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灵宫碑
共 579字,需浏览 2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冬10月,宋真宗因黄帝生于曲阜寿丘,故在曲阜为黄帝兴建景灵宫、太极殿。景灵宫规模宏大,总1320楹,北宋末年毁于战火,现遗址仍存地下。原址仅残存巨碑2通,因碑高大笨重,难以移动,当地人称之为“万人愁”碑。大碑立于北宋宣和年间,是宋徽宗为颂扬轩辕黄帝的功绩而建造的。后遭遇金兵南侵,大碑始终未能镌文树立。
乾隆十三年(1748年),圣驾东巡,山东大吏因碑无字,恐触圣怒,遂击碎大碑并埋于土中。
1991年,复立俗称“万人愁”碑的东碑。
1992年,复立俗称“庆寿”碑的西碑。
主要景点
现存2通巨碑,东碑俗称“万人愁”碑,通高16.95米,宽3.75米,厚1.14米,总重388吨,于1991年复立;西碑俗称“庆寿”碑,碑身高7.15米,宽3.65米,于1992年复立,当时由于西碑赑屃座未能找到,维修时按东碑仿做。2009年6月在“庆寿”碑西发掘出土了西碑赑屃座。
东碑(右)俗称“万人愁”碑,西碑俗称“庆寿”碑(左)
文物价值
两碑刻通高皆在16米以上,重达388吨,详细反映了当时政治形势及时事变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景灵宫碑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景灵宫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