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5 06:50

地名由来:因江水(长江)、汉水在此交汇而得名。

武汉博物馆

2023年3月,2023中国创新百强区公布,江汉区位列第38。

2022年8月,江汉区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2年7月,江汉区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68。

2021年11月,赛迪顾问发布2021年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江汉区位列第18。

2021年11月,江汉区上榜2021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第95名。

2021年9月,江汉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第88名。

2021年8月,江汉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市辖区),位列第51位。

2021年9月,江汉区上榜2021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位列第96。

2021年8月,江汉区上榜2021赛迪中国百强区,位列第71位。

+查看更多江汉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江汉区因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华夏名镇、汉口源头,有着“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和佳话,自古是“楚中第一繁盛处”。辖区面积28.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余万,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在中心城区中率先突破千亿元,2019年达1428.5亿元,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产出均居各城区之首。

江汉区始终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十三五”期间获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2019年在示范典型评估中获得全国第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金融、商贸流通、通信信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为主的“3+3”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3%。拥有全省唯一千亿级省级金融示范集聚区,全市60%、全省50%的总部金融资源在此集聚;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百亿规模,吸引40余家知名企业竞相入驻。

江汉区始终坚持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作为突破重点,深耕细作,形成了“一核两纵三区四带”空间布局。武汉中央商务区作为产业空间“极核”,原址是空军汉口王家墩机场。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汉口空军机场迁建,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武汉中央商务区”规划,将原机场范围7.41平方公里整体打造为“立足华中、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经过10余年建设发展,“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的商务区大貌初成,438米武汉中心巍然耸立,150栋百米以上高楼鳞次栉比,引进金融、商贸、中介服务等各类企业1500余家,招商银行、邮储银行、武汉移动、平安银行等总部定制楼宇相继入驻,喜来登酒店、费尔蒙酒店陆续开业,万怡、卓悦、洲际等高端酒店落成指日可待;建成华中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实现262万方地下空间整体利用,是全国首个通过规划环评的CBD、全国第二个绿色建筑示范CBD。

江汉区产业空间沿长江大道江汉段、新华路两条主干道布局,“两纵”之间的中山公园片区是老武汉历届规划的城市轴线,串联起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大道“金十字”、武广商圈等多个功能区。长江大道江汉段北至三环线,南达解放大道,2012年启动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沿线260万方旧城改造(包括城中村),相继建设华发中城荟、首地航站楼、中海万松九里、越秀国际金融汇等31个重大项目,与CBD无缝连接、深度融合,成为集聚高端产业、展示都市形态、彰显核心区品质的“辉煌七公里”。新华路是连接南北承担纵向交通的道路骨架,借军运会契机,沿线交通路权、街道空间、绿化景观、附属设施等进行重塑,形成区别于长江大道快速通行的慢行交通系统,成为串联现代服务业与金融业核心的功能轴,承担汉口地区垂江的生活0通轴、展示城市生态内核的景观轴。

江汉区南部片区历史悠久,“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便是百年繁华的生动写照,留下了铜人巷、集家嘴、龙王庙、江汉关、水塔等一批人文景观,可以说是汉口之根,武汉之心。随着岁月更替变迁,城市日新月异,老旧住区集中、建筑低矮密集的南部片区成为破解旧城更新难点、呼应民生诉求、活化历史资源的重点所在。借助汉口历史风貌区建设契机,江汉区全面挖掘延伸“老汉口”历史文脉,坚持“留改拆”并举,分三期推进江汉历史风貌区建设,实现“功能重塑、产业重构、风貌重现”。江汉路步行街提升改造作为一期先行建设的示范片区,纳入全国首批改造提升的11条步行街,年底将迎来商务部验收;二、三期逐步由亮点片区扩展至总体范围,保护利用联保里、积庆里等特色里分,策划改造紫竹三期、磨子桥片等30个旧改项目,总占地面积1955亩,总投资近千亿。楚宝片、清芬片等陆续供地240亩,武汉嘉里中心即将开工,绿地汉正中心建设正酣,为老城新生注入生机和活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江汉区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聚焦人民群众新期盼,全心打造民生工程、全速推动重大项目,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生活更有品质、让发展更具质量!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江汉区境域是古汉口镇发源地,迄今有500年历史。

