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是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也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其展品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2004年10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关于宁波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批复》(甬政文[2004]93号)。
2004年11月,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宁波博物馆立项。
2005年6月,经市民评选和专家评审,确定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方案。
2006年8月,宁波博物馆奠基动工。
2007年7月,宁波博物馆建筑顺利结顶。
2008年4月,宁波博物馆外貌显露。
2008年8月,宁波博物馆建筑竣工。
200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文物价值
宁波博物馆众多署名款且有绝对纪年款识的竹刻作品,是我们断定竹刻年代,辨别真伪的重要实物依据。部分竹刻一直为历代名家收藏,不仅流传有序,并且还收录于相关竹刻专著。众多的名家兼有绝对纪年款识的竹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分析、研究各名家具体活动的年代、其竹刻艺术技法与风格特点及形成与发展演变轨迹,研究他们的个人风格及由此影响各个时期竹刻艺术发展历程的时代风格。馆藏的名家竹刻孤品,成为诠释相关文献资料,展示竹刻家艺术风格特点的重要实物例证,包含一些先前尚未被确认的著名书画家的竹刻和部分字号未见著录的名家竹刻,具有重要的补史、佐史、证史作用。
主要展览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以宁波区域文化发展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通过“远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确立”、“国际港城”、“海定波宁”、“东南都会”、“开埠通商”等七个篇章,图文并茂配以实物,向市民展示了宁波7000年文明史。
“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
“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由“宁波老字号”、“甬上婚俗‘十里红妆’”、“宁波老墙门”、“宁波岁时节俗”、“宁波民间工艺美术”、“宁波戏曲与宁波方言”等六部分组成,展示着“无宁不成市”的旧时老宁波。
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
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汇集了大量竹刻名家如明代嘉定派创始人朱松邻、清乾隆年间嘉定竹刻领军人物周颢、康熙朝宫廷御匠等人的代表作,以及许多有绝对纪年款识的竹刻作品,包括书简、笔筒、香筒、臂搁、山水、人物等,制作技法上充分运用深浮雕、透雕、浅刻、留青、圆雕等。
馆藏文物
唐越窑荷花盏托
唐越窑荷花盏托为唐时茶具,由盏与托组成。盏为敞口五缺荷花形,弧腹压印五棱,圈足。托似一舒展荷叶,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盏托相合,全器宛若出土荷叶托着朵盛开的荷花,胎质细密,釉色莹润欲滴,为国家一级乙文物。
唐越窑瓜棱执壶
唐越窑瓜棱执壶是壶的一种,因壶的肩部有手持的把手,使用时以手把持而得名。该壶呈喇叭口,长颈,溜肩,瓜棱腹,矮圈足;肩部对置十棱短流与扁带状把。施满釉,釉色青黄。其出土时与唐“大中二年”云鹤寿字纹碗同在,胎质致密,釉色青黄滋润。
唐越窑青瓷划花卉纹碗
唐越窑青瓷划花卉纹碗出土于市区和义路唐码头遗址,为唐代晚期作品。杯口呈椭圆的海棠形,弧腹,圈足。内壁两侧及两头分别刻画写意荷花四朵,笔法简练,线条流畅柔和,富有生气,釉色青翠晶莹。其出土时与唐“大中二年”铭文碗(残)同在,是晚唐出现的新品种。
唐越窑带銎双系瓜棱壶
唐越窑带銎双系瓜棱壶为唐代晚期作品,和义路唐码头遗址出土。直口,溜肩,长瓜棱腹,平底。肩部一侧置双复系,对置一带棱流,系与流之间上腹部置一銎。帽状钮盖,通体施釉,釉色青绿,釉层肥润光亮。
越窑盒盖
越窑盒盖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的越窑盖盒,盒似盖碗,盒口内敛,折腹,矮圈足。盖呈帽式,盖面正中置一圆钮,子母口。施满釉,釉色青黄,有细微开片,线条圆滑,造型端庄稳重。
越窑油盒
越窑油盒,盒口内敛,直腹,圈足;盒面呈圆弧形微鼓;子母口。施满釉,釉色青绿细腻,为盛放梳妆用品的容器,全器廓线柔和弧曲,精巧典雅,为当时风行的上品梳妆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