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皮沟金矿

联合创作 · 2024-08-29 14:36

基本情况

夹皮沟金矿现名为夹皮沟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是国家黄金生产重要矿山之一,是全国采金历史最悠久的生产矿山,从1820年正式土法采金开始至今已有189年的历史,曾是全国黄金第一大矿,以盛产优质黄金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

日本侵华时,曾进行掠夺性开采,采用“以人换金”的方法生产黄金2.775吨。1940年矿区各项装备配齐,开始生产,当年产金97.2公斤,铜21.12吨;1941年产金97.2公斤,铜21.12吨;1942年产金398.2公斤,铜91.36吨;1943年产金517.5公斤,铜91.5吨;1944年产金647.6公斤,铜100.26吨。

当年夹皮沟主要开采夹皮沟-立山金矿蚀变带(亦称矿区主蚀变带),此带总长5000米,脉宽30米,厚数米。据1937年化验资料,矿石平均含金124.75克/吨,含铜35.5千克/吨。所产金精矿(含金25%,银515克/吨,铜35%)全部送往奉天(今沈阳)金矿精炼厂熔炼。据史料载,1940-1944年间矿区共采选出金精矿5820吨,采出矿石532111.4吨。

1938年后,夹皮沟金矿使用渗滤氰化提金。1939年末,夹皮沟建成300吨/日选矿厂,修通桦夹公路。从1940年开始,使用混汞—浮选法回收汞金,直至1945年日寇投降为止。矿石经(老虎口)初碎,再经圆锥破碎机破碎成18~5毫米碎矿,加水和白灰进入球磨机磨成浆状式的微粒,经汞板回收70%左右的自然金微粒后,加入选矿药剂,送入浮选机搅拌,使剩余金属矿物附着于泡沫中,浮到浮选槽表面,用刮板刮出;经浓缩、沉淀、过滤、干燥成金精矿粉;浮选后的尾矿砂随水放掉。由汞板回收的混汞金(也称汞膏),经过脱汞加工成海绵金,掺入适量硼砂和苏打入石墨坩锅内,置烧焦炭的火炉中熔化成金液,倒入铁质容器内,随比重的差异而分层沉淀冷却。剥去上层杂质部分,留下层部分即得合质金(含金55~75%)。至1941年3月,夹皮沟金矿共生产金精矿218吨(吨含金104.5、含银266克、含铜11.1%);生产混汞金218公斤(含金27%,含银7.8%)。金精矿运至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奉天金矿精炼厂(今沈阳冶炼厂)炼制,得成品金97.2公斤。

建国后,通过勘查在这先后发现大中型矿床7处,小型金矿5处,构成了夹皮沟金矿田。

矿产情况

夹皮沟金矿位于桦甸市以东98公里处,处于中朝古陆东北缘,辉发河深大断裂带东南侧,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中的金矿,即绿岩带型金矿中的石英脉型亚类。北西西向的夹皮沟-大石砬子构造带控制着矿田内各矿床的分布。该矿带长50km,宽1~3km。

矿石类型主要有四种,含金黄铁矿型、含金黄铜矿型、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多金属型。主要含金矿物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少量碲金矿、银金矿等。主要矿石矿物有辉银矿、铜银铅铋矿、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铋矿、磁铁矿、白钨矿、黑钨矿、菱铁矿等,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乳滴状、胶状、压碎和交代状。矿石构造有条带状、网脉状、块状、浸染状和角砾状。多数自然金呈包裹体赋存于黄铁矿或石英中,少数在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之中,呈裂隙与间隙金出现。黄铁矿中的自然金粒径较大,在24.5μm左右;石英中金粒在12.3μm左右。。金的嵌布粒度很不均匀,一般为0.037~0.01mm,但0.037mm以上的粗粒金含量也不少。全矿区金平均品位25.22克/吨,伴生银52.5克/吨,铜11%,铅3.324%,锌12.65%。

夹皮沟金矿化严格受石英脉控制,石英脉常沿片理化带充填,脉的旁侧常有线型蚀变。矿化具有多期性,以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最发育。

地质状况

一、地层与砂金类型

桦甸地层有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其中,夹皮沟、会全栈、溜河地区为太古界鞍山群地层;金银壁至青茶馆地区和红旗沟大砬子一带为古生界泥盆系地层;沿松花江两岸分布的是新生界第三系地层,河谷两岸分布的主要是新生界第四系地层,洪水位以上的现代河漫滩、冲积扇浅滩、残破积层,均分布有砂金。

