洑口乡
地名由来:因乡人民政府驻洑口村,故名。调时因洑口村位于大樟溪与后亭溪二水回旋奔流交汇之处而得名。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洑口乡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位于永泰县西南部,与德化、仙游两县毗邻,203省道穿乡而过,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8700万公顷,耕地面积8939亩。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3415人。该乡是"虎尊拳"的发源地,紫山、碧石、车濑洋、土洋等村是革命基地点。200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903万元,工业总产值5505万元,乡镇企业产值9703万元,财政总收入3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10元。
该乡紧紧围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作山水石材文章"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李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人均超过1亩,年均产量3000吨,李果产品远销闽南、广东等地。引进试种青花梨、水蜜桃、台湾大青枣等优质水果品种,在高山村发展草场养羊、养牛等畜牧业以及种植高山茶叶。水力资源丰富,现有大小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达8700千瓦,后亭溪流域二级电站可望于2005年上半年发电,紫山一、三、四级电站正在积极招商中。引资创办伏口花岗岩石板材厂于2004年下半年投产,该石场储量达860万元。驻该乡在马洋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的华泰纺织有限公司再征地30亩扩建纺纱车间。2004年,投资100万元建成伏口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和梅村小学教学楼,铺设了后亭至后寨3.5公里的水泥路,伏口到梅村8公里的水泥路工程已完成路面拓宽。
金山堂
金山堂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洑口乡洑口村简介:占地面积165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3.86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由大厅、左右厢房、天井及左右书院组成。保护范
祥福堂
祥福堂位于洑口乡山寨村山寨33号。为黄贵郎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历时12年建成。原寨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现存院落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平方米。该寨风水上
历史沿革:
洑口乡辖地宋时为和平乡英达里。
元时属36都。
至明、清仍属和平乡英达里。
民国初属于南区,1936年属于三区,1938年属盖洑乡。
1952年属第三区为洑口乡。
1958年归嵩口人民公社管辖,为洑口管理区。
1961年由嵩口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洑口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洑口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