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墓群

共 5107字,需浏览 11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记载

该墓约营造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均在一中轴线上;东西两面各有侧室,东三室、西三室,共八室。墓由280块石材砌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2幅,总面积442.27平方米。画像内容有攻战、祭祀、出行、宴享、乐舞百战、历史故事、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内容广泛。画面刻工精丽、线条纤劲流畅,是两汉雕刻绘画艺术中的珍品。从中可以考证东汉末年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矛盾、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建筑发展、绘画风格、宗教哲学思想等。
北寨汉墓画像石在中国考古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许多插图均来自于此。沂南县在墓址修建了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已正式对游人开放。 在北寨汉墓的基础上修建了。北寨汉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距京沪高速沂南县出口23公里,距临沂市57公里。属全国重点文化遗产。该馆1994年由筹资建设,1996年4月正式对社会开放。

墓主介绍

《山东汉画像石精粹·沂南卷》载:“墓分前室、中室、后室和侧室,总面积88.2平方米。共用石材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容积为326.34立方米。”该墓坐北朝南,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建筑考究,气势雄伟,是汉代画像石墓的代表。其画像线条简练流畅,构图疏密合理,雕刻细腻精美。画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社会生活、生产,到鬼神崇拜,故事皆有形象而生动的刻画,是汉代社会的一幅缩影。
此墓一经发掘,便轰动了学术界。有关画像并登上了历史教科书,其墓室画像内容,作为理论和社会学的崭新成果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40多年来,它在历史、考古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北寨墓的建造年代,《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简介》:“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因历史上多次被盗,墓主何人已很难考证。墓的建造时间,大致为东汉末,公元193年以前”。

民间传说

然而,此墓建造年代为东汉末之说,仅从“雕刻技法以铲地凸面线刻为主,配合浮雕、高浮雕和阴线刻,无疑属东汉晚期的雕刻技法”。这一单线即认定为东汉晚期墓葬,显然过于简单,认同也过于武断。
根据《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等书记载,考证沂南北寨画像石墓为东汉初期建武三年与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所封的阳都侯和不其侯伏湛之墓,建墓时间当在建武三年与建武十三年之间,伏湛是被光武帝唯一一位受到两次封侯的人物。因为在这短短的三五年间,他经历了由大司徒遭贬徙迁封国的一段历史,而后又在封国逗留了整整十年时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事件上,完全有精力和能力在琅琊国来建造这种适用美观的精美墓室。据《》汉之卷东汉陈述:伏湛(?一37年)字惠公,琅琊东武人,其父伏理属当世名儒,以诗授汉成帝,作高密太傅。伏湛性情孝友,年少开始传授父业,教授几百人。西汉成帝时,任博士弟子,更始年(24年)担任平原太守。当时仓卒起兵,天下惊扰,而伏湛独自妄然,教授不止,对妻子说:“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于是共食糠粝,把自己的奉禄赈济给乡里,来客有百余家。
25年,刘秀即位,建立东汉,他知道伏湛是名儒旧臣,想让他担任内职,征拜尚书,让他典定旧制。当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光武帝根据伏湛的才能任命为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皇帝每次出征,总是留他镇守,总摄群司。

