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

共 178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02

历史沿革

大姚白塔
白塔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为中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为唐天宝年间所建
明弘治十七年(1504)和崇祯九年(1636),大姚境内发生了两次大地震,使塔顶略受影响,被震裂开3尺有余,历代乡贤和一些官员,对白塔均有修缮之功。
清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曾对白塔进行了较大的修葺,在基部加砌了外表新砖,并留下了“同治壬申年大姚县康重新修”的字样。
1982年,云南省政府拨经费重修,恢复了白塔的本来面貌。

建筑格局

大姚白塔高十八米,为空心砖结构建筑,外抹石灰,刷成白色。整个塔形分为三段:下段为八角形须弥座,高三米,每边长二点二米;中段为八角柱,下粗向上逐渐收细,上砌成十二层密檐,内空,与上段相通,高四米,每边长一点五米;上段较大,占全塔高度的一半以上,上圆下锐,呈椭圆锤形。全塔造成宽阔的基座,纤细的腰部和巍峨的顶部。
大姚白塔
据说,原塔顶有塔刹高耸向青天,可惜塔刹已毁坏。塔身硕大的上部呈圆锥形,虽小于上部但却足堪重负的基座,呈八角形,系青砖所砌。基座八角的每个边,均为3.12米的长度。塔的表面叠砌了12层的密檐。上大下小的塔身虽怪异已极,但表面全用白石灰涂抹。“白塔”一名,也是因为其白色的缘故。

文物遗存

大姚白塔
在白塔附近,不时被掘出一些散落地砖块,砖块的年代相当古老,砖上均有用印模印出的汉文和梵文,汉字有“大佛顶”、“八大灵塔咒”、“十方诸佛镇塔咒”“十方诸佛灵塔咒”、“盗益谷塔咒”、“资益谷法咒”、“阿众佛灭报咒”、“尉迟监造”等字样。梵文的意思,也与此大体相同。

历史文化

大姚白塔
千余年来,白塔经受住了无数次大地震的考验。见于志书记载的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和崇祯九年(1636年)的地震,塔顶被震裂三尺余。后世均作过较大的修补。现塔座砖模印为“同治壬申年署大姚县康重修”字样,上段保存的塔砖才是原物。原塔砖呈青灰色,质地细腻、坚硬,上有梵、汉文字模印,与后人增补在塔内的砖截然不同。一九七五年在修理白塔,发现塔顶有一方洞,边长四十公分,这显然是原来装置塔刹的柱洞。这个柱洞的发现,纠正了过去有的人认为白塔无刹的看法。又据该县文化馆李通同志说,原在白塔的八角柱正四方辟有镂空的佛龛各一个,龛内供有佛像,对角可见,在解放初期,为加固塔身而用土基填塞。
据说,1975年修理白塔时,发现塔顶有一方洞,边长40厘米。这可能是原来安置塔刹的柱洞。原八角柱正四万辟有镂空的佛龛各一个,内供佛像,后因加固塔身而填塞。这座磬锤塔古代是有刹顶,塔身有佛龛,通风较好;现存的塔身形状,与古代略有不同。经有关人员考查,此塔属于藏式喇嘛塔,为密宗佛教流传滇西的遗物。修塔时,曾从塔顶部发现梵文、汉字印砖,其中汉文有:“大佛顶”、“光垢净光咒”、“十方请佛灵塔咒”等字样,前人还发现“尉迟监造”的印字砖。道光《志》载,此塔“相传天宝年间所造”。由此推之,这所磬锤塔大约是南诏与吐蕃关系较好的中唐时所造。

文物价值

大姚白塔
白塔在云南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大姚白塔的造型在云南较为独特,且历史久远,相传为唐年间进入的吐蕃所营造,所以对研究西南地区的藏传佛教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塔形的构制特殊,与藏传佛教的原义有着内在的同构关系。大姚白塔的造型受到外来佛教影响的结果。同时,汉、唐开辟的“西南丝道”为佛教的传布提供了重要条件。这条道是从蜀川群舸,经姚州、越隽、不韦、永昌入缅甸北部而至印度的。它为古代中、缅、印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曾作出过贡献。大姚白塔正是这种友好交往的产物,是中国丰富多彩的古建筑中的产物

保护措施

1965年,大姚白塔被云南省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大姚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姚白塔,位于云南省大姚县白塔公园中。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大姚白塔:从大姚汽车客运站出发,路程大约2.2公里,约需要6分钟。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