,东泰精密获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成为2021年度我市唯一一家获批企业;新东进餐具和亿利源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借箭牛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诺瑞织品获批市级隐形冠军企业;阳信普惠金融超市获批2021年度滨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县已完成5G基站建设16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成功创建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7%,同比增长0.63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2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8.95亿元,林业产值1.75亿元,牧业产值34.43亿元,渔业产值3.6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3亿元,分别增长9.6%, 2.25%,6.12%,18.96%,6.13%,9.0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25万亩,同比增长0.2%;单产428.79公斤/亩,同比增长0.2%;粮食总产43.84万吨,同比增长0.4%。棉花种植面积0.97万亩,总产量925.7吨,同比增长22.9%。蔬菜瓜类面积6.06万亩,同比增长2.4%,总产量19.12万吨,同比增长0.9%。水果总产量20.64万吨,同比下降2.1%。

林业生态建设规模化发展。2021年完成创建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7个,低产低效林改造4000亩,绿丰生态林场质量精准提升560亩,农田林网27000亩,林下经济5000亩。积极开展森林和草原火灾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设置普查大样地1个、标准地5个,隐患排查林地面积3600公顷,野外火源调查面积8500公顷,各类型可燃物载量测算、可燃物危险性评估分析面积8086公顷。抓好以美国白蛾为重点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飞机防治面积26.80万亩,人工地面防治面积10.20万亩。巩固提升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运行效率,及时调整林长名单,建立了覆盖全县、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森林资源监管机制。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生猪年末存栏12.19万头,同比增长0.4%,牛年末存栏18.47万头,同比增长1.9%,羊年末存栏26.26万只,同比增长54.4%,禽年末存栏472.73万只,同比增长3.5%,奶类产量2045吨,较去年有所下降。

渔业发展升级提档。2021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4.1%。建设打造的1500㎡的南美白对虾标粗育苗车间,完成首批育苗超过2000万尾,应用效果反响良好。推广南美白对虾“135”养殖模式1800余亩,抽查结果平均亩产超过450公斤。累计完成国家级、市级、县级等水产品质量抽检34各批次,合格率100%。以尹氏养殖场和万豪公司的项目承接为载体,规划建设的占地面积500余亩的润达现代渔业园区基本成型。全年派出7人次参加省市级安排的业务学习和集中培训。

农业农村工作整体稳步推进。始终坚持抓项目、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2021年整合涉农资金3.99亿元,将77个涉农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管理。积极争取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5个,入库项目9个位列全市第一。新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家、市级3家,新认定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家。新认定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6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个。始终坚持固基本、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今年全县粮食收获面积102.25万亩、总产达到了43.84万吨,创造我县收获面积和总产的双新高。大力推进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承包防治、代防代治123万亩次,粮食作物投保率达60%以上。强化阳信鸭梨品牌,授权16家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使用“阳信鸭梨”地理标志商标,获评首届“山东地标名片”“山东地理标志优质产品”和十四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梨之星”等殊荣。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认证16个,到期续展4个,完成“三品”年检产品23个。新认定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3个、市级15个。

农机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21年我县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86万元,受益农户1011户,机具数量1079台。成立了3个“三夏”“三秋”农机服务队,分东、中、西3片区,开展农机服务工作。“三夏”生产高峰期,全县上阵小麦联合收割机2500余台,玉米播种机1500余台,圆满完成全县55.67万亩小麦机收任务,机收机播率达99%以上。目前全县注册农机合作社94家,固定资产3亿余元,服务面积辐射全县10个乡镇(办)。

重点水利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3.53亿元的雁洲湖水库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3.21亿元,占总投资的94.0%。5月份,完成黄河三角洲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综合治理项目,治理面积3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项目被山东省水利厅评为山东省水系绿化样板工程。6月份,阳信县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项目水利投资1.21亿元,覆盖全县10个乡镇办,涉及引黄灌溉面积25.9万亩。向上争取资金3500万元,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为我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39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过50亿元的企业2家(独立法人企业)。

