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TCP两次挥手,你见过吗?那四次握手呢?

飞天小牛肉

共 16222字,需浏览 33分钟

 ·

2021-08-23 02:18

我们都知道,TCP是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TCP是什么

那这里面提到的"面向连接",意味着需要 建立连接,使用连接,释放连接。

建立连接是指我们熟知的TCP三次握手

使用连接,则是通过一发送、一确认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

还有就是释放连接,也就是我们常见的TCP四次挥手

TCP四次挥手大家应该比较了解了,但大家见过三次挥手吗?还有两次挥手呢?

都见过?那四次握手呢?

今天这个话题,不想只是猎奇,也不想搞冷知识。

我们从四次挥手开始说起,搞点实用的知识点。


TCP四次挥手

简单回顾下TCP四次挥手。

TCP四次挥手

正常情况下。只要数据传输完了,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端,都可以主动发起四次挥手,释放连接。

就跟上图画的一样,假设,这次四次挥手是由客户端主动发起的,那它就是主动方。服务器是被动接收客户端的挥手请求的,叫被动方

客户端和服务器,一开始,都是处于ESTABLISHED状态。

第一次挥手:一般情况下,主动方执行close()shutdown()方法,会发个FIN报文出来,表示"我不再发送数据了"。

第二次挥手:在收到主动方的FIN报文后,被动方立马回应一个ACK,意思是"我收到你的FIN了,也知道你不再发数据了"。

上面提到的是主动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如果这时候,被动方还有数据要发,那就继续发。注意,虽然第二次和第三次挥手之间,被动方是能发数据到主动方的,但主动方能不能正常收就不一定了,这个待会说。

第三次挥手:在被动方在感知到第二次挥手之后,会做了一系列的收尾工作,最后也调用一个 close(), 这时候就会发出第三次挥手的 FIN-ACK

第四次挥手:主动方回一个ACK,意思是收到了。

其中第一次挥手和第三次挥手,都是我们在应用程序中主动触发的(比如调用close()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写代码需要关注的地方。

第二和第四次挥手,都是内核协议栈自动帮我们完成的,我们写代码的时候碰不到这地方,因此也不需要太关心。

另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每方发出了一个 FIN 和一个ACK 。也收到了一个 FIN 和一个ACK这一点大家关注下,待会还会提到。

FIN一定要程序执行close()或shutdown()才能发出吗?

不一定。一般情况下,通过对socket执行 close()shutdown() 方法会发出FIN。但实际上,只要应用程序退出,不管是主动退出,还是被动退出(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被kill了), 都会发出 FIN

FIN 是指"我不再发送数据",因此shutdown() 关闭读不会给对方发FIN, 关闭写才会发FIN。


如果机器上FIN-WAIT-2状态特别多,是为什么

根据上面的四次挥手图,可以看出,FIN-WAIT-2主动方那边的状态。

处于这个状态的程序,一直在等第三次挥手FIN。而第三次挥手需要由被动方在代码里执行close() 发出。

因此当机器上FIN-WAIT-2状态特别多,那一般来说,另外一台机器上会有大量的 CLOSE_WAIT。需要检查有大量的 CLOSE_WAIT的那台机器,为什么迟迟不愿调用close()关闭连接。

所以,如果机器上FIN-WAIT-2状态特别多,一般是因为对端一直不执行close()方法发出第三次挥手。

FIN-WAIT-2特别多的原因


主动方在close之后收到的数据,会怎么处理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代码执行send成功后,数据就发出去了吗?》中,从源码的角度提到了,一般情况下,程序主动执行close()的时候;

  • 如果当前连接对应的socket接收缓冲区有数据,会发RST

  • 如果发送缓冲区有数据,那会等待发送完,再发第一次挥手的FIN

大家知道,TCP是全双工通信,意思是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

Close()的含义是,此时要同时关闭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功能。

也就是说,虽然理论上,第二次和第三次挥手之间,被动方是可以传数据给主动方的。

但如果 主动方的四次挥手是通过 close() 触发的,那主动方是不会去收这个消息的。而且还会回一个 RST。直接结束掉这次连接。

close()触发TCP四次挥手


第二第三次挥手之间,不能传输数据吗?

也不是。前面提到Close()的含义是,要同时关闭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功能。

那如果能做到只关闭发送消息不关闭接收消息的功能,那就能继续收消息了。这种 half-close 的功能,通过调用shutdown() 方法就能做到。

int shutdown(int sock, int howto);

其中 howto 为断开方式。有以下取值:

  • SHUT_RD:关闭读。这时应用层不应该再尝试接收数据,内核协议栈中就算接收缓冲区收到数据也会被丢弃。

  • SHUT_WR:关闭写。如果发送缓冲区中还有数据没发,会将将数据传递到目标主机。

  • SHUT_RDWR:关闭读和写。相当于close()了。

shutdown触发的TCP四次挥手


怎么知道对端socket执行了close还是shutdown

不管主动关闭方调用的是close()还是shutdown(),对于被动方来说,收到的就只有一个FIN

被动关闭方就懵了,"我怎么知道对方让不让我继续发数据?"

