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街道
地名由来:因赶场日期按地支属龙而得名。明洪武五年(1372),贵州宣慰司宣慰使蔼翠所领之龙耳土目,即今龙场镇。十七年(1384),奢香开九驿,龙场为首驿。崇祯元年(1682)建龙场大城,名敷勇。三年(1630)置敷勇卫。清康熙廿六年(1687)裁卫,置修文县,改卫城为县城,名龙场。
2014年7月,龙场街道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龙场,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市西北,修文县府所在地,距省城贵阳38公里,金阳新区25公里,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9万余人,总耕地面积3.95万亩。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光迷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森林覆盖率31.6%,修文河、猫跳河、穿山堰、马关河等河流网布全境,阁老寨、金龙、王官、营盘山、黑山等水库星罗棋布,水域面积1000余亩,常年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避暑休闲胜地。
境内铝、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华飞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诺亚公司20万套精密铸件等重点工业项目,有潮涨潮落的间歇泉三潮水,有质朴高昂舞风、多姿多彩服饰、欢乐礼俗、鲜见古艺古物的高仓民族风情古堡,有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读书悟道和讲学之所龙岗山(阳明洞),有林木葱茏、古树参天、碧波荡漾的集休闲娱乐、文人学士拜谒游览、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阳明主题公园。龙场因此而享誉海内外,历年来,素有“黔中重镇、圣地龙场”之美誉,更是修学旅游之胜地。
近年来,龙场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的战略思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各类种养业为重点,初步在建新等村走出了一条“承租倒包”、“企业+基地+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子。建成了以马口村、中哨村、建新村为主的万亩延晚番茄基地,以幸福村、平地村、新生村为主的大葱种植基地,以马关村、平地村为主的千亩破季豌豆基地,以程关村、放马坪村为主的千亩磨芋基地。同时以新水村、幸福村、新生村、小营村为主的千亩桑果经济种植基地正在兴起;工业发展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按照“工业特色镇”的定位,在着力提升建材、冶炼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强工业发展布局,积极营造招商环境,大力培育新型工业经济,形成投资凹地和产业集群,新引进华飞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诺亚公司20万套精密铸件、鸿鑫水泥厂100万吨JT窑生产线、龙翔能源集团、同济堂药业、贵州贵酒项目等重点大中型企业,努力打造治炼、建材、酒业、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按照“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文人学士拜谒游览为一体的阳明主题公园,同时积极建设以马关村、中哨村、建新村为主规划的万亩延晚番茄农业经济观光园,以小营村为主规划的农业休闲观光园等生态观光项目。依托省市发展“城乡和谐游—乡村体验游”、“避暑季”等机遇,积极做好沙溪温泉休闲度假村、高仓古堡民族风情园等的规化和开发工作。
龙场镇正在抢抓“爽爽贵阳”旅游生态资源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拓展发展空间,营造开放环境,加快发展步伐。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将以“黔中重镇、圣地龙场”为形象定位,志力于“言行一致、开明开放”,热忱欢迎社会各方仁人志士到此投资兴业;志力于全方位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黔中产业带上的重要经济板块、工业基地和旅游胜地;志力于“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努力将龙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秩序良好、山川秀丽、人民富裕的经济大镇。
历史沿革:
1932年置龙场镇,1953年10月更名城关镇。
1992年2月改龙场镇。
1996年,面积181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辖新春、沙溪、阳明、新水、城南、城北、王官、新寨、建新、木厂、干坝、马口、茶田、中哨、杨寨、中哨坝、程官、青龙、大地、高仓、水塘、水山、阳早、红旗、放马坪、红峰、花桥、潮水、白莲、马官、小营、普陀、军民、幸福、新生、平地36个行政村和第一至第六和马家桥7个居委会。
2006年,全镇境域南北长14千米,东西宽13.2千米,总面积184.8平方千米,辖36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74404人,其中汉族68186人。
2012年,将虎山、宾阳、栖凤、栖霞等居委会划出设立龙岗社区服务中心。
2020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修文县撤销龙场镇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龙场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