工业生产运行稳定,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4.8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0.6%;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2.1亿元,同比增长26.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3%。受铝价及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企业效益数据明显好于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0.5亿元,同比增长19.4%;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87.1%。

表1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同比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4.7
轻工业 7.4
重工业 16.9
国有企业 -2.2
股份制企业 14.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9.4
私营企业 18.2
非公有工业 14.9
大中型工业企业 6.0
制造业 12.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7.3
公有工业 9.2

表2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小麦粉 万吨 34 0.9
饲料 万吨 4 -10.2
鲜、冷藏肉 万吨 3 27.3
冻肉 万吨 6 33.3
万吨 1 20
服装 万件 35 -91.5
轻革 万平方米 1144 -32.4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3 -2.3
家具 万件 247 105.9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76 24.5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60 -0.2
铝材 万吨 58 3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万吨 52692 61.3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吨 66 5.4
电子元件 亿只 235 155.1

建筑业生产增速较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01亿元,同比增长17.3%。房屋施工面积27.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6%;房屋竣工面积27.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6.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21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10.4%,分别好于全省7.2和5.6个百分点,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2.7:50.5:46.8。重点领域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5%,全市七县区排名第三,投资占比8.9%,全市七县区排名第一。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7%,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3.0个百分点,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7.4%。随着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民间投资热情持续得到激发。近三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70%以上,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72.5%,高于全市平均5.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5.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1%。

房地产市场实现增速较快。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2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住宅13.7亿元,增长42.7%。商品房施工面积189.3万平方米,增长60.7%,其中住宅165.3万平方米,增长57.8%,商品房销售面积50.2万平方米,增长48.1%,其中住宅49.0万平方米,增长49.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7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5.06亿元,同比增长16.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7.01亿元,增长16.2%。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4.89亿元,同比增长23.6%,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77.17亿元,同比增长16.0%。

商品零售平稳增长。全年商品零售额74.91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1.3%,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数据看,涉及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吃、穿类商品增长稳定;餐饮消费恢复好于基本生活需求,全县实现餐费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18.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3.5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出口总额13.57亿元,同比增长34.9%;进口总额9.93亿元,同比增长154.7%。

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年实现到位外资2227万美元,同比增长17.1%。新设立外资企业4家,其中韩资企业1家,为山东金丰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利用日韩资58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县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至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11.84公里,其中国道52.81公里,省道59.71公里,县级公路213.12公里,乡级公路348.60公里,村级1137.58公里。

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改善群众出行环境。营运客、货车辆合计6682辆,其中营运货车6507辆,公交车辆175辆,全部实行公交一卡通,运营线路31条,通达里程944.6万公里。全县854个建制村中,已实现847个通达任务,覆盖率达99.2%,实现了133个省定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达成“村村通”的民生目标。

民用汽车发展加快。机动车保有量 119871 辆,其中大型汽车保有量 4808 辆,小型汽车保有量 105864辆,其他 9199辆;2021 年新注册机动车 5610辆,其中新注册大型汽车954辆,新注册小型汽车 3989辆,其他667辆。

邮政业务平稳发展。邮政业务总量达 572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达 1976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 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 37.84 万户,其中:4G 用户达 32.42万户。互联网用户达 12.1万户。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1年,全县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2A级旅游景区2家,争取到省级旅游发展资金6.7万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49.5万元;金阳街道王集村、洋湖乡庙五庄村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河流镇毛岸英旧居、商店镇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展馆于2021年上半年顺利开馆;成功举办第三十二届梨花会暨第十一届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节,组织参加旅游景区创A培训班、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等旅游人才培训6次,组织重点景区与推介员赴聊城、淄博等地参加旅游推介、旅游博览会等各类活动7次,大大增强了阳信旅游在外界的知名度。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好于预期。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0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8.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16%,较上年增长2.3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3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民生支出27.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2.3%。税务部门税收收入累计实现11.12亿元,同比增长8.3%。