桦甸主要砂金有三种类型:现代河谷冲积砂金、阶地砂金矿床、埋藏型 砂金矿床。其中,现代河谷冲积砂金分布于原生金矿带上中下游的现代河谷,现已探明的砂金矿床有夹皮沟河谷砂金矿床、苇沙河砂金矿床、板庙子河谷砂金矿床、金银壁河砂金矿床、辉发河水系砂金谷段、木其河砂金矿床、金厂沟砂金矿床等10处。

上述砂金矿床,大部分在夹皮沟金矿采金史上韩边外采砂金区域之内。

二、岩层与脉金矿床

桦甸岩层分布,为多期次侵入,以海西期最为强烈,海西期花岗岩分布在金银壁至古洞河一带(桦甸境以北);吕梁期花岗岩,分布于东北岔至大砬子一带,即夹皮沟至北西带下盘。

桦甸属于天山至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带东端,相当于中国科学院最新划分大地构造位置的胶东北缘的深大断裂东侧。辉发河大断裂呈北向东,贯穿桦甸中部,次一级构造为北西向以及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这些构造经多次变动,相互干扰和复合,严格控制内生矿产分布。

桦甸境内脉金分布广泛,其储量为吉林省首位,境内主要分布在三个成矿带:夹皮沟至王家店金矿带、二道甸子金矿带、金厂沟金矿带。

夹皮沟金矿采金史上(包括韩边外)采脉金区域,主要是在“夹皮沟至王家店金矿带”。

夹皮沟至王家店金矿带,矿床分布在夹皮沟至大砬子北西弧形断裂带两侧,长40公里,宽5公里,称夹皮沟金矿田。

夹皮沟金矿田包括、三道岔金矿床、二道沟金矿床、八家子矿脉、四道岔矿床、板庙子矿床、以及王家店金矿点等。

夹皮沟金矿床 主蚀变带长5000米,宽300米,有工业矿体13条。长度大于500米,延深大于600米的有两条,即新6号脉、新3号脉,各脉平均品位2.26~6.8克/吨。

三道岔金矿床 为大型矿床,矿带长约2000米,延深800米,宽在100米以上。矿脉大于200米的,走向有两条(即1、2号脉),延深400米,厚度最大为18.92米(2号),一般厚度为0.6~2.5米,最高品位203克/吨,平均品位15克/吨,探明矿量为124万吨,金属量15吨以上。

二道沟金矿床 共6条矿脉,长度200米左右,延深大于400米的有3条(即5、2、1号脉),厚度一般在1~3米,品位一般在6.2~19.4克/吨,平均12克/吨。

八家子矿脉 工业矿体共6条,以3号和5号脉为主,品位在20克/吨以上。矿体埋藏深,单脉长50~150米,最长240米,最大延深450米,厚度0.3~2.5米,最厚3.5米。

四道岔矿床 工业矿体共6条,主要是8号脉,走向长51米,品位高达40克/吨以上,矿石可选性好,实收率可达90%以上。

板庙子金矿床 由28个工业矿体组成,其中25个盲矿体,最长2500米,最大延深600米,宽20米。单个矿体最长320米,最短18米,一般50~200米,最大延深240米,水平厚度最大7米,最小0.05米,一般0.2~1米,品位在4~20克/吨,有的达40~100克/吨,最高达281.3克/吨,平均品位为20.5克/吨。

王家店金矿点 100米以上矿体有44条。

三、企业原八大矿山金矿床地质特点

三道岔矿区 含金石英脉赋存于鞍山群内的三条片理化带中,带长220~1650米,宽4~40米。其两条片理化带内产7条含矿石英脉,规模较大者3条,均受北东向断裂控制。单脉长度50~200米,厚0.5~5米,延深200~400米。呈板状,透镜以雁行式排列或平行脉产出。在主脉间小脉多为扁豆状、串株状、不规则脉状或网脉状分布。膨缩、尖灭、分支、复合现象明显。产状:倾向105~125°,倾角60~80°。矿石中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自然银等。为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具细脉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平均品位:金13.8克/吨,铜0.32%。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规模为大型。

二道沟矿区 含石英脉产于与压碎的鞍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外接触带50米范围内。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工业矿体4个,长24~290米,厚0.3~7米,深80~310米。走向北西,个别北东向,倾向75°,个别115°,倾角50~75°。矿体形态变化复杂,具透镜状、不规则脉状等,分支、复合、膨缩现象显著,吊侧幕式排列。矿石矿物成分中以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为主,其次有自然银等。有石英、方解石等,粒状、格子状等结构,呈条带状、。围岩蚀变分布于矿体及矿化断裂两侧的片理化带中,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褪色化,次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品位:金6.9~12.2克/吨,铜0.05~0.24%,铅0.62~1.86%。矿床成因类型属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规模属中型。

