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5 00:46

地名由来:因区政府驻地位于山城街道办事处的双山北麓而得名。

2023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山亭区在列。

2022年8月,山亭区入选2021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2021年9月,山亭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山亭区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陶)。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山亭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山亭区人口数量为40.67万人,位列枣庄市各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40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山亭区位列第490名。

+查看更多山亭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山亭是山东省枣庄市的市辖县级区,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山城街道东江遗址、西集建新遗址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地处北纬34°54′00″至35°19′20″和东经117°14′00″至117°44′20″之间。东邻苍山县、费县、平邑,西邻滕州市,北与邹城市接壤,南与市中区、薛城区毗邻。东西最宽处39公里,东南西北斜长47.5公里,总面积1019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呈自然倾斜状,东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丘陵山区,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冲积平原。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全区有大、小山头5000多个,海拔在400米以上的161个。枣庄市最高的3座山峰即翼云山、摩天岭、抱犊崮均在山亭境内。境内山地丘陵面积134万亩,平原面积13.6万亩,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88.6%和9%。

气候气象

山亭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65.18%,一般盛行风向东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5m/s,夏季平均风速2.6m/s,冬季平均风速2.3m/s,瞬时最大风速14.1m/s,风向年主导风向ENE,夏季主导风向E,冬季主导风向ENE。但受海洋一定程度的调节和影响,气候资源丰富,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山亭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3.5℃,其中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6.7℃,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0.2℃,累年极端最低气温-9.2℃,极端最高气温40.1℃。无霜期平均200天左右,最长227天,最短165天。平均初霜期多出现在10月下旬,终霜期为4月上旬,历年冻土最大深度29cm。

山亭光能资源丰富,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长达2400~2800小时,太阳总辐射年均136.6千卡/厘米2,生理辐射总量为59千卡/厘米2。除1月份平均气温在-2~2℃之间外,其他各月均在0℃以上。年积温为4892.2~5131.3℃。

山亭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75毫米,70%集中在6—9月份,约为612毫米,其他月份年降水量约为总量的30%,约26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最高月相对湿度80%(7月、8月),最低月相对湿度58%(2月、3月)。暴雨次数少,强度不大,时间集中,受地形影响大,一般很少发生,防洪能力50年一遇,洪峰量400m3/s,洪水在河道处水深5米。暴雨平均初日为6月22日,终日为8月29日,初终间日数约为69天。多年平均暴雨量为328.7毫米。雷击天气发生较少,有则多发生在6—9月份,7—8月份为重点月份。

山亭区组建于1983年11月,是枣庄市市辖县级区,地处山东省南部、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9平方公里,辖9镇、1处街道,280个行政村(居),2021年人口普查,户籍人口为53.24万人。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山亭地势东高西低,呈自然倾斜状,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山亭、西集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山亭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经济林之乡"称号,有"全国绿化模范县"之称。

历史沿革:

据明万历年间《滕县志》、《峄县志》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山亭区辖境,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山城、西集等镇(街道)发现多处属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

夏朝时期,凫城乡、北庄镇、西集镇(下称南部)境域属鄫国,山城街道、徐庄镇、水泉镇、城头镇、冯卯镇、桑村镇、店子镇7处镇(街道)(下称北部)境域属滕国。

殷商时代,南部境域属蔇国,殷封蔇子翦于蔇,属大彭国。

蔇旧域在今西集附近。

北部境域归滕国郳国。

郳国即小邾国,是滕国的附庸国。

西周时代,南部境域属郑国,北部境域属滕鄫(鲁国附庸国)。

春秋时期,南部境域属郑国,北部境域属滕国和小邾国。

战国时期,南部境域属兰陵,北部境域属滕国。

公元前254年,山亭区境全属楚、秦。

南部境域属蔇县,北部境域属滕县。

西汉,南部境域属楚国氶县,北部境域属鲁国、沛国滕县。

东汉,南部境域属琅琊国的氶县、蔇县;北部境域属鲁国,沛国、蕃县、合乡县。

三国,南部境域属东海郡县,北部境域属东海郡蕃县、合乡县。

晋朝,南部境域属兰陵郡氶县,北部境域属彭城郡蕃县。

南北朝,南部境域属兰陵郡氶县,北部境域属鄫郡蕃县。

隋开皇三年(583)罢兰陵郡,隋开皇六年(586)改蕃县为滕县。

北部境域属滕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氶县为郑州。

设兰陵县(治旧氶域)。

隋仁寿二年(602)废郑州,改兰陵县为氶县,南部境域属氶县、兰陵县。

唐朝,北部境域有的属徐州彭城郡滕县,有的属沂州琅琊郡氶县,南部境域属沂州琅琊郡氶县。

宋朝,北部境域隶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滕县(后改滕阳县),南部境域隶属京东东路徐州琅琊郡氶县。

金代,北部境域属滕阳州(后改滕县),南部境域隶属峄州。

元代,山亭区全境属山东西路。

北部境域属滕州,南部境域属峄州。

明代,山亭区全境属山东省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境域属滕县。

南部境域属峄州(后降为峄县)。

清代,山亭区全境属山东省兖州府,北部境域属滕县,南部境域属峄县。

中华民国,山亭区境内乡镇先后属滕县、峄县、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滕峄边工委(县委)、费滕峄中心县(实验县)、双山县、麓水县、白彦县管辖。

1949年至1983年11月,山亭区境内乡镇先后属滕县、麓水县、白彦县、峄县、枣庄市(县级)、枣庄市齐村区管辖。

1983年11月15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由原滕县东部8处山区乡镇和原齐村区北部6处山区乡镇合并组成山亭区,为枣庄市市辖区。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