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窑址

巩义窑址

共 90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0:06

简介

窑址
巩义窑址始烧于北朝,发展于隋,盛于唐,式微于宋、金。
早期生产青瓷,隋代开始生产白瓷,唐代主要生产白瓷,另外还生产黑釉、黄釉瓷、三彩瓷。
是巩义窑址的一大亮点。历史上关于唐三彩的产地,一般有西安、洛阳、扬州三地说,但2012年发现窑址的,仅洛阳一地(注:巩义在唐代属洛阳)。
巩义窑址发现的白瓷,胎质坚细,洁白莹润,其薄胎白瓷呈半透明状,质优者可与明清景德镇脱胎白瓷相媲美,为研究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新唐书·地理志》中有关于河南府贡白瓷的记载,“开元贡白瓷”,其产地很可能就是现今的巩义窑址。
巩义窑址还有可能是青花瓷的发祥地。关于青花瓷产地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巩义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中晚唐时期地层和灰坑内清理出不少白釉点画蓝彩的钴蓝彩釉瓷器标本,为青花瓷的起源、创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重要的是在晚唐地层内出土的青花瓷与扬州唐城遗址和“黑石号”沉船上发现的三件青花瓷时代一致。从而,再次推动了中国的研究向更新更深领域发展。

保护情况

巩义窑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全国100处大遗址之一,也就是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的“重点工程”。
关于巩义窑址的名称,此前文物界也没有统一的称谓,除了因为研究、发掘得比较早,名称比较响以外,其他的名称还有巩义瓷窑址、巩义瓷窑遗址、巩义三彩窑址,也有专门针对某一部分的名称,如白河瓷窑址、窑址等。200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以上名称进行合并,统一定名为“巩义窑址”。巩义窑址不是一座窑炉,而是坐落于巩义市东方5千米、白河两岸的一系列民间窑厂,其中还包括了曾经被列入。位于大、的黄冶窑最早被发现,作为唐三彩的确定产地,很早就得到了重视。随后,在周围的水地河村、白河村、铁匠炉村都发现了窑址。鉴于这一系列窑厂建筑构造的相似性、产品工艺的相关性,整体被命名为巩义窑址,合并成为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