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

共 143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岩塘陂始建于唐代,由被贬至海南的名臣筹划修建。至宋代,由韦执谊十八世孙韦魁才继而修筑,修建成功。
亭塘陂由韦执谊于唐代开筑,未完成。到宋代由其十世孙奉训大夫韦敬匡继续修建,亦未完成,其后裔(韦执谊二十五世孙)韦孝、韦弟、韦杰三兄弟又于明代继续建筑多年后才完成。
2019年下半年,海南省水务厅对岩塘陂和亭塘陂进行了考察,并计划将其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申报。

建筑格局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龙泉、龙桥三镇之间。岩塘陂、亭塘陂古水利设施是海南水利活化石之一,承载了海南文明发展。岩塘陂、亭塘陂面积共约300亩。岩塘陂在海口市龙泉镇新联村村委会雅咏村东边不到1千米的地方;亭塘陂位于岩塘陂西侧2里左右。

主要建筑

岩塘陂
岩塘陂主要用岩石砌成,高一丈六尺(约5.33米),阔三丈八尺(约12.67米),长二百多丈(约667米多),将岩塘水引入渠道,分南北两派流向,南派水灌溉暂、遵、麻等图农田;北派水灌溉沙塘(今龙塘镇)、抱元、大小、隅都等图农田,共数百多顷。
亭塘陂
亭塘陂主要用大块岩石垒砌而成,桥底宽二丈(约6.67米),顶高一丈八尺(6米),长约三百余丈(约1000余米),引亭塘的水灌溉农田。

价值作用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与修建的方法相似,不但能够蓄水,还能科学引水,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丰水期、枯水期的流量,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亭塘和岩塘这两条陂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水源,使大面积的荒地变成了良田,为后代修建水利工程奠定了基础。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出生于陕西京兆,为韦氏九公房中的龙门公房,二十多岁进士擢第,又应制策试中高第,后召入翰林为学士。曾任唐朝宰相,被降职为崖州司户,离开长安来到位于琼北的崖州,在崖州任上,韦执谊受委派协助管理政务,几年时间里,他兴修水利,教民种养。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附近,韦执谊及其后人兴修的水利工程——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历经千年,仍在灌溉着周边的广袤农田,这片丰沃的田洋被后人称为韦公洋。
相关记载
《正德琼台县志》卷七.水利卷记载,“岩塘陂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郑都”,“宋端平间,乡人于塘门筑石,高一丈六尺,阔三丈八尺;架桥砌陂为堤”。《正德琼台县志》卷七水利卷有记载,“亭塘邻居岩塘。成化间知县梁昕因乡人韦文贵议开筑”。

文物价值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是海南省水利史上最早的陂塘灌溉工程之一,集防洪、灌溉、蓄水等功能为一体,为海南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水源充沛,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9年10月,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龙泉镇、龙桥镇三镇之间。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