历经事迹

建武三年(27)伏湛代替邓禹担任大司徒,光武帝准备亲自征讨,伏湛上疏言明皇上亲征的利弊得失。刘秀看完奏折,不再亲征。徐异卿等一万多人占据富平,连攻不下,只说:“愿降司徒伏公”皇帝知道青、徐等地都相信伏湛,派他到平原,徐异卿等人即日归降,护送伏湛至洛阳。
伏湛在理政中,以礼乐作为首要的条件。冬天,刘秀征讨张步,留伏湛居守。当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在庙中争论,伏湛没有举奏,当场免职。建武六年(30)伏湛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他回到封国。后来,南阳太守杜诗上疏举荐伏湛说“原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行束修,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前在河内朝歌及居平原,吏人畏爱,则而家之。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陛下除知其能,显以宰相之重,众贤百姓,仰望德义。微过斥退,久不复用,有识所惜,儒士痛心,臣窃伤之。湛容貌堂堂,国之光晖;智略谋虑,朝之渊薮。髫发厉志,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五室,名足以光示远人”。
建武十三年(37)夏;皇帝诏命尚书择拜吏日,伏湛没来得及到任,因聚会中暑,病逝。赐秘器,皇帝亲自吊祠,派使者送丧。伏湛病死在上任途中,正迎合了沂南汉画像石北寨汉墓中无墓门的这一天然巧合,试想,墓室为何无纪年又为何无墓志,显而易见,由于事情发生突然变故,墓主不幸客死途中所致。由此也不排除这是伏湛衣冠冢的可能性。至于在今城阳伏湛遭贬后的不其之城建有墓地之说,只有《城子村志》记载,村后墨水河南岸1964年前曾有6—10m的“伏湛墓”,因无发掘,不足为凭。
再从绘画与雕刻的艺术角度来看,西汉以来,装饰性的壁画非常流行,宫殿邸舍到处都有壁画,宫殿壁画题材,大抵如《鲁灵光殿赋》所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以这类人物鬼神入画,其目的在于“恶以诫世,善以示后。”东汉画工种类更多,邓后诏令中,曾提到画工三十九种。汉代坟墓壁画,保存到现 在的为数不少,其中以平陆、望都、辽阳等处的东汉彩色壁画,艺术价值较高。这些壁画的线条刚劲有力,色彩浓浓有度;画面的立体感很强。壁画内容多为人物与马、饮宴祭祀等。东汉时期,官僚地主常用石材修建坟墓或祠堂,在石材画像上施以阴线和阴线雕刻。
但是,这些高超的汉代雕刻技法并没有明确的年代界定,因此对于该墓主人属东汉晚期的考证也有失准线。伏湛不但是位高权重的文官还是能征善战的将军,从《资治通鉴》卷四十一(汉纪三十三)记载:三月,以司直伏湛为大司徒。率耿龛、盖迂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
由此可见,北寨汉墓的画像石刻中的朝仪、宴饮、舞乐、狩猎、战争等画像,有人提出可能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画面,并有同胡人作战的经历这一点,自然就不奇怪了。另外,还有周围特别是砖石结构的二号墓,其布局规模也可作为辅助考证资料,伏湛生有二子,伏隆,伏翕,尤其是伏隆,据《汉书》
记载:时张步兄弟各拥强兵,据有齐地,拜隆为太中大夫,持节使青徐二州,招降郡国。隆移檄告曰:“乃者,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骨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皇天佑汉,圣哲应期,陛下神武奋发,以少制觥。故寻、邑以百万之军,溃散于昆阳,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邯郸,大肜、高胡望旗消靡,铁胫、五校莫不摧破。梁王刘永,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自求祸弃,遂封爵牧守,造为诈逆。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进,家已族矣。此诸君所闻也。
不先自图,所悔何及?”青、徐盗得此惶怖,获索贼右师郎等六校实时皆降。张步遣使随隆,诣阙上书,献鳆鱼。其冬,拜隆光禄大夫,复使于步,并与新除青州牧守及都尉俱东,诏隆辄拜令长以下。隆招怀绥缉,我来降附。帝嘉其功,比之郦生.即拜步为东莱太守,而刘永亦复遣使立步为齐王。步贪受王爵,豫未决。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非刘氏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隆与共守二州,隆不听,求得反命,步遂执隆布受永封。隆遣闲使上书曰:“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口,授命不顾。又吏人知步反畔,心不附之,愿以时进兵,无以臣隆为念。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若令没身寇手,以父母昆弟长累陛下。陛下与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极。”帝得隆奏,召父湛流涕以示之曰:“隆可谓有苏武之节。恨不且许而遽求还也!”其后步遂杀之,时人莫不怜哀焉。
通过上述文字记载可以看出,伏隆被张步杀后,也可能葬于此,由此可以推断,北寨汉墓群极有可能属伏家墓地,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从广义上讲,当时(即东汉)的琅琊北至青州南到徐州,西到兖州东至胶州,四州之内统称琅琊,通过徐异卿等人“愿降司徒伏公”这一点上看,伏湛父子在琅琊享有盛名,特别是在青州、徐州这一带很得民众拥戴,据此,可以说建武三年,因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他没举奏,当时被免后,徙封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但有二点值得考虑:一是在此之前,他就被封为阳都侯,二是徙移到了不其城,这个“徙”字足以说明,他是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才回到不其城的,而在建武三年到建武十三年的这十年中,他“公廉爱下,好恶分明,累世儒学,互持名信,经明行修,通达国政,尤宜近待,纳言左右”纵观墓室之规模,身居宰相之位的伏湛以最初被封为阳都侯必按制就封地,倍他“在朝数载”,归于封地阳都,虽死于上任途中,且他又在封地倍受民众之拥载,因此说此墓主为伏湛(一号墓)无疑,至于是不是他的衣冠冢这已经不重要了。

