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有效实施各项政策措施,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市经济运行回升态势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广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3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14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478.18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4923.71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6:4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33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516美元),增长2.8%。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7.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6万人,出生率为10.5‰;死亡人口1.24万人,死亡率为4.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48.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3.3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92.8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持平,衣着类下降0.7%,居住类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交通通信类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8%。
图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表1 2023年价格变动情况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41.02亿元,增长3.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3.2%;林业产值0.34亿元,增长29.5%,占0.6%;牧业产值1.28亿元,增长3.8%,占2.3%;渔业产值11.58亿元,增长3.3%,占20.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79亿元,增长6.4%,占3.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4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0.1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12万吨,增长11.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2.17万吨,增长2.6%;水产品总产量5.20万吨,增长3.8%;生猪出栏1.85万头,增长12.3%;家禽出栏70.06万只,下降8.0%。
图2 2018-2023年粮食产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农业龙头企业63家(其中省级30家,国家级5家)、“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共4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1.2%,股份制企业增长3.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7.4%,重工业增长1.0%。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下降0.9%,中型企业下降2.8%,小微型企业下降2.4%。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0%;工业四个特色产业增加值下降9.9%。
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4%。其中,医药制造业下降20.8%,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下降9.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7.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2.9%。
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9%。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4.3%,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0.4%,石油化工产业增长4.7%,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6.3%,新材料制造业下降4.1%,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下降6.2%。
全年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9.6%,食品饮料业增长10.0%,家具制造业下降14.4%,建筑材料业下降3.1%,金属制品业下降1.9%,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2.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03.97亿元,比上年增长89.8%。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7.21%,产品销售率95.66%,全员劳动生产率20.47万元/人。
表2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7.5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92个,增长9.6%;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6.89亿元,增长11.0%;实现利润总额16.85亿元,增长2.8%。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00.99亿元,比上年增长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4.24亿元,增长9.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3.87亿元,增长10.4%;金融业增加值830.43亿元,增长10.9%;房地产业增加值816.86亿元,下降6.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093.34亿元,增长4.8%。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3.3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利润总额446.20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5.5%,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8.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0.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0.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3.7%。
全年公路水路货物运输总量15045.21万吨,比上年下降0.5%。货物运输周转量481.76亿吨公里,增长4.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900.54万人,增长28.0%。旅客运输周转量10.35亿人公里,增长60.7%。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19550.52万吨,增长14.9%。
表3 2023年客(货)运量、周转量
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542.33公里,公路密度144.00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民用)415.9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汽车保有量414.98万辆,增长6.2%。
图3 2018-2023年移动电话用户数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400.83亿元,增长21.2%;快递业务量34.30亿件,增长19.1%;快递业务收入352.78亿元,增长22.1%;电信业务总量(按2022年不变价计算)211.07亿元,增长13.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43.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22.98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59.97万户,增加19.55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967.62亿元,增长3.0%;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0.49亿元,增长7.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4026.50亿元,增长2.8%;餐饮收入381.62亿元,增长10.4%。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4%,饮料类增长3.1%,烟酒类增长2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8%,日用品类增长7.5%,中西药品类增长30.4%,家具类增长19.9%,汽车类下降11.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2%。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74.76亿元,增长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0.8%。
图4 2018-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31.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工业投资增长6.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2.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5%。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5.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0%;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4.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9.3%。