明成化初期,汉江下游改道,在今龟山北麓形成主河道流入长江,将汉阳一分为二,河道之南为汉阳,河道之北为汉口。

江汉境域与今硚口、江岸区合称汉口,属汉阳县管辖;明正德元年(1506),汉口成为湖广漕粮交兑口岸,汉口镇逐渐繁荣发展;嘉靖年间,设立汉口巡检司。

清康熙年间,汉口巡检司由南岸崇信坊迁到北岸;雍正五年(1727),汉口巡检司分成仁义、礼智两个分司,现区境属礼智分司,分司署设于统一街万寿巷;两分司管理汉口居仁、由义和循礼、大智四坊,其中循礼坊在今江汉区境内,其余三坊在今硚口、江岸区内。

两巡检分司之上,设汉阳府的派出机构同知署,署衙驻境内四官殿;咸丰十一年(1861),汉口辟为通商口岸,英、俄、德、法、日5个国家先后前来划定租界,其中含现花楼街道辖从花楼巷江边“往东8丈起,至甘露寺江边卡东角止,长250丈、深110丈,合458.3亩”之地;光绪二十五年(1899),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朝廷实行“阳夏分治”,在汉口置夏口厅,其治所驻境内二盛巷,自此江汉境域改属夏口厅管辖;清宣统元年(1909),夏口厅始划9个区,其中汉口埠内4个区,乡间5个区,其中第三区为正街鲍家巷至花楼,现区境大部分在第三区;宣统三年(1911),阳夏保卫战中,境域被清军纵火焚烧,江汉路、民生路、六渡桥一带繁华商业之地化为焦土,市面萧条、人口锐减。

民国元年,废府厅制,改夏口厅为夏口县,境域隶属夏口县;民国15年,国民政府废夏口县,设汉口市;次年,在境内天元善堂(旧址在今民主街)建汉口市政府大楼,区境仍在第三区;民国二十一年,境域建立保甲区;民国34年,改保甲区为自治区,境内设有新安、三民、云樵、永清4个区公所。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人民政府将新安、三民合并为汉口第三区公所,云樵、永清合并为汉口第四区公所;1950年11月,汉口第三区公所、第四区公所大部分合并组建武汉市第三区(江汉区前身),时辖区范围:北界至京汉铁路(今京汉大道),南界至襄河及长江沿岸,西界自京汉铁路双洞门西侧起,向南沿民意四路、自新巷、横堤街、肖家坊等街巷中心线直抵襄河堤岸,东界从京汉铁路循礼门起,向南沿江汉路中心线,跨中山大道直抵长江堤岸;1952年7月,武汉市第三区更名为武汉市江汉区,同时撤销第五区(京广铁路以北,万松园至西马路一带),将其所辖解放、循礼和公园3个公安分驻所管辖地段划入江汉区,区境范围由此扩展至京汉铁路以北,此时江汉区下辖25个街道;1955年2月,武汉市撤销惠济、福城、东湖3个郊区,并将原惠济区所辖航空路、万松园至江汉北路一带地域划入江汉区;1956年,武汉市实行“城区带郊区”体制,将洪山区合作乡(1960年改建为洪山合作人民公社)划入江汉区;1964年,将洪山合作人民公社划出;至1982年,江汉区境面积为11平方公里;1985年1月,武汉市调整行政区划,将原洪山区的唐家墩、长丰乡鲩子湖、航侧、唐家墩、贺家墩、姑嫂树5个村及江岸区的西马街三眼桥一村、三眼桥二村划归江汉区。

1993年,由唐家墩划出复兴村、复兴一村、复兴二村等12个居委会,组建常青街道;1998年11月19日,撤消区政府乡村办公室,增设汉兴街道,原乡村办公室所辖贺家墩、姑嫂树及唐家墩的京广铁路以北区域划归汉兴街道,鲩子湖及唐家墩的京广铁路以南区域划归唐家墩街道,航侧村划归常青街道;11月,民权街与统一街合并成立民权街道;至2020年,江汉区共有13个街道,属武汉市管辖。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