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蜂窝寺

联合创作 · 2023-08-05 20:00

西蜂窝寺,又名“大圣寺”、“宝积寺”、“正觉寺”,位于临夏康乐县境内的鸣鹿乡。寺院高墙耸立,飞檐流丹。它背依桑咀梁,面朝石墩山,南有小马家滩关,北有苏土司城。登寺一望,鸣鹿山川尽收眼底。据考证它修建于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只比公认的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晚16年,是古代陇右著名古刹之一。

文化

文化特点

西蜂窝寺是甘肃境内最早的佛寺之一,至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印度小乘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诸教派均在该寺留下印记,并交相融汇。寺内高僧辈出,其中不乏彪炳青史的爱国高僧。西蜂窝寺承载着汉藏民族友好交流佛教文化的共同历史记忆,树立了汉藏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丰碑。

历史

文物保护

寺庙内藏物明永乐敕谕、香巴佛铜像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彩绘佛像唐卡被定位国家三级文物。

主要景点

寺内珍藏文物

1.明永乐敕谕(简称皇敕)

《皇敕》为永乐十年(1412)五月一日所颁,是永乐帝于是年四月二十八日召见西蜂窝寺主持僧班丹藏卜“灌顶浄觉弘济大国师”时,与诰印、图书等同时敕命颁发的。敕文用毛笔楷书写在朝廷专用纸上,纸面印有汤金龙1条,云珠4朵。其左为藏文、右为汉文,全文307字,合壁处盖有“皇帝之宝”的玉玺。敕长160公分,宽 67公分。1985年,经北京故官博物馆专家鉴定,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皇敕》作为西蜂窝寺的镇寺之宝,至今已经保存580年,是研究“西土”,特别是陇西南地区的佛教史和明朝边陲民族政策的可靠文字材料。

2.香巴佛铜像

金光闪闪、工艺精湛的香巴佛鎏金铜像,为清顺治九年(1652)清世祖召见西蜂窝寺主持僧洛藏坚赞时所赐。像为菩萨形,造型优美,头戴五智冠,身披璎珞,些微坐姿,面貌慈祥,带微笑,手作说法印,肩担法轮、浄瓶。背后有汉、满、藏三种文字的纪念刻款:“大清顺治岁次王辰孟秋十四日诚造”。通高385公分,重38市斤。1988年,经省博物馆专家鉴定,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3.彩绘佛像唐卡

系清康熙十一年(1672)主持僧侯只既丹子喇嘛请青海的一位名画师所绘。佛案分上中下三坎。上坎有弥勒佛、如来佛、琉璃光如来佛“大古佛”,中有疲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大通光佛(宗喀巴·洛桑扎巴),周围有金刚佛、明珠光佛、妙音声佛等62位佛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浄坛使者菩萨、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八部天龙广力萨等22位菩萨。下坎为24位护法尊神。全案共有佛像112 位。佛案因年代久远,疏于保护,烟熏火燎,色彩改变,细部已模糊不清。全案长235米,宽206米,气势较大,刻画精细,人物造型逼真,石颜料绘成。1988年,经省博物馆专家鉴定,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寺上另有一帧由同一画师所绘的小唐卡。构图及主要佛像一如大唐卡,上边两位古佛的中间为香巴古佛及供养人,中为大通光佛师徒3尊(宗略巴、贾曹杰、克珠杰),下为护法4位。香巴佛两下方两朵云中有8位小佛像。绘画手法及颜料与大唐卡同,可做研究大唐卡的参照。原件长40厘米,宽32厘米,保存较好,色泽如新。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