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如何重塑经济社会生态?|Neo专栏
小白也能看懂的区块链知识科普来啦!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意义为何🤔
又将如何重塑经济社会生态?
本期Neo专栏
作者总结了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老先生
在其所著《结构性改革》一书中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解读💡
一起来看看吧👇
黄奇帆老先生是重庆市的前市长,曾经是民间对中国证监会主席呼声最高的人。黄市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拥护者和推动者,在其重庆市长任期内重庆的GDP增长速度在全国领先。《结构性改革》是黄市长在2020年出版的一本书,书中对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书中第四章讲述“数字化”如何重塑经济社会生态的部分专门对区块链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及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做了深度解析。通过对黄市长在书中对区块链的解读,我们也可以窥见中国政府部门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认识以及规划的一斑。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它打破了中心化机构授信,通过数据协议、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地传输到这个区块中的所有其他节点,从而构建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验证的数据库,建立一种新的信任体系。
区块链的信任体系
开放性
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接口查询区块链上的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防篡改性
任何人要改变区块链里面的信息,必须要攻击或篡改51%链上节点的数据库才能把数据更改掉,难度非常大。
匿名性
由于区块链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循固定的、预知的算法,因此区块链上节点之间不需要彼此认知,也不需要实名认证,而只基于地址、算法的正确性进行彼此识别和数据交换。
去中心化
正因为区块链里所有节点都在记账,无须有一个中心再去记账,所以它可以不需要中心。
区块链种类
公有链
主要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读取、发送信息(或交易)且信息(或交易)都能获得有效确认的,也可以参与其中的“共识过程的区块链”。
私有链(专有链)
它是一条非公开的链,通常情况,未经授权不得加入(成为节点)。而且,私有链中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皆被严格控制,读取权限则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联盟链
联盟链是指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组织或机构管理一个或多个节点,其数据只允许系统内不同的机构进行读写和发送。
技术领域
分布式账本技术
人类社会发明的记账技术先后有四种。早在原始社会时,人类发明了“结绳记账”,农业社会时发明了“记流水账”,工业社会时发明了“复式记账”。复式记账的平衡表使账目一目了然,适应了工业社会的企业管理,但它避免不了经理人与会计可能从原始数据源头造假。分布式账本是一种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分布式账本一起记录参与者间的数据行为(如交易、资产交换行为等),这种技术所内含的防篡改、可追溯特性从源头上杜绝了造假的可能,而共享机制降低了“因调解不同账本”所产生的时间和成本。
非对称加密技术
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每个账户的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单个账户只有在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共识机制技术
开发者必须首先考虑用怎样的技术可以使更多人对一种规则达成共识,同时还要考虑通过多少个特殊节点的确认,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数据行为的验证,从而完成一笔交易。一般而言,区块链技术需要若干利益不相干的节点对一笔交易进行确认,如果确认就认为达成共识,认为全网对此也能达成共识,这样才算完成一笔交易。
智能合约技术
基于大量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地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比如彼此间定期、定息、定额的借贷行为。
区块链技术属于信息技术、记账技术。从应用视角来看,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无论是公有链、私有链,还是联盟链,其首要目标是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无法篡改。
社会中的应用场景
金融
金融已经数字化了,所以这是区块链应用最为得心应手的领域。目前,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领域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人们的探索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是否可以“省去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对接,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更加快速地完成交易。例如,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架构和信任机制,可以简化金融机构电汇流程,尤其是涉及多个金融机构间的复杂交易。
供应链和物流
区块链在物联网以及物流单据管理领域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单据管理成本,可以监控和追溯物品的生产、仓储、运送、到达等全过程,提高物流链管理的效率。另外,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也被认为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上下游之间的直接交易可以加大透明度,提高信任和效率,如果区块链中包含供应链金融,那将大大提高金融的效率,同时降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用成本。
公共服务
区块链在公共服务、能源、交通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领域也有较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目前由于信任缺失,中心管理者有时无法确定民众反映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但使用区块链技术之后,这个问题可能瞬间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认证和公证
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比如,最近,腾讯推出了“区块链电子发票”,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爆款”。
公益和慈善
区块链上分布存储的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天然适合用于社会公益场景。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信息,均可以存放在一个特定的区块链上,透明、公开,并通过公示达成社会监督的目的。
数字版权开发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的分布式记录,实现数字版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为侵权行为的司法取证提供技术保障。
保险
在保险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等过程,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但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尤其在理赔方面,通过区块链实现“智能合约”,则无须投保人申请,也无须保险公司批准,只要投保人行为触发符合规定的理赔条件,即可实现当即自动赔付。
信息和数据共享
目前,全国各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在大力整合,目的是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有效共享,节约存储空间和提升使用效率。在实现技术上,如果能够利用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既可以打通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破除“数据孤岛”,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还能提升公众调取政府公开资源的效率,减少资金浪费。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来创造价值,使离散程度高、管理链条长、涉及环节多的多方主体能够有效合作,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区块链在“数字化”时代的意义
颠覆全球个人支付方式
过去,个人跨境转账需要跨越支付机构、银行和国际结算网络,整个过程由于串行处理而效率低下。而现在,区块链技术可以作为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接口技术。跨境汇款中的多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汇款报文传递给各参与方,从而实现多方协同处理信息,将原本机构间的串行处理并行化,提高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
重塑贸易清结算体系
技术更新缓慢、安全性难以保证的SWIFT系统和CHIPS是没有前途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公开透明五大特征,在清结算方面有着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优势。目前全球已有24个国家政府投入并建设分布式记账系统,超过90个跨国企业加入不同的区块链联盟中。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正在研究建设类似SWIFT系统的国际加密货币支付网络来取代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区块链平台正在通过区块链试水跨境支付,用实际行动绕开SWIFT系统和CHIPS全球支付体系。
改革全球货币发行机制
在数字时代,有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发行比特币、Libra挑战主权货币,这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脱离了主权信用,发行基础无法保证,币值无法稳定,难以真正形成社会财富。对主权国家来讲,践行货币国家发行权的最好办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在全球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中,除了要提高便捷性、安全性之外,还要制定一种新的规则,使数字货币能够与主权的信用挂钩,与国家GDP、财政收入、黄金储备建立适当的比例关系,通过某种机制,遏制滥发货币的局面。
我国央行推出的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DC/EP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DC/EP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DC/EP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DC/EP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