小北沟矿区(即北沟矿区) 含金石英脉赋存在鞍山群混合岩、片麻岩中。共4个脉群。最大的一脉群长430米,幅宽0.3~4米,平均厚1米,深330米。单脉长15~20米,宽几厘米到1.4米,呈雁形排列,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倾向60°,倾角70~80°。其余脉群规模较小。矿石中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辉铋矿、自然金等。呈条带状、角砾状、细脉侵染状构造。围岩蚀变较弱,仅见绢云母状、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品位:金平均18.5克/吨,铜0.65%。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工业类型为石英硫化物脉状金矿床。规模属中型。

八家子矿区 区内鞍山群三道沟组角闪片岩、斜长片麻岩、绢云片岩及中有一条断裂,长1500余米,深450米以上,内有石英正长斑岩脉充填,两侧片理化发育,含金石英脉即赋存于此。产状:倾向145~155°,倾角75~85°。脉断续长150~300米,深400余米。单脉均为大小不等的扁豆状体,大者长10余米,宽0.5米。石英脉带分布与片理化带略有斜交,呈雁行式。矿石中有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呈条带状、块状、网状构造。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为主,硅化、绿泥石化次之,两侧蚀变范围分别在10~15米左右。平均品位:金14.3克/吨以上,铜0.23%,铅1.59%。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规模为中型。

下戏台矿与立山矿区 为本区。主蚀带长5000米,宽300米。从清朝开始开采,历经民国、东北沦陷时期采金,解放后采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复产、九十年代再恢复生产。岩金矿床赋存于花岗片岩中,属于古期金矿脉,有10多条工业矿体。下戏台矿区1990年复坑时基本上在老1、老2、老3号脉生产。立山矿区1997年复坑,自西向东开采了新1、老5、老8、新2、新4号脉等,以新4号脉规模最大,金品位达21.67克/吨。几条脉走向均为北东70°左右,向南西倾斜,倾角18~40°。长度最大的为老5号脉770米,最深的新6号脉670米,厚度最大的为新4号脉,幅宽17米以上,平均幅宽8米。新6、新3号脉长度均大于500米,延深均大于600米。

四道岔矿区 围岩为鞍山群、角闪片岩、。含金石英脉10条左右。呈似板状、扁豆状,以左行雁行式产出,受北东、北东向断裂控制。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25~70°。脉长80~470米,宽0.1~1米。围岩蚀变较弱,仅见绿泥石化、硅化。以黄铁矿为主,少量方铅矿、黄铜矿,呈条带状、网脉状分布。金品位0.2~34克/吨,最高105.9克/吨。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液型,规模小型。

矿产资源

夹皮沟金矿矿区内的金属矿床,金矿化极其普遍,金矿床以石英脉型为主,含金石英脉是多期、多类型,多阶段的产物。已查明的矿区金矿床共12处,其中大、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6处。

矿区内的金属矿床金矿化极其普遍,又以石英脉型为主。含金石英脉均为中温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矿床。近矿围岩由于受成矿地质作用影响,普遍有围岩蚀变的现象,蚀变矿种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等。

一、矿物种类及含量

夹皮沟金矿矿物组成比较简单,矿物种类共有15种,主要有黄铁矿及磁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等。

二、主要金属矿物嵌布粒度

黄铁矿(FeS2):粒度大于0.074毫米,占91.79%,方铅矿占95.07%,黄铜矿占80.26%。黄铁矿、方铅矿嵌布度略粗于黄铜矿。

三、主要出现状态

(FeS2):在矿石中多显粒状及不规则状,少部分呈现知自晶半自形晶出现并伴有溶蚀现象,部分黄铁矿与白铁矿成连晶出现。

方铅矿(PbS):在矿石中含量很少,仅在矿体局部富集,从八家子坑口光片中见到方铅矿多呈他形极不规则状出现在石英中。由于应力作用,使方铅矿颗粒有明显柔皱结构,也有少许颗粒呈次文象结构,在矿石中方铅矿交代黄铁矿及石英。