其实,大可不必纠结,该发就发。

第二次挥手和第三次挥手之间,如果被动关闭方想发数据,那么在代码层面上,就是执行了 send() 方法。

int send( SOCKET s,const char* buf,int len,int flags);

send() 会把数据拷贝到本机的发送缓冲区。如果发送缓冲区没出问题,都能拷贝进去,所以正常情况下,send()一般都会返回成功。

![tcp_sendmsg 逻辑](https://cdn.jsdelivr.net/gh/xiaobaiTech/image/tcp_sendmsg 逻辑.png)

然后被动方内核协议栈会把数据发给主动关闭方。

  • 如果上一次主动关闭方调用的是shutdown(socket_fd, SHUT_WR)。那此时,主动关闭方不再发送消息,但能接收被动方的消息,一切如常,皆大欢喜。

  • 如果上一次主动关闭方调用的是close()。那主动方在收到被动方的数据后会直接丢弃,然后回一个RST

针对第二种情况。

被动方内核协议栈收到了RST,会把连接关闭。但内核连接关闭了,应用层也不知道(除非被通知)。

此时被动方应用层接下来的操作,无非就是读或写

  • 如果是读,则会返回RST的报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 如果是写,那么程序会产生SIGPIPE信号,应用层代码可以捕获并处理信号,如果不处理,则默认情况下进程会终止,异常退出。


总结一下,当被动关闭方 recv() 返回EOF时,说明主动方通过 close()shutdown(fd, SHUT_WR) 发起了第一次挥手。

如果此时被动方执行两次 send()

  • 第一次send(), 一般会成功返回。

  • 第二次send()时。如果主动方是通过 shutdown(fd, SHUT_WR) 发起的第一次挥手,那此时send()还是会成功。如果主动方通过 close()发起的第一次挥手,那此时会产生SIGPIPE信号,进程默认会终止,异常退出。不想异常退出的话,记得捕获处理这个信号。


如果被动方一直不发第三次挥手,会怎么样

第三次挥手,是由被动方主动触发的,比如调用close()

如果由于代码错误或者其他一些原因,被动方就是不执行第三次挥手。

这时候,主动方会根据自身第一次挥手的时候用的是 close() 还是 shutdown(fd, SHUT_WR) ,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 如果是 shutdown(fd, SHUT_WR) ,说明主动方其实只关闭了写,但还可以读,此时会一直处于 FIN-WAIT-2, 死等被动方的第三次挥手。

  • 如果是 close(), 说明主动方读写都关闭了,这时候会处于 FIN-WAIT-2一段时间,这个时间由 net.ipv4.tcp_fin_timeout 控制,一般是 60s,这个值正好跟2MSL一样 。超过这段时间之后,状态不会变成 `TIME-WAIT`,而是直接变成`CLOSED`。

# cat /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
60

一直不发第三次挥手的情况


TCP三次挥手

四次挥手聊完了,那有没有可能出现三次挥手?

是可能的。

我们知道,TCP四次挥手里,第二次和第三次挥手之间,是有可能有数据传输的。第三次挥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主动方,"被动方没有数据要发了"。

所以,在第一次挥手之后,如果被动方没有数据要发给主动方。第二和第三次挥手是有可能合并传输的。这样就出现了三次挥手。

TCP三次挥手


如果有数据要发,就不能是三次挥手了吗

上面提到的是没有数据要发的情况,如果第二、第三次挥手之间有数据要发,就不可能变成三次挥手了吗?

并不是。TCP中还有个特性叫延迟确认。可以简单理解为:接收方收到数据以后不需要立刻马上回复ACK确认包。

在此基础上,不是每一次发送数据包都能对应收到一个 ACK 确认包,因为接收方可以合并确认。

而这个合并确认,放在四次挥手里,可以把第二次挥手、第三次挥手,以及他们之间的数据传输都合并在一起发送。因此也就出现了三次挥手。

TCP三次挥手延迟确认


TCP两次挥手

前面在四次挥手中提到,关闭的时候双方都发出了一个FIN和收到了一个ACK

正常情况下TCP连接的两端,是不同IP+端口的进程。

但如果TCP连接的两端,IP+端口是一样的情况下,那么在关闭连接的时候,也同样做到了一端发出了一个FIN,也收到了一个 ACK,只不过正好这两端其实是同一个socket

TCP两次挥手

而这种两端IP+端口都一样的连接,叫TCP自连接

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打错别字。同一个socket确实可以自己连自己,形成一个连接。


一个socket能建立连接?

