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城遗址及墓地

共 162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10

历史沿革

1975年,文物普查时,豫州城遗址被发现。
豫州城遗址(温都尔哈达)及墓地位置图
1995年,发现了辽圣宗淑仪赠寂善大师墓,在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此城为“誉洲”即《辽史、地理志》中所载的“豫州”。

遗址特点

豫州城遗址和寂善大师墓地由于性质相同、位置相近被合并公布为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州城遗址
豫州城遗址航拍
豫州城遗址呈长方形,西北东南向,周长1540米,总面积145000多平方米。南、北、西和东北角各一门,城廓保存完整,墙残高2.5米~3.5米不等,城墙倒塌后宽22~25米不等,城内建筑遗迹丰富,遗址台基最高处距地表有3米,最大遗址土堆南北23米,东西24米,建筑基址间有道路痕迹,城址中间有一口水井,在城址东北角距城址南120米处有一座庙宇遗址。庙宇座北朝南,东西长160米,宽90米,距庙20米处有等距离排列的小型石堆围在庙址周围。城外西北距北墙约50米处有一东西长约150米,宽70米的遗址,在遗址上面的偏东部有一个直径约15米,高约为2.5米的圆形土堆。
寂善大师墓地
寂善大师墓平面、剖面图
寂善大师墓地与豫州城遗址一山之隔,是辽代贵族墓群,面积约2千米,有大小古墓200多座。寂善大师古墓是由八角形青砖砌筑,由墓道、天井、前室、后室4部分组成,长斜直状阶梯式墓道,长10多米,宽2~3米;天井长2米,宽约4米,墓门被盗者挖开,门呈拱形,宽2米,高2米;前室为长方形,长3米,宽2米,高2米,前室两侧各有耳室,叠券顶,壁画已全部脱落;后室呈八角形,每边长2米,两个对边距离5米,顶为穹庐顶,从底到基顶高5米。紧贴墓壁有一周木护壁。

文物遗存

豫州城遗址
豫州城遗址内有大量的残砖瓦、柱基石、砖块、瓷片、彩岫陶残片等遗物。
寂善大师墓地
故圣宗皇帝淑仪赠寂善大师墓志铭拓片
寂善大师墓地出土随葬品中有一方墓志,灰色砂岩刻就,石碑无盖,方形。边长67厘米,厚15厘米,阴刻楷书,刻工精细,字迹工整。墓志字共计竖排24行,每行17~44字不等,全文计887字。墓志铭中反映了关于墓主生平、家世。碑文考释:“故圣宗皇帝淑仪赠寂善大师墓志铭 并引”。即古墓主人是辽圣宗的嫔妃,辽淑仪为宫中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大师法讳圆靖,俗姓耿氏,其先钜鹿人也,尔后家于上国。世为右族”。大师先人是钜鹿人,曾祖名耿邕,家世为望族。墓志铭又载,她生来端庄秀丽,于清宁九年病故,享年八十。她生于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21岁即统和二十一年(1004年),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得到圣亲皇帝宠爱,生有一子,名耶律忠亮。开泰二年(1013年),耿氏31岁,被封为二品淑仪嫔妃。耿氏名列九嫔之号,圣亲病故后,便发誓守陵,以尽忠心。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辽圣宗驾崩后,淑仪耿氏49岁,效法梁妃落发为尼,步入空门。至晚年她渐染疾病,静心修行,不问世事,以求大彻大悟。墓志铭中提到大师受赐紫金袋观奉敕撰,被追赠为大师,而且被赐辽代朝廷优遇僧人的紫礼。淑仪耿氏在佛学上达到较高境界。

研究价值

豫州城遗址及墓地是辽代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其建筑规模,建筑布局等多方面都是辽代州城遗址的代表,对研究辽代社会地理区划提供了又一地理坐标,为进一步理清辽代社会的行政区划及辽代投下州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寂善大师墓地是研究契丹族生产、生活有历史价值的古墓。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豫州城遗址及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豫州城遗址及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别日木图嘎查东北3千米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路程约35.7千米,用时约30分钟。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