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

联合创作 · 2023-07-24 14:51

地名由来: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以德,民利灌溉。现在此温泉已因黄河湮绝计数百年。

2023年3月,温县被确定为2023届河南省文明城市(拟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3年1月,温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12月,温县被认定为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太极拳)。

2022年8月,河南省第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市县名单公布,温县入选。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温县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12月,温县被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温县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温县人口数量为39.38万人,位列焦作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17位。

+查看更多温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世界太极圣地,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总面积为481.3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街道,262个行政村,人口46.8万,素有“古国、古都、帝乡”之美誉。

温县人杰地灵。这里是千年古县,夏称温国,周为都邑,春秋设县至今,已有2600年历史,是温、苏、邢、覃等姓氏的起源地;地处河洛汇流之处,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区,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在此交相辉映。这里是人文之乡,“孔门十哲”之一卜子夏在这里传道授业,两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在这里招贤纳士,北宋山水画大师郭熙在这里挥洒丹青。近代走出了董作宾、王光远、王梦恕、郭东明、李同保、张统一等六位院士,分别在各自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这里是太极圣地,诞生了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太极拳,经过3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达数亿人,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温县物华天宝。这里是怀药之乡,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四大怀药”的原产地,特别是“铁棍山药”,品质道地、药食同源、阴阳中和、功效独特,被誉为“神仙之食”。这里是全国闻名的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是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小麦单产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温麦”良种享誉全国。

温县生态优美。这里是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黄河、沁河等13条河流穿境而过;25公里的环城水系蜿蜒曲折,子夏湖、慈胜湖点缀其中,形成了“水城相融,城水相依”的秀美景观,“绿荫温县、水润温县”的多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温县区位优越。距省会郑州、古都洛阳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港120公里,位于郑州、焦作、洛阳市“一小时经济圈”中心;南与陇海铁路、北与郑太高铁、焦枝铁路毗邻,与连霍、二广、京港澳等高速相通。G20国道穿境而过,焦平、焦唐、沿黄高速正在快速推进,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温县正在成为两山两拳协同发展和郑焦深度融合南联北开的“桥头堡”。

温县潜力巨大。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核心区,形成了食品药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五大经济板块,构建起高质量发展产业格局。温县产业集聚区已跻身全省30强,是河南省“二星”“十快”产业集聚区、科技部中国创新驿站河南省区域站点、河南省知名品牌示范区。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夏为温国。

周为畿内邑。

春秋晋置温县(治温城,在今温泉镇西南15千米)。

北齐废。

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怀州。

大业十三年(617)移县治于李城(今温泉镇)。

唐武德四年(621)改温县为李城县,属平州。

八年(625)复名温县,隶怀州。

显庆二年(657)属洛州。

会昌三年(843)属孟州。

金因之。

元属怀庆路。

明、清改属怀庆府。

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

1927年属河南省。

1932年属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

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

1960年废入沁阳县。

1961年复置。

1969年属新乡地区。

1986年属焦作市。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