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神祠

共 997字,需浏览 2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夏禹神祠创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
明、清两代皆有修葺。

建筑格局

夏禹神祠为纪念、祭祀大禹而建。现存四合院布局,中轴线自南依次有山门(上为倒座戏台)、月台、正殿,两侧有廊庑。现存正殿坐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平面近方形,柱头斗棋、补间斗棋均为四铺作,明间设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梁架为四椽袱对前乳袱通檐用三柱,柱头卷杀和缓,为元代遗构。殿前有石构月台。殿内神像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的破除迷信活动。现明间梁架上存有神像暖阁部分构件。殿前月台为青石雕造,雕刻精美,比例协调大方,惜月台束腰处精美的团龙、花卉等图案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斫损。月台东角柱刻元至元二年题记。山门上为倒座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上为戏楼,下为山门通道。院内存有明嘉靖年间雕造的石供桌三张。

文物遗存

夏禹神祠“坛台”位置紧靠正殿基座,位于明间正前方。石质须弥座,雕刻精美,近似正方形,东西两侧靠正殿基座各有垂带踏跺两处,用于登台出人正殿。须弥座月台束腰上原有精美的浮雕,人为损坏,辨别困难,有飞龙、舞凤、卷草等内容。东南角、西南角力士只存轮廓。上下枭雕作仰俯莲花。

历史文化

大禹是夏朝有名有姓的人物。《尚书·大禹谟》记载了大禹的故事。大禹姓姒名文命,是中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他的儿子启创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夏朝。因此,他又被称为夏禹。大禹治水十三年,行遍九州山川,足迹多次履及上党地区。因此,上党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和“禹迹”。在侯壁村西5千米的奥治村,有一处相传为大禹治水的遗址一错凿沟。《潞安府志·卷四》:“土人传鲧治水欲浚漳河南流,凿山势逆水不下,被殛;禹乃改渠东流,始通,凿痕今存。”奥治村名也由此而来。另外在平顺县还有多处供奉大禹的庙宇,被公布为国保单位的有北社大禹庙、西青北大禹庙。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夏禹神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夏禹神祠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

交通

乘车前往夏禹神祠:从平顺汽车站出发,经过兴华西街、东关路、青羊东街到达夏禹神祠。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