图5 2018-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表4 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与上年持平。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23.51万平方米,下降7.9%;竣工面积296.10万平方米,增长2.9%。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面积426.97万平方米,下降14.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99.96万平方米,下降10.6%。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2823.56亿元,比上年下降8.2%。其中,进口4362.69亿元,下降6.8%;出口8460.87 亿元,下降8.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3246.66亿元,下降8.4%。
图6 2018-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4572.64亿元,比上年下降5.1%;加工贸易出口2519.56亿元,下降13.4%;保税物流出口978.94亿元,增长17.8%。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907.2亿元,增长10.8%。市场采购贸易385.4亿元,下降46.8%。
表5 2023年进出口情况表
按出口的地区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428.01亿元,比上年下降8.7%;对亚洲出口4533.51亿元,下降4.7%;对北美洲出口1632.12亿元,下降16.4%;对欧洲出口1536.89亿元,下降11.2%;对拉丁美洲出口446.80亿元,下降4.7%;对大洋洲出口158.10亿元,下降26.1%。
表6 2023年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情况表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5744.42亿元,比上年下降8.2%,占出口总额比重67.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84.76亿元,下降3.5%,占出口总额比重35.3%。
表7 2023年主要商品出口情况
全年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69宗,合同外资金额89.25亿元,比上年下降15.6%。实际利用外资72.21亿元,下降8.4%。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33.57亿元,下降23.7%,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46.5%。
表8 2023年分行业利用外资情况
八、财政金融
全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4.84亿元,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605.15亿元,增长8.4%。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41亿元,增长4.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18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09.59亿元,教育支出236.9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32亿元。
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168家,其中银行类机构49家(含1家代表处,7家信用卡中心和1家平安汽车消费金融中心),保险类机构66家,证券期货类机构53家。上市公司80家,后备上市公司326家。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6125.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153.62亿元,增长11.9%。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8401.74亿元,增长9.7%。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3.0%、20.9%。
图7 2018-2023年各项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表9 2023年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全年股票总成交额34262.29亿元,比上年下降9.6%。年末保证金余额186.9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7.4%;开户数达189.86万户,增长6.5%。
全年全市各类保险保费收入608.5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2.61亿元,增长5.2%;人身险保费收入425.97亿元,增长11.4%。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88.12亿元。其中,机动车保险赔付86.64亿元;非车财产险赔付28.05亿元;人身险赔款支出7.75亿元;满期给付29.46亿元;死伤医疗给付15.79亿元;年金给付20.42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东莞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东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01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86元,增长2.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65元,增长3.8%,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图8 2018-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从收入构成上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45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7%,是居民收入的首要来源;其次是人均财产净收入,达12517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1%。
生活消费支出来看,全年东莞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295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983元,增长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11元,增长3.2%。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3%,比上年减少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为32.1%,农村常住居民为35.5%。
图9 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八大类支出呈现“七升一降”态势。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增长0.1%,衣着支出增长0.9%,居住支出增长4.7%,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7.0%,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3%,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2.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8%。
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2704.62万人次,其中基本医疗保险670.42万人,生育保险446.9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634.65万人,失业保险455.07万人,工伤保险497.54万人。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76.43亿元,保险基金支出1139.33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余额2385.18亿元,上年保险基金结余2348.08亿元。
年末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53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中心1个,敬老院27个,敬老院供养老人966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收养救助2437人,全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救助9988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970.80万元,市、镇两级慈善(基金)会资金结余85101.62万元(含在我市登记的公募组织)。全市纳入“特困人员”对象有793人,“特困人员供养金”费用支出1973.30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3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过10100家。全市国内专利授权量81117件,比上年下降15.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2826件,增长19.9%,数量排全省第3位;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3254件,下降23.0%,数量排全省第2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35家,其中省级18家。全市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总数156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60家,市级1001家;各级重点实验室累计总数27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26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4家,其中国家级28家,省级19家,市级51家;众创空间51家,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7家,市级12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2.4%。技术合同成交414项,合同成交额92.4亿元。引进省级创新创业团队总数40个。大力推进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工作,为724家企业发放科技保险保费补贴1481.33万元。
