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宜镇
地名由来:相传黄氏姑侄俩在此修行学道,故村名“两女”,两宜镇因驻两女村,后同音雅化为“两宜”。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两宜镇人口数量为2.79万人,位列大荔县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
201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两宜镇为201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是历史名镇。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与山西,合阳、澄县毗邻。是大荔县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也是文化、科技、医疗、教育的中心集镇。辖内共有17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户数5165,人口20783,年末拥有耕地47000亩。其交通邮电事业发达,水利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瓜果飘香,牛羊成群,文化娱乐活跃,医疗卫生齐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日益稳定,是国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优选投资的最佳区。二00四年,镇域经济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其中:农牧业总产值5146万元,工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0两宜镇党委、两宜镇人民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践行“-”的重要思想,以现代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党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积极稳妥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以红枣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时令水果为主的“四大特色支柱 产业”,按照“优果、稳棉、增瓜、扩菜、强牧”的发展思路,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工农业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00四年未,两宜镇在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方面,在规模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镇先后投资6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50个,主栽品种有黄瓜、油桃、香瓜、花卉等8个品系;当年引进和新建12米以上冷暖棚300个,主栽品种为甘密宝、红脆宝;发展中小拱棚瓜8000个,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主栽品种为超甜特大新红宝西瓜和高接礼品瓜。
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350棚,每棚效益分别为8000—10000元,主要产地分布在寄楼村;发展大棚水果150棚,每棚效益分别为6000一8000元,主要产地分布在李旗营村;12米以上塑棚哈密瓜2500亩,总产6250吨,亩纯收入2500元以上;中小拱棚大西瓜一万亩,总产5万吨,亩收入1500元。
两宜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特点是栽植早、品质好、科技含量高,是标准的无公害产品和栽植适生区。现栽植早、中、晚熟嘎啦、富士苹果一万亩,年总产2.5万吨,由于果品实行套袋后,所产的苹果不仅外观大,色泽艳丽,而且口感爽甜香润,质脆细嫩,固形物含量高,营养成份丰富,货架期长,是当代鲜食、贮藏与加工果汁的首选品种。
东高城戏楼
东高城戏楼时代:清地址:大荔县两宜镇东高城村小学内保护范围:东、南、北至戏楼外墙外扩5米,西至戏楼外墙外扩1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米。2018年,东高城戏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
大荔三义庙
三义庙时代:明地点:大荔县两宜镇南贝村保护范围:三义庙主体建筑四周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至各外延50米。2008年,大荔三义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贝马哲民民居
北贝马哲民民居时代:清地址:大荔县两宜镇北贝村保护范围:民居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米。2018年,北贝马哲民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时属朝邑县都仁乡。
清时属十乡。
民国时属两宜乡。
1949年,解放初为两宜区。
1950年,为朝邑县第三区。
1956年,撤区改为两宜乡。
1958年,成立两宜公社。
1984年3月,政社分设成立两宜乡;同年9月,改为两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