存贷款高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7.59亿元,同比增长4.3%,较年初增加9.0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8.50亿元,同比增长17.4%,较年初增加24.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8.04亿元,同比增长4.2%,较年初增加7.25亿元。

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共有18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其中包括11家财险单位,7家寿险单位。全年保费收入5.87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12.54%;人身险保费收入3.89亿元,同比下降10.2%。全年支付赔款与给付1.80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1.34亿元,人身险赔款与给付0.46亿元。为我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科学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9.4%。授牌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批建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个,引进科技服务机构2家。登记科技成果5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登记技术合同93项,成交额12.75亿元,创历史最高。省科技特派员累计达到40名。积极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发展,放大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为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42亿元,争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项目3个共计26.41万元。为科技型企业争取省、市级研发投入财政补助513万元。成功推荐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个,获批省级资金50万元;成功推荐市级股权投资项目1个,获批市级注资1000万元。

知识产权工作有新突破。2021年我县质押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量达107件,涉及54家企业,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到6.4亿元。2021年以来,组织申报滨州市专利资助金额达80.77万元。山东立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阳信金鑫电子有限公司、阳信东泰精密金属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一项专利获市专利奖三等奖。

质量强县工作成果卓越。7家企业成功争创山东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7家单位成功争创山东知名品牌;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围国家品牌价值评价产品榜单;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争创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另外福安、澳菲利、万邦、华胜、老会烧鸡等优秀企业也积极申报了2021年度山东省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新认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33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14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14张。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1项,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项,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2项,参与标准制修订2项。全县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家,全年检定计量器具6942台(件),其中,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245台(件)。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检67家加油站,共计405批次产品,抽检覆盖率均达100%,合格率99.5%;抽检农资78批次,获证工业产品24批次,食品相关产品15批次,钢筋14批次,玩具及学生用品14批次,电线电缆9批次。

气象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全力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工作。2021年以来,通过微信、短信、政务办公系统、电视、广播电台等渠道发布各类决策服务材料315期,其中气象信息快报122期、春运气象保障服务专报41期、春耕春播、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9期、麦收及三夏预报30期、冬小麦播种期间专项预报35期、气象信息服务周报47期,鸭梨专项气象服务31期。全年启动应急响应9次,其中暴雨5次、寒潮3次、强对流天气1次。发送气象服务决策短信346条,接收23.46万人次;发布预警信号121次,预警准确率100%,其中暴雨(雪)时间提前量186.1分钟,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62.6分钟。全年共开展火箭增雨雪3次,发射火箭弹16枚;高炮防雹作业10站次,发射炮弹280发,防护区内未出现严重冰雹灾害。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2021年末,高中8处,在校学生9160人。初中20处,在校学生15123人;普通小学33处,在校生32500人;年末幼儿园172处,在园幼儿学生数17406人;年末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33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6316人,其中专任教师5444人。

表3 2021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指标名称 学校数(所)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学生数(人)
数量 增减 人数 增长(%) 人数 增长(%) 人数 增长(%)
中等职业学校 1 - 995 2.9 1928 14.4 4812 22.8
普通中学 28 0 8319 -1.3 8357 4.7 24283 -0.3
小学 33 -5 5332 17.4 5532 11.1 32500 -0.3
特殊教育学校 1 - 19 216.7 1 - 33 -37.7
幼儿园 172 -4 5166 44.8 4954 -25.9 17406 4.9

