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2-01-01 00:00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现稳中有进,聚力答好六张时代新答卷品质活力、强富美优新周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51.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2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8.19亿元,同比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2.69亿元,同比增长3.7%。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4.143.152.8,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2021—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4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96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161人。扎实落实人才金政50”“技能兴淄26等措施,着力为各类人才提供生活、工作、创业的全方位优质服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食品烟酒类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2.5%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3

食品烟酒

101.8

衣着

97.5

居住

100.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9

交通和通信

105.6

教育文化和娱乐

99.4

医疗保健

99.9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0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深化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建设,设立招商地图·云上选址服务平台,全区省外到位资金48亿元、新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30个。坚持高端人才引领,2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7人入选齐鲁系列人才,柔性合作高层次人才39人、外国专家14人。选聘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42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评选周村英才计划”5人、周村和谐使者”10人、周村金牌工匠”10人,获批齐鲁首席技师1人、市首席技师工作站1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推进135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30以评促转重点任务。成立齐好办项目管家镇(街道)工作室10个,深度推行重点项目先建后验·承诺即开工机制,推出周村云咨询,在社区便民服务站等多场景布设政务服务驿站,投放40一网通办集成式自助终端,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周末预约系统、市场主体态势分析平台、亲商助企服务平台一系统两平台,实现政务政策、数据信息一站式梳理。

人口总量基本平稳。年末户籍人口270905人(不含文昌湖区)。全年出生人口1370人,出生率5.01‰,出生人口性别比110.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死亡率15.89‰;自然增长率-10.88‰

二、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构建文旅产业和“1+3+4”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延链做强智能装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8条重点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提质增效、扩能升级。四强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四新经济占比分别达到72.6%67.4%43.3%。新增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省瞪羚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恒利纺织入选省级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全面完成5G基站三年建设任务,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700座。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荣获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周村区创业孵化中心被评为国家众创空间、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大染坊创建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方达电子商务园创建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3家。

三、农业

农业发展安全平稳。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5.90亿元,增长2.8%,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产值完成11.50亿元,增长1.1%。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年粮食总产5.57万吨,增长1.8%,其中,夏粮总产2.88万吨,秋粮总产2.69万吨;粮食播种面积15.75万亩,增长0.8%。畜禽供给保持稳定,全年生猪、牛、羊、禽类分别出栏5.50万头、0.28万头、2.95万头和260.58万羽。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8.18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71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41台;联合收割机490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35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35台;配套农机具4534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12%,完成机耕面积7.63万亩,完成机播面积16.06万亩,完成机收面积15.67万亩。

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顺利实施,六山一台现代农业产业园414亩西瓜大棚建成运营,全区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米特加年产10万吨植物基肉制品生产基地开工建设,韩家窝智慧村居管理平台试运行,全区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保持平稳。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利润总额增长15.1%,营业收入利润率7.5%。制造业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四强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72.6%67.4%3家企业被评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企业入选省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9家企业入选全市工业百强企业。

建筑业发展稳中有进。2022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6家,其中,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家(总承包3家、专业承包1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向好。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5%。从结构看,民间投资增下降2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9%,占全部投资额8.6%四新经济投资增长6.2%。全区计划总投资313亿元的65个区重点项目,43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13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0个。

房地产市场承压运行。2022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2.95亿元,同比下降18.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9%。房屋施工面积244.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8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6%;商品房销售面积37.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3.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04%

六、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保持平稳。2022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8.15亿元,占GDP比重27.1%,增长5.5%;其他服务业经济贡献率80.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15.0%以上增长。文娱事业加速发展,周村古商城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举办首届古村落文化旅游节。

七、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趋稳。2022年,全区商贸市场受年初年尾两轮疫情影响,呈现前期止跌回升、后期回落趋缓的波动企稳走势。限上四行业两升两降,走势分化。全年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为5.1%-6.4%18.4%-1.9%。汽车消费市场逐渐回暖,新能源汽车限上零售额增长174.3%,二手车零售额增长54.4%。网络零售保持高速增长,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102.4%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2022年,全区进出口总额56.33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出口额48.20亿元,增长8.9%;进口额8.13亿元,增长3.4%;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增长886.0%。全年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签约外资项目3个,实际使用外资1139万美元。助力企业积极开拓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市场,拓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开壶外贸企业21家。

