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呆了!Kafka移除了Zookeeper!

漫画编程

共 347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5-10 11:46

普天同庆!最新版的Kafka 2.8.0,移除了对Zookeeper的依赖,通过KRaft进行自己的集群管理。很好很好,终于有点质的改变了。

一听到KRaft,我们就想到了Raft协议。Raft协议是当今最流行的分布式协调算法,Etcd、Consul等系统的基础,就来自于此。现在Kafka也有了。

由于这个功能太新了,所以2.8.0版本默认还是要用ZooKeeper的,但并不妨碍我们尝尝鲜。另外,不要太激动了,据官方声称有些功能还不是太完善,所以不要把它用在线上。

1. 如何开始KRaft?

Kafka使用内嵌的KRaft替代了ZooKeeper,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因为像ES之类的分布式系统,这种集群meta信息的同步,都是自循环的。

但如何使用KRaft启动呢?很多同学直接晕菜了,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少,但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我们注意到,在config目录下,多了一个叫做kraft的目录,里面包含着一套新的配置文件,可以直接摒弃对ZK的依赖。


通过下面三行命令,即可开启一个单机的broker,从始至终没有ZK的参与。

# ./bin/kafka-storage.sh random-uuid
# ./bin/kafka-storage.sh format -t TBYU7WMiREexuZqrjKG60g -c ./config/kraft/server.properties
# ./bin/kafka-server-start.sh ./config/kraft/server.properties

经过一阵噼里啪啦的运行,No ZK的Kafka已经启动起来了。


就是这么简单。

2. 如何配置的?

kafka又加了一个内部主题,叫做@metadata,用来存这些元信息。

接下来我们就要看一些关键的配置信息。你可以使用vimdiff config/server.properties config/kraft/server.properties看一下这些主要的区别。

首先,kraft多了一个叫做process.roles的配置。在我们的配置文件里它是这样的。

process.roles=broker,controller

它其实有三个取值。

  • broker: 这台机器将仅仅当作一个broker
  • controller:  作为 Raft quorum的控制器之一进行启动
  • broker,controller: 包含两者的功能

熟悉ES的同学可以看出,这些划分就像是es的master和node,所以分布式的概念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接下来是监听地址的变化,因为我们的server有了两个功能,所以也就需要开启两个端口。

listeners=PLAINTEXT://:9092,CONTROLLER://:9093

另外,还有一个叫做node.id的东西。不同于原来的broker.id,这个nodeid是用来投票用的。

node.id=1

因为raft协议的特性,我们的投票配置就要使用上面的node.id。写起来比较怪异是不是?但总比Zk的好看多了。所以这些配置在后面的版本是有可能改动的。

controller.quorum.voters=1@localhost:9093

这就是配置文件的主要区别。我们来看看它的集合。

process.roles=broker,controller 
listeners=PLAINTEXT://:9092,CONTROLLER://:9093
node.id=1
controller.quorum.voters=1@localhost:9093

3. 为什么要干掉ZK?

Kafka作为一个消息队列,竟然要依赖一个重量级的协调系统ZooKeeper,不得不说是一个笑话。同样作为消息队列,人家RabbitMQ早早的就实现了自我管理。

Zookeeper非常笨重,还要求奇数个节点的集群配置,扩容和缩容也不方便。Zk的配置方式,也和kafka的完全不一样,要按照调优Kafka,竟然还要兼顾另外一个系统,这真是日了狗了。

Kafka要想往轻量级,开箱即用的方向发展,就不得不干掉Zk。

另外,由于Zk和Kafka毕竟不是在一个存储体系里面,当Topic和Partition的数量上了规模,数据同步问题就变的显著起来。Zk是可靠,但是它慢啊,完全不如放在Kafka的日志存储体系里面,这对标榜速度的Kafka来说,是不得不绕过的一环。

使用过Kafka-admin的同学,应该都对缓慢的监控数据同步历历在目。它需要先从zk上转一圈,获取一些元数据信息,然后再从Kafka的JMX接口中拉取数据。这么一转悠,就几乎让大型集群死翘翘。

4. 会有哪些改变?

部署更简单

首先,部署变的更加简单。对于一些不太追求高可用的系统,甚至一个进程就能把可爱的kafka跑起来。我们也不需要再申请对zookeeper友好的SSD磁盘,也不用再关注zk的容量是不是够用了。

监控更便捷。

其次,由于信息的集中,从Kafka获取监控信息,就变得轻而易举,不用再到zk里转一圈了。与grafana/kibana/promethus等系统的集成,指日可待。

速度更快捷。

最重要的当然是速度了。Raft比ZK的ZAB协议更加易懂,也更加高效,partition的主选举将变得更快捷,controller的调度速度将上一个档次。

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连接方式。

zookeeper.connect=zookeeper:2181	

取而代之的,只会剩下bootstrap的连接方式。Kafka的节点,越来越像对等节点。

bootstrap.servers=broker:9092

kafka还提供了一个叫做kafka-metadata-shell.sh的工具,能够看到topic和partion的分布,这些信息原来是可以通过zk获取的,现在可以使用这个命令行获取。

$ ./bin/kafka-metadata-shell.sh  --snapshot /tmp/kraft-combined-logs/\@metadata-0/00000000000000000000.log
>> ls /
brokers  local  metadataQuorum  topicIds  topics
>> ls /topics
foo
>> cat /topics/foo/0/data
{
  "partitionId" : 0,
  "topicId" : "5zoAlv-xEh9xRANKXt1Lbg",
  "replicas" : [ 1 ],
  "isr" : [ 1 ],
  "removingReplicas" : null,
  "addingReplicas" : null,
  "leader" : 1,
  "leaderEpoch" : 0,
  "partitionEpoch" : 0
}
>> exit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目前不要在线上环境开启这个功能,还是老老实实用ZK吧。功能就是原因,因为这些功能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到位,代码也没有达到让人放心的程度。你要是用了,很可能会因为工具不全或者难缠的bug痛不欲生。

不过,这勇敢的第一步已经卖出,方向也已经指明,我们剩下的就是等待了。无论如何,干掉Zk,是件大好事。

浏览 3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