各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剧院为一体的县综合文化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1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实现全覆盖。高质量打造完成1个山东省文化建设样板镇、3个样板村,2个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家书屋示范点。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854场,公益电影放映7295场,送图书下乡活动115场。依托全县优势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新春大联欢”“梨花会系列文化活动”“消夏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基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乡村村晚”为主题的六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累计开展城乡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活动600余场。面向全县戏迷票友、乡镇(街道)文艺骨干、书画爱好者等举办戏曲、广场舞、美术等10余类公益艺术培训活动11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发展。2021年全县各类卫生机构共计393个(村卫生室312个),其中二级以上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疾病预制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健康执法大队1个。卫生技术人员2477人,执业(助理)医师1074人,注册护士1108人。实有床位2155张,其中医院1299张、卫生院756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参加各类体育比赛50次,参赛人数达2250人次,获市级奖牌285枚(金牌150枚、银牌75枚、铜牌60枚)。全县共有运动场所1318处,其中篮球场所362处、田径场所60处、门球场所9处、训练房7处、健身路径880处,体育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投资850余万元新建桥梁工程1个;城市防汛共更换井盖425个,雨水篦子303个,增加防坠网336个。推进城区雨污管网清淤。污泥处置厂今年6月份动工建设,6月下旬完成施工和设备安装,污泥泥浆日处理能力450吨。目前,项目稳定投产,满足了污泥处置需求;老城区管网清淤已全部完成,共排查污水管道103.5公里,排查率81.3%,走到全市前列。

重点民生项目成效显著。为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贯通城区路网,2021年投资1185余万元打通河东一路南延、信德路西延道路工程,计划2022年5月底完工;投资326万元,完成了老阳劳路升级改造工程。城市品质持续提升。2021年对第一实验学校东校区及水韵梨乡学校共施划停车位298个,安装4种警示牌共8块,警示灯2个。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根据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显示,2021年全县PM10浓度均值8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1%;PM2.5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9.2%,超额完成50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标任务;综合指数4.8,同比改善10.4%。2021年共启动5次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经第三方监测,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县3条重点河流断面21项水质指标浓度均值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COD 浓度均值25.49mg/L,同比改善36.7%,氨氮浓度均值0.43mg/L,同比改善81.7%;总磷浓度均值0.108mg/L、氟化物浓度均值0.92mg/L。全年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75个;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0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5件,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8件。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7.00‰,人口死亡率5.79‰,人口自然增长率1.21‰。年末总人口446544人。(计生数据)

居民收支实现平稳增长。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28元,同比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72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8元,同比增长10.8%。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25元,同比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403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00元,同比增长13%。

就业形势稳中有进。2021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8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1%,控制在目标任务数4.5%以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1%。积极开发就业援助岗位,鼓励县内优秀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共为25家企业拨付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160余万元。着实开展就业扶贫,开发互助扶贫、临时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共为596人发放互助扶贫公益性岗位补贴、临时公益性岗位补贴121余万元。落实援企稳岗政策,2021年共为462家企业“帮办代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25.97万元,申领企业个数比2020年同期增长113%,积极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共为1320名企业在岗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81.8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938万人(含离退休人员1.4674万人),比去年净增0.6054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6406万人,比去年净增1.62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84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2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0.0141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0.00137亿元,共为21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37.67万元。

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自2021年1月1日起,提高全县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分别达到753元/月、563元/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979元/月、732元/月。为进一步强化兜底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救助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自2021年10月1日起,本年内第二次提标。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67元,月人均补助提高到401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66元,月人均补助提高到520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2021年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6162万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救助金1683万元;补发各类救助资金140.91万元;开展临时救助44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92.48万元。

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稳步推进。自2021年1月1日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2级残疾人达到154元/月、3、4级达到125元/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级达到138元/月、2级达到120元/月。2021年全年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11.96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78.15万元。自2021年1月1日起,社会散居孤儿和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分别达到1540元/月和1078元/月。自10月1日起,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50元;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20元,补差发放。截止2021年年底累计发放儿童基本生活费资金232.50万元。 2021年为9名孤儿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助学金6.75万元;为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2021年秋季“温情慈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助学金2.3万元。

