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庙

联合创作 · 2023-07-22 07:13

北镇庙,位于中国辽宁省北镇市城西2千米的山岗上,初称“医巫闾山神祠”,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其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山门、神马殿、钟鼓楼、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宫等。自古游闾山者都要先到此庙祭拜,故有先祭庙,后游山之说,现存建筑保持着明清两代的风格。

历史

建筑历史

涉及北镇庙的最早记载是舜封医巫闾山为幽州镇山。《隋书·礼仪》载:随开皇14年(公元594年)闰十月,诏封全国四镇,并就山立祠。是为医巫闯山建祠的早期记载,祠址待考。到了唐玄宗天宝10年(公元751年)诏封医巫闾山为广宁公,于当年正月派毕炕祭祀。史载,辽代有王六位先后40余次到医巫闾山上巡游、谒陵敬山。

金大定4年(公元1164年)朝廷颁祭祀医巫闾山事宜,在今北镇庙的位址建广宁王祠。金代中都路转运使王寂在《广宁庙》诗中有“千古广宁庙、云楣榜旧题”之句,可证有庙已久。元代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设广宁神祠,扩大了金代广宁庙的规模。

大规模修建北镇庙在明代。洪武年下诏称医巫闾山为北镇医巫闾山之神,从公、王,登上了神位,洪武23年建庙,每年祭享。于大殿东侧建宰牲亭、神库、神橱等附属建筑。永乐19年,拆旧重建三大殿:前殿五间、中殿三间、后殿七间。还在前面增建御香殿、神马门。庙四周修上砖墙,历时四年半:弘治7年再次修葺。最具规模的山神庙至此基本定型。满清朝对家乡的医巫闾山格外看重,几次下诏派官员修缮。增建石坊、御碑亭。还在庙的东侧建广宁行宫、万寿寺、观音堂等。

民国年间战乱,北镇庙遭受损坏。“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将所有石碑推倒在地,毁损惨重。

文物保护

1988年,北镇庙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石牌楼

北镇庙山门前是一块平整的台地,台地上明代弘治间曾建木牌楼一座,清初改建为石坊。石坊正前方1200米处,即由郎家碑去观音洞的路北不远处,曾有一座底座1米、高2.5米的香亭一座,因过去入庙祭拜前可先在此拈香遥拜,故称“遥参亭”。石坊高9.7米,宽14.2米。为六柱五楼单檐庑殿顶式仿木构牌楼建造。明间宽3.3米,次间宽2.67米,稍间宽1.78米,各柱径为面宽57厘米的方柱。石坊中楼高举,错落得体、造型雄伟、雕刻精细,为石雕艺术杰作。石坊前后置圆雕石狮两对,雕刻精美,神态各异,分别雕成喜怒哀惧四种神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山门

山门又称仪门,位于石坊北25米的第一层月台之上。为砖瓦式结构歇山顶。面阔三间为17.45米,进深5.58米。绿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饰吻兽,垂脊和戗脊上置走兽。檐下无斗拱,椽以琉璃砖代替。角梁为花岗岩雕造。底裙由四层条石砌筑。墙体由青砖砌筑。正面辟三券洞门,门高3.4米,宽2.8米。明间门额上嵌石匾额一方,横书双钩楷书“北镇庙”三个大字,传为明嘉靖时严嵩所书。山门两侧围墙亦如其色,墙顶砌两坡灰瓦。山门东西两侧各辟一角门。门前左右置花岗岩台阶,月台边缘有白石栏杆围绕。给人以明洁之感。

神马殿

神马殿又称神马门,位于山门后25米处的第二层月台之上。神马殿是古代向马神祈祷马政事业槽头兴旺之所,故又称马神殿。又一说是祭典时喂养御马之地。该殿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18.5米,进深三间,9.25米。顶覆灰瓦及吻兽,南侧置格扇式门窗。殿内梁架施以彩绘。殿内原塑有神马及马童二像,现已恢复。殿前月台有台阶上下相通,周围有石栏护绕。神马殿阶下两侧,原建有东西相对的硬山式朝房各五间,现基址可辨。神马殿东西两侧有东西横墙一道,墙体东西各辟一角门,行人通过角门可进入北面院落。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神马殿东西两侧,进入角门北侧,即走近楼基之下。钟鼓二楼始建于明代弘治间,后于万历、清康熙、乾隆、光绪各朝多次重修或维修。1947年底钟楼一枋木被人卸走,其余保存完好。钟楼坐东朝西,为歇山重檐楼阁式建筑,楼基为方形石砌平台。楼体分上下两层,各呈方形,下层面阔、进深各三间,为7米,中辟一高2.2米,宽0.9米的券门,楼内置一胡梯,上通二楼。上层各面5.6米,四周环有回廊,每面置有格扇式望窗,前檐柱下装有木制栏板。顶覆灰瓦,吻兽及走兽俱全。檐檩、柱施以彩绘,整体建筑结构合理,形制美观大方。登斯楼上,北镇庙北部的所有建筑和行宫可一览无遗。原二层楼上置大鼓一面,晨钟暮鼓之音远近徐闻,象征神奠一方,世间永远安宁。

御香殿

御香殿位于神马殿北24.5米的第三层月台上,古时用于贮藏朝廷祭典所用香火和供品、陈放朝廷诏书的庙宇,故又称龙亭。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式大木歇山式建筑,顶覆灰瓦及吻兽,檐下置斗拱作三踩。殿堂木架结构作五架梁,分别施以彩绘。殿前月台下东侧上层平台上建一石造歇山顶焚香亭一座,西侧对应的位置处原置石造日晷一座(基座犹存),同时,此层月台的东西两侧和石阶之下还立有清代皇帝的御祭、游山诗文碑14甬。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