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督军府旧址

联合创作 · 2023-07-22 09:59

山西督军府旧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史书记载该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均设在此。民国五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称督军府。其主要由门楼、前院楼房、渊谊堂、小自省堂、梅山和玉堂春组成,是中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

文化

建筑特点

山西督军府旧址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物。建筑建于石质基础上,平面呈“工”字形布置,前后檐7间均为上下两层檐廊,侧面人口布置有西洋式倚门、尖拱窗。屋顶为传统的卷棚歇山式,四角各建一座单层四角攒尖式角楼,琉璃瓦顶。

历史

建筑历史

山西督军府旧址始建于北宋初期

文物保护

山西督军府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小自省堂

小自省堂,时称礼堂,又称梅山会议厅,位于督军府旧址后院北侧,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自省堂”三字由康有为题写,小自省堂,建筑风格为西式结构、中式装饰,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物。建筑建于石质基础上,面宽9间,进深8间,平面呈“工”字形布置,前后檐7间均为上下两层檐廊,侧面人口布置有西洋式倚门、尖拱窗。两山墙上下设有对称的狭长的窗户。屋顶为传统的卷棚歇山式,四角各建一座单层四角攒尖式角楼,琉璃瓦顶。厅内部四周建有二层木构围廊,厅堂内具有宽阔的空间。

门楼

门楼,位于山西督军府旧址正南,门楼是民国时期在原巡抚衙门的基础上改建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70平方米,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一层面阔5间,进深2间,四周围廊,柱中设板门一列,柱头施三踩双昂斗。二层面阔3间,进深2间,四周围廊,檐下四周施木雕斗、耍头、雀替等,梁枋上施清式彩画。单檐歇山式屋顶,黄绿琉璃瓦覆盖。

渊谊堂

渊谊堂位于督军府前院正中北侧,原为清代巡抚衙门的大堂,民国时期都督府改建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石砌台基,主体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前设卷棚式抱厦三间。主体建筑外观为二层,内部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承重砖墙筑成的二层楼房,顶部为大木结构组合成的屋顶。大堂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中门上方镌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石匾。门前辟面阔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檐周设有龙形雕花,柱头为五踩斗,绿琉璃瓦饰。后檐中三间辟圆拱形门窗,石质门窗框。二层上建有虚廊。

大门

大门是民国时期在清巡抚衙门基础上改建而成,下层明间辟门,两侧有小门各两个。进大门后是二门,两侧留有便门,是一般官吏出入之处,并将大门至大堂之间分割成两个院落。新中国建立后拆除小门、二门和便门,形成第一进大院。

廊楼

廊楼位于大门后东西两侧,原为平房,民国时建为二层廊楼。廊楼共4栋,对称布置,砖石拱券结构,均为二层。南部东西两栋的平面呈不规则“工”字形布置,宽9间,内为发劵结构,平顶。外檐每层均出有飞檐,一层四周檐下饰有垂花短柱。檐口部分勾檐翘角。北部东西两栋亦为对称布置,各8间,卷棚硬山式屋顶,前檐为上下两层廊柱构造,二层设有栏杆。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