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镇
地名由来:该村河边原有3个大沙石坂,河水长年冲刷,河沙雪白,故名白沙。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白沙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一、基本情况
白沙镇位于龙岩市的东北部,镇政府驻地白沙村,距龙岩市区48公里,东与漳平的南洋乡交界,西与万安镇接壤,西南是雁石镇,东南是苏坂乡,北邻连城县和永安市,平均海拔205米。全境面积425.88公里,约占新罗区版图的1/6。全镇有31个行政村,1个居民小组,122个自然村,1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265人。
二、经济概况:
200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3.0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824万元,企业总产值25584万元;增加值7276万元;全镇财政总收入(预算内)1228.28万元,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7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5元。
三、农业:
坚持执行土地延包30年政策,加大科普宣传,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单产。全年粮播面积29068亩,总产量10540吨,单产362.6公斤,比增2.35%。全年种植花生6110亩,烤烟2500亩,水果总产量49650吨。现有养猪专业户108户(其中200头以上的35户),年生猪出栏26000头,存栏17750头,比增26.79%;牛存栏476头,家畜存栏6.05万羽,出栏7.34万羽;肉类总产达1420吨,比增17.74%;蛋类总产达237.5吨;水产品总产达165.2吨。全年造林4018亩,幼林抚育间线4600亩,新植毛竹530亩,砍伐毛竹37万支,森林采伐规划商品材15629立方米,生产松脂500吨。投资265万元完成25个行政村农网改造工程,投资8.6万元渠道标准化建设3公里,农田受益面积700亩。
四、项目开发与建设:
2000年新增企业100万元以上4家,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累计引进外资3520万元。
五、白沙资源:
1、万安溪贯穿白沙境内34.8公里,天然落差75米,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2、拥有林地47万亩,木材蓄积量达190万立方米;毛竹林近9万亩,蓄积量达250万根,有丰富的竹木资源。
3、地质普查表明:境内煤炭、锰、高岭土、石灰石、钨等矿产十分丰富,仅白沙南煤田炭贮存量达2600万吨。
中共闽粤赣边临时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闽粤赣边临时代表大会旧址:吴氏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白沙村西北1公里,为白沙吴姓祖祠,建于清末,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为大门、前厅、天井、正厅、前厅两边各有回廊与正厅相连。正厅面阔
岩连宁特区政府旧址——白沙吴氏宗祠
岩连宁特区政府旧址——白沙吴氏宗祠位于新罗区白沙镇苏一田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系单进平房建筑,由水池、外坪、围墙、下坪、上坪、正厅组成。该建筑作为岩连宁特区政府的
历史沿革:
明代辖九龙乡万安里的霍村(改霍为福)社和苏坂社的小吉、郭畲等地以及集贤里的徐溪、孔党、小溪、新村、香寮、大坑等5社。
明隆庆元年(1567年)集贤里的5个社划属宁洋县。
清代至民国初为福村社。
1929年6月为福苏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属福苏区,次年为白沙区。
1937年3月,属第三区。
1941年12月,设白沙镇、美和乡。
1943年割洋西坑等村属宁洋县。
1948年设白沙镇。
解放后,1949年至1953年设立为沙河区的白沙、捷步、黄岭、西和等乡,1956年改为白沙区管辖,当年7月宁洋县撤销,其所辖的小溪区7乡划入白沙区,1957年6月撤区并镇,分设白沙、小溪、罗山3个乡,1958年成立3个人民公社,次年3公社合并为白沙公社。
1961年又分为3个公社,1965年10月3社再次合并为白沙公社,1984年10月改为白沙乡,1995年12月撤乡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