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台

联合创作 · 2023-08-05 11:42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其坐落在大三巴牌坊侧,是中国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它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巨型钢炮,雄踞于旁;炮台上还并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其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向來是旅客游览澳门必到的景点之一。

文化

建筑特点

大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女儿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以防范来自此两方向之攻击。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女儿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炮台之正门入口设在东南墙上,大门后有一些简单房间,是当时军事用房。现作为旅游设施,沿一条短短的弯曲坡道,可到达炮台宽敞的大平台,历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层空间地有军事设施,如西面棱堡内之弹药库(现为一小展览区),及储水池等(现为博物馆一部份)。

历史

建筑历史

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它一直为军事禁区,直至1965年原营房位置改建成气象台,1966年气象台迁入后开放为游览区。其城墙分别于1992年、1993年和1996年进行修葺,有关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实性。除了清洗状况良好的物料外,还清除表面杂草,用除草剂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补墙身裂缝。因此,该炮台之结构被完整地保存。1996年9月起,政府将原气象台的大楼拆去,原址改建为澳门博物馆,1998年落成启用。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大炮台上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 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欧式平房建筑,是气象台的办公室。其四周均置有巨型铜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1622年,荷兰人企图入侵,便是全赖城堡上的大炮保卫澳门,把荷兰人击退,这些老铁炮就是这段轰烈的历史见证。其右侧有古钟一口,是著名的铸炮专家所造,曾被迁往葡国安放,数年前由修女会转赠回澳,而炮台入口处前顶的石雕,记录了此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该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