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
地名由来:由大关厅演变而来。雍正六年(1728年)于大关屯置厅。大关一名的出现,最早载于《清史稿.地理志.云南>>:“雍正六年设大关通判,九年设府同知,驻此,移通判驻鲁甸。”大关县名是因地形命名的;大关其本意是关口,关隘,关卡,关塞重叠,“要经五尺道,必闯数十关。”。
山海洞风景区
2023年7月,大关县被确定为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2022年4月,大关县被列为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筇竹笋)。
2021年8月,大关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关县人口数量为20.91万人,位列昭通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位列云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161位。
2019年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大关县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代表产业为蔬菜产业(筇竹笋)。
2018年2月,大关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大关县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是昭通市唯一腹心县,幅员172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全县总人口9.9万户28.6万人,有苗、彝、回等21种少数民族。全县险关重叠、关镇坚固,“大关”因此而得名。
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秦开“五尺道”、隋筑“石门道”沟通南北,中原移民纷沓而至,荒芜之地得以开发。雍正六年(1728年)设大关厅,1913年改县,1916年划归云南省府。
人杰地灵。大关人文底蕴丰厚,英雄志士、文人墨客、革命先驱等人才辈出,如曾为云南省政府秘书长的吴良桐、著名文人龚自知、饱学之士张维翰、我党我军高级将领罗占云,都是彪炳千秋、流芳百世的历史人物。当代,涌现出了救火英雄李孝华、抗洪英雄秦孝顺、勇斗歹徒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刘远芬以及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康富明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勤劳勇敢的大关人以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精神,靠钢钎大锤、锄头撮箕和人背马驮,用59条生命和数万人的血汗,经历19年浇筑了40余公里被誉为“南方红旗渠”的出水堰。
地处要冲。大关县是云南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和文化交汇地,是中原通南必经之地,是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有名的“南丝绸之路”要冲。
交通便利。国道“213线”,昭麻、彝岔二级公路,G85渝昆高速公路交汇穿越大关;全长59.3公里的内昆铁路从北向南穿越大关,设有大关火车站;距昭通机场60公里,距长江第一港水富港150公里,距省会昆明市480公里,距四川省宜宾市210公里。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网络交织互补,交通十分便利。
地势险要。大关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洒渔河、洛泽河、大关河、高桥河、木杆河5条主河流和30余条溪流纵横深切,复杂的地形构成众多雄关险隘,大小关口、关隘、关卡、关寨相连,构成名副其实的“大关”。
气候宜人。大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日照1059.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91.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大关气候的真实写照。
资源丰富。大关群山怀抱、层峦叠嶂、流水潺潺、黑土藏金,开发潜力巨大。全县有优势用材林木10种,优势经济林木12种,天麻、杜仲等药材133种,动物374种,珙桐等珍稀植物9种,其中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筇竹10万亩,占全世界筇竹资源的主要分布地中国西南地区的43%,是名副其实的“筇竹之乡”;有18个矿种70多个矿化点,高品质硅石储量上百亿吨,开发前景广阔,还有一定数量的煤、铁、铜、铝、铅锌矿等;水能蕴藏量128.7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53万千瓦。
山清水秀。大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瀑布47个,最大瀑布落差达147米,享有“瀑布之乡”的美誉,黄连河2A级风景名胜区、青龙洞溶洞奇观、罗汉坝原始森林、三江口原始森林和云台山五尺古道“四片一线”,景区面积达107平方公里,主要景点80多个。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