八、财税和金融

财政运行保障有力。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9.1%,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11.9%;全年税收收入18.2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8.3%,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9.5%。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4%,其中卫生健康、共给安全领域支出分别增长29.3%17.3%。全年累计为1018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4.91亿元,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金融市场增势稳健。截至2022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02.13亿元,同比增长10.1%;本外币贷款余额263.76亿元,同比增长8.5%。各金融机构平均金融存贷比(贷款/存款)为52.53%,年末不良贷款率1.11%

九、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

城市管理持续优化。总投资5.2亿元的智慧供热管网工程建成投用。全力支持棚户区改造提升,8个项目基本建成,16个项目实现竣工分房。改造老旧小区10个、背街小巷3条,完成31万平方米沙化路面整治。新设置智能垃圾分类设施21处、环保屋131处,环卫设施实现迭代升级。编制全域公园城市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完成白云湖湿地公园(周村水库)建设和天香公园提升改造,新建提升民俗园、梅园等10处街角游园、口袋公园,全域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9万平方米。在20条街道设置智慧语音标志牌,讲述周村故事

交通运输畅通有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2.1公里(不含国省道),公路货运量1255.8万吨,货运周转量66302.6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602.8万人,客运周转率2737.6万人公里。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5.351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8.775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养护工程)38.008公里,重要村道或三级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1公里,县、乡道三级路以上比例为86.7%。县、乡、村道PQI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中等路以上比例为83.6%

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安全稳定。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完成2022年市级下达的耕地保护64846.62亩及永久基本农田53578.18亩的任务目标;落实511.638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完成整改入库面积1782.65亩;完成批而未供处置899.40亩;挂牌出让土地46宗,面积2190.74亩。

生态文明持续进步。2022年,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1%,优良天数达到239天。国控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水体标准。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工业企业煤粉燃烧设施关停淘汰,实现清洁能源全替代。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720个,210家企业建成光伏分布式电源并网投用,总装机容量8.75万千瓦。全线管控水环境治理,推进重点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8条道路实现雨污分流,完成米河路铁路桥和13座立交桥护栏改造、5条城市主次干道排水工程。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严防死守土壤安全,建立建设用地准入会商制度,完成68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通过评审。对174个村(社区)固废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排查,土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十一、社会事业和安全生产

民生福祉不断提高。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88元,同比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63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5元,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97,比上年下降0.04,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80元提标至610元,政府代缴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成人由每人每年370元提标至410元、学生儿童由每人每年270元提标至310元,为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371万元。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35场,提供就业岗位12452个(次),城镇新增就业4000余人。为就业困难、灵活就业等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473.78万元,为187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人才金政补贴共计2453.8万元。打造淄助你·周到办综合救助品牌,新建8处星级以上农村幸福院。

文体教育事业扎实推进。组织惠民演出292场,放映公益电影1885场。建成城市书房2处、书香淄博阅读吧5处、提升基层“5+N”示范点等文化设施18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6处。新建人才公寓580套,建立青鸟驿站”11个。新建多功能健身运动场所8片,增配全民健身器材640件套,打造青年夜跑”“青年骑行网红运动路线2条、时尚运动场所1处,构筑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被评为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山东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淄博大学城实验小学、中和街幼儿园建成投用,投入1580余万元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智慧防疫电子班牌1345台,更换LED护眼灯教室1300间,更换可调节课桌椅3385套。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平战融合工作体系,加强流调溯源、隔离救治、核酸检测等防控能力建设,适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多轮疫情,梯次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共接种疫苗18.48万剂次。区人民医院创建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完成区疾控中心升级改造,建成生物安全二级负压实验室3个,高于全市标准。免费为2万余名7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为2100余名适龄儿童开展口腔窝沟封闭工作。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3起,死亡3人,其中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亡人事故1起,死亡1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时光轴

RAG2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现稳中有进,聚力答好“六张时代新答卷”,“品质活力、强富美优”新周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综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51.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2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8.19亿元,同比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2.69亿元,同比增长3.7%。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4.1:43.1:52.8,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2021—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4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96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161人。扎实落实“人才金政50条”“技能兴淄26条”等措施,着力为各类人才提供生活、工作、创业的全方位优质服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RAG-ES2024-09-11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食品烟酒类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2.5%。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100) 指  标 全  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3 食品烟酒 101.8 衣着 97.5 居住 100.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9 交通和通信 105.6 教育文化和娱乐 99.4 医疗保健 99.9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0 RAG-ES2024-09-11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