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阳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7:29

地名由来:传说因洪水挟泥沙淤积河谷川坝,造成地烂泥殃,据此演变雅化而得名。

泥阳镇位于嘉陵江上游,西秦岭南麓,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徽成盆地中部,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信息畅通,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60.6平方公里,辖16村、78社,3353户,14141人,有耕地2.14万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特色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立足“三蒜”优势,狠抓蔬菜产业。泥阳镇素有“大蒜之乡”的美称,家家户户都有种“三蒜”(蒜苗、蒜苔、大蒜)的历史,这里产出的“三蒜”口味纯正,营养丰富,保健性强,经国家农业部成都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泥阳三蒜为:绿色、无公害蔬菜。全镇每年蔬菜播种面积13000多亩,占全镇耕地的一半以上。每年阳春三月,初夏四月,11月,蒜苗、蒜苔、大蒜收获上市,四方客商云集泥阳,蔬菜市场异常热闹,车水马龙、川流不息。1000多万斤蒜苗、1000多万斤大蒜、400多万斤蒜苔,被运往祖国各地,为人们的餐桌上增加了美味菜肴。在抓好“三蒜”生产的同时,镇政府科学指导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搞菜粮间作,立体栽培,探索出蔬菜立体栽培模式八类三十二种,年产甘蓝、辣椒、洋葱、大白菜及其它蔬菜1600万斤,蔬菜收入达到1600万元,占全镇工农业收入的4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了切实做好全镇蔬菜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镇上还专门成立了蔬菜协会,引导全镇蔬菜生产,促进全镇蔬菜销售。发展生态农业,做强核桃产业。为了改善全镇生态环境,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镇政府依托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狠抓优质核桃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建园及原有核桃品种高接换优技术的示范推广。全镇核桃园面积达到2000亩,同时还建成了泥阳镇300亩优质核桃接种园,以备优质核桃品种在全镇及周边县乡快速推广运用。全镇年产优质核桃100多万斤,且产量在逐年递增。狠抓畜牧产业,发展生猪养殖。泥阳镇饲料粮源丰富,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意识强,养猪既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能增肥地力,增加农业后劲。为此,镇政府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大搞圈舍改造,大力推广科学养猪技术,全面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产业。近年来,全镇已有95%以上的农户改建了新式冬暖棚猪圈,户均年生猪出栏4头以上,户均年生猪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

历史沿革:

后魏时期,设为白石县。

西魏时,曾改名为同谷。

南北朝时,置泥阳县,隶属广业郡。

后周时,废县为镇。

北宋时,泥阳、栗亭归同谷县所辖。

1950年,设泥阳乡。

1958年,设泥阳公社。

1962年,更名为泥阳镇公社。

1983年,复设为泥阳乡。

1985年,泥阳乡改为泥阳镇。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