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硐镇
地名由来:因辖区内石灰岩溶洞较多而得名。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石硐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猕猴桃)。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石硐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石硐镇地处息烽县西部,东与青山苗族乡、永靖镇相邻,北抵九庄镇,西南与修文县大石乡、六桶乡接壤。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贵阳市优质烤烟基地乡。现有人口2.32万人,其中以苗、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2109人,占总人数的9.4%。下辖18个行政村205个村民组,231个自然村寨。 石硐乡东距县城21公里,西距修文大石乡和六广镇19公里,东南距修文久长镇18公里,是息烽县西上贵毕高速的便道之一,也是我县缓解黎安至息烽通达遵义交通压力的必经之道。石硐乡森林覆盖率达36.8%,境内难桥一带和大洪村一带原生天然林多,林木丰茂,水土保持良好,是息烽县避暑胜地之乡。石硐乡地势高低起伏均衡,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5C,年均降雨量1203毫米,大部分村庄全年无霜期在285天以上。石硐乡总面积120.56平方公里,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41544亩,其中田8300亩,旱地26244亩,是息烽最为典型的旱农作物乡。主产小麦、玉米、洋芋等粮食作物,以烤烟、洋芋、金秋梨、黄花菜、大蒜、香葱、生姜等为主要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硫铁矿、钾矿等,其中尤以煤储藏最丰、品位最高。乡境难桥片区的水资源丰富,是底寨河的源头,年平均径流量0.35亿立方米。且多年不干涸。发展优势:乡内交通便利,有石硐至息烽、石硐至九庄镇、青山乡等县乡硬化公路,有石硐至修文久长、大石、六桶等出境公路,到省城贵阳的车程仅2小时。18个村已初步实现村村通公路。矿产资源丰富,煤矿、硫铁矿、钾矿储蓄量大。目前已有年产3万吨的马家箐、大兴田、石硐、小红寨等四家煤矿。电力充足,已建成投入使用的35KV变电站一个。通讯网络完善,全乡已有13个村通程控电话,建立移动、联通基站6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端倪,现有金秋梨基地4000亩、黄花基地2000亩、香系菜基地1000亩、优质烤烟基地8000亩、洋芋基地15000亩。全乡有坡耕地面积10300亩,草地面积50000余亩。发展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依据不同自然村的资源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抓好7000亩优质稻、8000亩优质烤烟、14000亩优质玉米的规范种植。以难冲桥、泉湖等村的肉牛养殖为中心,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正在启动建设难桥、泉湖奶牛基地建设,目前,有林齐志养殖场、文关仙养殖场、高峰养殖小区等12家成规模的养殖产业,其中县级养殖场2家。以水利工程、公路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四个煤矿和石硐昌达页岩砖厂成功落户为契机,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加速发展二、三产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向非公有制经济转移,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历史沿革:
1913-1918年,石硐属西区仁和里的一个甲。
1919-1926年,废里设保后在石硐建立西二区(为息烽县第八区),辖9保。
1931年秋,保改乡镇,石硐为八区的一个镇。
1935-1936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息烽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期间实施撒乡建联保,石硐为第八区桃子沟联保。
1937年,息烽县改属省直辖区,石硐建制没变。
1938年,息烽县8区合并为文化、养龙和九庄3区。
下设22联保。
117保,石硐为九庄区的一个联保。
1941年10月,实行新县制撤区及联保,全县设10乡镇、84保、809甲,石硐被命名为邻文乡,辖石硐、桃子坪、木杉、龙家冲.何家洞、青杠寨、水头、猫场、新寨、南桥10保、95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硐仍叫邻文乡。
属文化区。
1951年2月,属九庄区。
1958年,成立公社,把石硐分为猫场,何家硐,石硐3公社,属九庄区。
1984年,撒销公社建制,建立石硐、猫场、何家硐3乡、仍属九庄区。
1992年,息烽县实施撒区井乡建镇,猫场、何家硐3乡并入石硐乡,下辖18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