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总面积为24.712万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保存完整的、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及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羌塘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和冰川,而且有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羌塘”为藏语,意为“北方旷野”,在地理上没有严格的界限,泛指藏北高原内流水系的连片地域,面积约为70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植被稀少,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北羌塘历来有“无人区”之称。羌塘四周海拔5000-7000米的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环绕,保存了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内部地势平缓开阔,源泊星罗棋布,高寒草原生物生长量虽低,但面积广大,食物仍较充足,加上冰雪融化,众多的河流及盐湖又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饮水和食盐。
气候条件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寒冷而干燥,空气稀薄,自然环境严酷。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其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以下,高原的西北边缘属寒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可低达-6℃以下。南羌塘海拔4200-5000米亚寒带地区,最暖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6~10℃,局部地区可达12℃;北羌塘海拔5000米以上的寒带地区为3~6℃,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暖季的日最低气温可达-1~-18℃,年均降水量50~300毫米,其中80%以上集中于6~9月,干湿季分明,但多为雪、霰、雹等固态降水形式。光照条件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800~34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在836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远超过同纬度地区。但高原地面反射率高达40%以上,地面实际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多。
动物资源
生活在羌塘的动物大多是青藏高原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被称为羌塘的“三大家族”。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盘羊、岩羊、猞猁、兔逊、藏雪鸡等。常见动物有西藏毛腿沙鸡、岩鸽、西藏棕熊、黑颈鹤、藏狐、高原兔、雪雀等。斑头雁、棕头鸥等水禽数量很多。保护区内高原特有鱼类有裸裂尻鱼、裸鲤。羌塘可谓是“天然野生动物园”。
植物资源
羌塘地区的植被类型比较简单,以高原高寒荒漠草原为主。种子植物有近500种,其中的50多种是药用植物。由于海拔的高度和恶劣的气候条件,这里的植被和植物极其脆弱,一旦受到迫害就无法恢复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保护区的低海拔水草丰美。但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不丰富,而且生长期很短。如红景天,红景天中的不少种类植株呈现红色,分外鲜艳。特别是在其生长的后期,经霜打以后,会变得火红火红的,与蓝天白云和高原雪被相映成趣,自成一景。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0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隶属那曲地区的双湖办事处、尼玛县、安多县、班戈县、申扎县和阿里地区的改则县等6县(处)部分乡村。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羌塘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和冰川,而且有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