(CuFeS2):在矿石中含量较少。分布不均匀。多呈不规则粒状,脉状及碎屑状出现在黄铁矿边缘和脉石中,有少量黄铜矿与方铅矿呈连晶出现个别黄铜矿颗粒包裹磁铁矿。

(ZnS):含量极少,与黄铁矿呈连晶出现。

(Fe3O4):仅在二道沟坑口见到,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出现。颗粒表面多具裂隙并被后期充填。

此外尚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少量碲金矿、银金矿等,至于辉银矿(Ag2S)、铜银铅铋矿、白铁矿(FeS)、(Fe11XS)、辉铋矿(Bi2S3)、白钨矿(CaWO4)、黑钨矿(FeWO4)、(FeCO3)等矿物,因含量较少而无工业利用价值。

四、非出现状态

(SiO2),呈其他半自形粒状出现,颗粒大小不等,最大粒度2毫米以上,一般在0.3~0.1毫米,最小粘度在0.05毫米以下。石英颗粒周边常有斜长石及绢云母分布。

,呈他形晶体不规则状及板状出现在石英周围,颗粒表面有绢云母及绿泥石分布。

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出现在斜长石中或其他矿物表面。绢云母是由斜长石蚀变而生成,粒度均在0.01毫米以下。

(CaCO3),呈他形不规则粒状,脉状出现在石英、斜长石及其他矿物之间。粒度粗细不均。

历史与明天

原名吉林省夹皮沟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以2.6亿元整体收购,使之进入“国家队”。

夹皮沟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是新中国接收的第一家有色和黄金企业,在我国黄金行业素有“中国黄金第一矿”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已累计生产黄金63吨,为黄金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截止目前矿区仍保有矿石5200万吨,含金7吨。

据文献记载,在这里发现真正意义的山金金脉是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至咸丰九年(1859年)这12年之间。具体发现如下:1840年发现韦沙河头道岔矿脉,脉长90米,厚1米,吨矿含金12.25~36.75克。

1845年发现北山官井子矿脉,脉厚40~50米,长1000余米,吨矿含金20~30克。

据文献记载:同治、光绪年间,夹皮沟黄金日产量达500余两。整个夹皮沟鼎盛时期,一年可采黄金6万两(折合黄金1875千克)。

至今,在夹皮沟仍可以窥见当年黄金采掘的一些残迹。这里的地名有上戏台、下戏台、宝戏台等,这就是当年为了庆祝发现高纯度的天然金块(狗头金)时,请人唱“蹦蹦戏”(二人转)的地方。当年矿工在淘洗砂金时曾发现一块重达300两的天然金块,是为矿区最大的单体自然金。俄、日侵略者分别从此掠夺了不少黄金。到了1949年,夹皮沟金矿才回到了人民的手里。在这里,国家建立了夹皮沟黄金矿业总公司,从那以后,每年夹皮沟的黄金产量都在1吨以上,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开采出了近100吨黄金。

在过去100多年间,有当时本地旺族开采的矿井,也有俄国人、日本人开采的矿井,当夹皮沟金矿回到人民的手中之后,这些矿井大多被废弃了。现在,就是要重新打开这些废弃的矿井,对这些矿井进行重新挖掘,寻找过去落后工艺留下的残留金矿石或是无法挖掘的矿脉,这就叫做残采。这些矿井都是过去留下的,而且公司没有这些矿井的资料,采掘这些矿都得摸索着前进。井中情况很复杂,还有一些地方是窄小的斜井,人们要通过,得弯腰侧身而行,有些地方还得涉水而过,因此,在这些残采井中工作的矿工是最为辛苦的。

夹皮沟镇位于崇山密林之中,在这里除了镇子以外,全是大山,几乎没有耕地,黄金开采收入是这里惟一的财政收入。夹皮沟有3万多人,黄金矿业公司职工就有5000多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金矿的职工。假如几年之后,这里的黄金资源告罄,整个镇子3万余人将失去经济来源。虽然如此,夹皮沟仍然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夹皮沟矿区已经成功开采了150年,这里的金矿职工积累了丰富的采矿经验,而且在这里有亚洲最深的金矿矿井——二道沟矿井,井深1000米。在一代又一代的打井工作中,夹皮沟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或许这些专业人才凭借丰富的经验会在夹皮沟地区发现新的矿脉。此外,一百余年来,夹皮沟地域又形成了丰富的“黄金文化”,再加上这里有很多保存完好的选矿大磨和旧矿,开发一个“黄金”旅游线路是一个很好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忘记那个以黄金开采业为支柱产业的夹皮沟,而会看到一个以独有的“黄金文化”旅游或者其他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夹皮沟。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17日,夹皮沟金矿入选”第四批“名单。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