发掘报告

据该墓发掘报告得知,当时墓内多次被盗,但怎么盗,也不会将墓门盗走,棺椁尽无,可推断实属当时之景状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伏湛次子伏翕继承侯爵,依次为伏光、伏晨、伏无忌、伏质、伏完、伏典袭爵,共8代。建安十九年(214)十一月丁卯,曹操命尚令华欲带兵入洛阳皇宫,抄弑皇后伏寿(伏完之女)及其二儿,又杀伏氏家族百余口,不其侯国废。从伏湛去世到不其侯国废除,其间经过了近200年的历史发展,伏氏家族早已遍及各地,以至于后来被人们称道的伏氏雕刻巨匠得以传世。至宋代时,在雕塑艺术领域久负盛名,并有四川大足宋代石刻多处像龛上都镌有雕工的名字,诸如伏元俊、子伏世能、伏之信、伏小三、伏小八等,并在雕塑作品中刻上自己的头衔,可见他们是以雕刻世家的身份在官方和手工业机构中任职,上述种种,足以让人联想起北寨汉墓室中的雕刻与画像技艺,这其中是不是属于世袭传承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前后有没有关联,伏氏后人由仕途步于艺坛,其中源渊能否从伏氏家谱等血脉中理出头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考古资料加文献论证沂南北寨画像石墓墓主是科学有据的。”至于有人考证是诸葛亮之父诸葛圭和献帝所封的阳都侯刘邈之墓,证据不足。一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曾经任泰山郡郡丞,但很早就死于的战乱中”,且周围其他墓室更无关联;二是刘邈之兄长容在兴平二年(195年)去世,就其兄弟相继离世的时间;对应画像石雕刻技法分析,如果说临沂的白庄墓墓主是琅琊王容的话,就其规模和雕刻画像之精巧之比较,弟不能盖其兄,且刘邈无建树,因此说,墓主是诸葛圭或刘邈之说,过于牵强附会,实无证据。

文物保护

是在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属东汉时期的建筑。主要向人们展示汉代墓群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优秀历史文化。馆内设有一号墓保护房、二号墓保护房、画像石拓片陈列室、画像石廊、接待室等。大门前有大型停车场。
北寨墓群一号墓系大型画像石墓。此墓墓室结构复杂、严谨,由前、中、后三个主室和四个耳室及一个东后侧室组成,占地面积88.2平方米,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画像石主要内容有:攻占图、祭祀图、雏形图、丰收宴享图和乐舞百戏图等。画像雕刻细腻,技法多样,气魄雄浑,是汉画像石艺术发展兴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该画像石墓也是汉代民间匠师创作的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的杰出作品。
二号墓系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此墓位于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墓葬布局于一号墓基本相同,也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侧室组成。出土文物87件,其中五龙戏珠三足砚和铜女佣弥足珍贵,系国家一级文物。

雕刻艺术

北寨墓群画像石墓画像之丰富完美、雕刻之精细、技法之技巧,足以代表当时绘画和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成为中国汉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该墓作为一词条,已收入《辞海》、《》中,同时,有多幅画像被《中国历史》教科书收录,《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建筑史》等也曾分门别类地作过介绍。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