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
地名由来: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县级市,隶属于潍坊市。据刘熙《释名》载:“青州在东,取物生而青也。”《艺文类聚》载:青州,东方少阳,其气清,岁之首,事之始也,故以为名。
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
2023年7月,青州市上榜2023赛迪百强县第98名。
2023年6月,青州市被确定为2022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2023年3月,青州市上榜2023年中国财政实力百强县第79名。
2023年3月,青州市被评选为2022年山东省耕地保护激励县(市、区)。
2022年,青州市GDP总量为739.06亿元,位列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城市第92位。
2022年12月,青州市被确定为2022年度山东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
2022年10月,青州市被纳入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2年8月,青州市入选2021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2022年8月,青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查看更多青州市荣誉与相关排名>>
青州,为古“九州”之首,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现辖4个街道、8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24个自然村,977个村委会,78个居委会,人口9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5万。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长寿之乡、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2020年取得潍坊市综合考核第2名、省群众满意度测评第5名、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第21名成绩。
一是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岱明珠”“信美东方第一州”“海岱惟青州”的美誉,自两汉到明朝初年,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有12年国都、1065年省级政治文化中心、1606年郡府治、2200多年县治的历史,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族旗城等6座古城池,现有不可移动文物906处,其中国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38处。境内儒、释、道、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兼容并蓄,具有“东方海岱古州、青齐文化名城、山东宗教圣地”多元历史文化价值特征。历史名人荟萃,先后出过7名状元,寇准、范仲淹、富弼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等文坛巨匠,王曾、赵秉忠、邢玠、冯溥等名臣,郦道元、李清照等名人在青州出生、居住或为官。二是区位交通优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济青高铁北线、胶济铁路客运专线、胶济铁路、羊临铁路和青银高速、长深高速以及正在建设的济青高速中线在境内纵横相交,309国道和07028省道过境,有5条铁路、2座铁路客运站、11个高速公路出入口。“齐鲁号(青州)”国际班列开通6条线路,覆盖13个国家41个城市,使青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地处沂山山脉北麓,半山区半平原,林地总面积8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37.5%和15.34平方米,有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弥河国家湿地公园、阳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四是产业优势突出。制造业基础雄厚,打造形成了以中化弘润、卡特彼勒、英科医疗、江淮汽车等为骨干的高端化工、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6家、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59家、实缴税金过千万元企业56家、产值超十亿元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58家、“隐形冠军”企业30家、“瞪羚”企业8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发展形成了瓜菜、畜牧、花卉、果品、优质粮五大支柱产业,青州银瓜、青州蜜桃、敞口山楂等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三品一标”品牌236个;是中国花木之乡、江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多肉植物生产培育基地,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年产值和交易额均达到百亿元规模。文化旅游蓬勃发展,A级景区达15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3处,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百亿元,连续四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书画产业享誉全国,拥有9大书画艺术市场、6大写生创作基地、画廊860余家,书画从业人员5.5万人,全国美协、书协等国家级会员156名,书画年交易额最高达到120亿元,中国青州书画年会为国家级展会,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文化竞争力十强县。
历史沿革:
上古为东夷之地。
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
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
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秦统一天下,置齐郡。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
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之重镇。
西晋永嘉五年(311)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
东晋隆安三年(399)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
义熙五年(409)刘裕破南燕,毁广固。
青州刺史羊穆之于广固城东、阳水北另筑州城,名东阳城。
北魏皇兴三年(469)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
熙平二年(517)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
北齐天保七年(556)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
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
宋为京东东路路治。
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
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
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民国初,废除青州府,设立胶东道,益都县隶属胶东道,后废道,直属山东省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4个抗日民族政权,后分别改为益都县、益寿县、益临县。
1948年3月,益都县解放,8月恢复青州市建置。
1949年12月,撤销青州市,并入益都县。
1952年6月,撤销益寿县、益临县,部分地区并入益都县。
1986年3月,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省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