年末全市幼儿园1288所,比上年末增加19所;其中省、市一级幼儿园702所。全市小学344所,在校学生83.68万人;本市户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初中210所(不含完全中学),在校学生29.57万人;本市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100%。全市普通高中58所,在校生13.01万人;中职学校28所(含技师、技工学校7所),在校生8.56万人。全市普通高等院校8所(含校区),在校学生15.87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学生5.41万人,毕业生4.61万人。
表10 教育情况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80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82个,公办博物馆18个,民办博物馆35个,文化广场756个,电影放映单位138个。全市公共广播节目43套,公共电视节目37套。全年共发行报纸4054.44万份,其中《东莞日报》3898.20万份。电影观影1525.7万人次。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19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个(含妇幼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53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7.02万人,医疗机构实有病床3.60万张。全市门诊量6879.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住院量135.74万人次,增长20.4%。
全年全市运动员共获得176枚金牌、159枚银牌、164枚铜牌。其中夺得国际赛事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4枚;全国赛金牌48枚、银牌30枚、铜牌37枚;广东省赛金牌123枚、银牌127枚、铜牌123枚。全年举办全市全民健身活动3028次,参加人数385万人次。全市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19012个(座),其中足球场866个,篮球馆434座,室外篮球场(灯光)6461个,健身路径1411条,室外游泳池617个,室内游泳池(馆)211个,室外羽毛球场1673个。全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1847个,销售总额40.77亿元,体彩公益金9.42亿元,其中市级公益金2.70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约2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25%。日供水能力655万立方米/日。我市共有7个国考地表水监测断面:旗岭、樟村(家乐福)、沙田泗盛、共和村、黄大仙、石龙南河、大墩,2个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石龙北河、角尾村。全年国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状况:水质优良率(达到或者优于Ⅲ类)77.8%以上,无劣Ⅴ类断面。
全市单位GDP能耗上升3.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90.0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11.9%。全社会用电量1017.66千瓦时,增长5.2%;其中,工业用电688.97亿千瓦时,增长3.3%。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8%,未发生重污染天气,除O3外,其他主要大气污染物年评价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至21微克/立方米。
全年雨日天数124天,日照时数1776.2小时,平均气温23.7摄氏度,相对湿度76%,降水量1981.8毫米。
截止2023年,全市共有16个镇街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城镇,有4个村(社区)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有8个村(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森林乡村,有8个村(社区)被评为绿美红色乡村,有6个村(社区)被评为绿美古树乡村。共有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达9054.72公顷;森林公园19个,面积达33908.83公顷;湿地公园达24个,面积2144.67公顷。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2起,比上年下降22.8%;死亡105人,下降22.2%; 受伤63人,下降37.6%;直接经济损失1739.44万元,下降52.8%。全年发生道路和水上交通事故2920起,比上年下降0.1%;死亡355人,增长16.0%;受伤2458人,增长1.1%;直接经济损失616.76万元,增长16.8%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0.85人。
注: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统计数据以各部门年报及《东莞统计年鉴-2024》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
可比价格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4.五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包括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四个特色产业包括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包装印刷业。
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数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进出口、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通车里程、交通运输、公路、水路相关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电业务收入、邮政发送信函、电话用户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电信、移动等相关运营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博物馆、文化广场、公共广播节目、运动员获得奖牌、健身活动、体育彩票发行情况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电影放映情况来自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年末各类金融机构数据来自市金融工作局;本外币和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来自市人民银行;股票总成交额及年末保证金余额数据来自证券期货业协会;保险、保费及赔款与给付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莞监管分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数以及科研成果奖等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专利授权量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医疗机构、出生和死亡人口等相关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福利单位、敬老院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森林小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生产安全事故相关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道路交通事故等相关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海事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有效实施各项政策措施,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市经济运行回升态势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一、综合经广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3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14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478.18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4923.71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6:4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33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516美元),增长2.8%。 | RAG-ES | 2024-10-23 |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7.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6万人,出生率为10.5‰;死亡人口1.24万人,死亡率为4.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48.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3.3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92.8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持平,衣着类下降0.7%,居住类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交通通信类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8%。图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 RAG-ES | 2024-10-23 |
表1 2023年价格变动情况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41.02亿元,增长3.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3.2%;林业产值0.34亿元,增长29.5%,占0.6%;牧业产值1.28亿元,增长3.8%,占2.3%;渔业产值11.58亿元,增长3.3%,占20.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79亿元,增长6.4%,占3.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4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0.1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12万吨,增长11.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2.17万吨,增长2.6%;水产品总产量5.20万吨,增长3.8%;生猪出栏1.85万头,增长12.3%;家禽出栏70.06万只,下降8.0%。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