优抚工作成效明显。2021年度共发放定期定量抚恤和生活补助金共计3085.56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救助649人次,发放医疗补助金与门诊费90.57万元;缴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51.22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77.82万元;发放重点优抚对象家庭优待金133.65万元。累计发放优抚资金共计3738.82万元,各项优抚资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政策严格落实到位。

退役军人妥善安置。切实保障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权益,及时为21名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缴纳待安置期间养老保险17.82万元、医疗保险2.52万元,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13.65万元;科学拟定安置计划,各级、各部门拿出33个岗位计划安置21名退役士兵,为退役士兵提供充分选择空间;圆满完成2021年度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军转干部的定岗定级、入编入职手续;按时发放2021年度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51.8万元。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县扶贫办更名为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整后脱贫享受政策和防返贫监测帮扶户7715户13956名,其中新增监测帮扶对象79户,219人。投入衔接资金1712万元,建设项目3个。脱贫攻坚期间内的162个项目实现收益1478.95万元,分配1793.34万元。累计资助脱贫享受政策和监测帮扶学生4177人次,228万元;缴纳基本医疗保险4598人次,128.75万元;实施重精患者免费救治150人次、103.8万元;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保障范围263人,兜底保障率达到73%;临时救助金额17.7万元,惠及98人次;实施贫困残疾人办证295人;开展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惠及困难群众104户。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核算数。

2.全年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24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1年阳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目标,牢树“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意识和信心,扎实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需求持续增长,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一、综 合经济运行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8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99.61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19.05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8.8:46.4。市场主体活力增强。2021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96万户,注册资本823.04亿元,分别增长12.8%和23.6%。其中,内资企业273户,注册资本47.34亿元,分别增长3.0%和24.3%;私营企业1.19万户,注册资金681.36亿元,分别增长17.4%和23.1%;个体工商户2.61万户,资金数额54.46亿元,分别增长11.6%和58.3%;农民专业合作社1327户,同比增长0.7%,出资总额39.88亿元,同比下降0.7%。RAG-ES2024-09-11
电力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共完成售电量 9.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电网建设扎实推进,110千伏东进站增容工程、110千伏银高站扩建工程、35千伏阳劳线投产送电,圆满完成35千伏流坡坞站、35千伏商河线改造等55项技改大修项目建设任务。20个农网改造工程提前竣工。10千伏九龙湖线、新河线等10条线路投产送电,加装智能型故障指示器117套、联络开关15台,配电自动化遥控使用率、成功率100%。强化32条输电线路、24条过境代维线路、99条配电线路运维,供电可靠率完成99.968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2.7755小时。深入推进“阳光业扩”,完成高压、低压送电281户、3769户,接电时长分别压减至34.9个、1.63个工作日。“网上国网”APP绑定高压、低压非居民客户3.1万余户,应用线上办电1.14万件,线上办电率100%。供电营业厅全部具备刷脸办电功能,政务信息共享12.82万次,实现涉电行政审批“一链办理”、“房产+用电”联合过户。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921次,四类作业28次,同比增长77.5%,累计多供电量222.49万千瓦时。综合能源完成收入1501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指标。大力增供扩销,电能替代7417万千瓦时,圆满完成全年任务。RAG-ES2024-09-11
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21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3人;其中交通运输事故3起、中毒窒息事故1起。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加速。2021年阳信县电子信息产业园通过省级复审获批山东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争取省重大、省优选等省级重点项目13个,市级重点项目13个;通过国家审核债券项目76个,债券资金发放项目27个,获批债券额度14.2亿元;争取省市级科创平台12家;争取市级“白名单”企业4家,东泰精密获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成为2021年度我市唯一一家获批企业;新东进餐具和亿利源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借箭牛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诺瑞织品获批市级隐形冠军企业;阳信普惠金融超市获批2021年度滨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县已完成5G基站建设16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成功创建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7%,同比增长0.63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