上面提到了,同一个客户端socket,自己对自己发起连接请求。是可以成功建立连接的。这样的连接,叫TCP自连接

下面我们尝试下复现。

注意我是在以下系统进行的实验。在mac上多半无法复现。

#  cat /etc/os-release
NAME="CentOS Linux"
VERSION="7 (Core)"
ID="centos"
ID_LIKE="rhel fedora"
VERSION_ID="7"
PRETTY_NAME="CentOS Linux 7 (Core)"

通过nc命令可以很简单的创建一个TCP自连接

# nc -p 6666 127.0.0.1 6666

上面的 -p 可以指定源端口号。也就是指定了一个端口号为6666的客户端去连接 127.0.0.1:6666

# netstat -nt | grep 6666
tcp        0      0 127.0.0.1:6666          127.0.0.1:6666          ESTABLISHED

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服务端参与。可以抓个包看下。

image-20210810093309117

可以看到,相同的socket,自己连自己的时候,握手是三次的。挥手是两次的。

TCP自连接

上面这张图里,左右都是同一个客户端,把它画成两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状态的迁移。

我们可以拿自连接的握手状态对比下正常情况下的TCP三次握手。

正常情况下的TCP三次握手

看了自连接的状态图,再看看下面几个问题。


一端发出第一次握手后,如果又收到了第一次握手的SYN包,TCP连接状态会怎么变化?

第一次握手过后,连接状态就变成了SYN_SENT状态。如果此时又收到了第一次握手的SYN包,那么连接状态就会从SYN_SENT状态变成SYN_RCVD

// net/ipv4/tcp_input.c
static int tcp_rcv_synsent_state_process()
{
    // SYN_SENT状态下,收到SYN包
    if (th->syn) {
        // 状态置为 SYN_RCVD
        tcp_set_state(sk, TCP_SYN_RECV);
    }
}


一端发出第二次握手后,如果又收到第二次握手的SYN+ACK包,TCP连接状态会怎么变化?

第二握手过后,连接状态就变为SYN_RCVD了,此时如果再收到第二次握手的SYN+ACK包。连接状态会变为ESTABLISHED

// net/ipv4/tcp_input.c
int tcp_rcv_state_process()
{
    // 前面省略很多逻辑,能走到这就认为肯定有ACK
    if (true) {
        // 判断下这个ack是否合法
        int acceptable = tcp_ack(sk, skb, FLAG_SLOWPATH | FLAG_UPDATE_TS_RECENT) > 0;
        switch (sk->sk_state) {
        case TCP_SYN_RECV:
            if (acceptable) {
        // 状态从 SYN_RCVD 转为 ESTABLISHED
                tcp_set_state(sk, TCP_ESTABLISHED);
            } 
        }
    }
}


一端第一次挥手后,又收到第一次挥手的包,TCP连接状态会怎么变化?

第一次挥手过后,一端状态就会变成 FIN-WAIT-1。正常情况下,是要等待第二次挥手的ACK。但实际上却等来了 一个第一次挥手的 FIN包, 这时候连接状态就会变为CLOSING

// net/
static void tcp_fin(struct sock *sk)
{
    switch (sk->sk_state) {
    case TCP_FIN_WAIT1:
        tcp_send_ack(sk);
    // FIN-WAIT-1状态下,收到了FIN,转为 CLOSING
        tcp_set_state(sk, TCP_CLOSING);
        break;
    }
}

这可以说是隐藏剧情了。

CLOSING 很少见,除了出现在自连接关闭外,一般还会出现在TCP两端同时关闭连接的情况下。

处于CLOSING状态下时,只要再收到一个ACK,就能进入 TIME-WAIT 状态,然后等个2MSL,连接就彻底断开了。这跟正常的四次挥手还是有些差别的。大家可以滑到文章开头的TCP四次挥手再对比下。


代码复现自连接

可能大家会产生怀疑,这是不是nc这个软件本身的bug

那我们可以尝试下用strace看看它内部都做了啥。

# strace nc -p 6666 127.0.0.1 6666
//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3
fcntl(3, F_GETFL)                       = 0x2 (flags O_RDWR)
fcntl(3, F_SETFL, O_RDWR|O_NONBLOCK)    = 0
setsockopt(3,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1], 4) = 0
bind(3, {sa_family=AF_INET, sin_port=htons(6666), sin_addr=inet_addr("0.0.0.0")}, 16) = 0
connect(3, {sa_family=AF_INET, sin_port=htons(6666), sin_addr=inet_addr("127.0.0.1")}, 16) = -1 EINPROGRESS (Operation now in progress)
// ...

无非就是以创建了一个客户端socket句柄,然后对这个句柄执行 bind, 绑定它的端口号是6666,然后再向 127.0.0.1:6666发起connect方法。

我们可以尝试用C语言去复现一遍。

下面的代码,只用于复现问题。直接跳过也完全不影响阅读。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ctype.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rings.h>


int main()
{
    int lfd, c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clie_addr;
    socklen_t clie_addr_len;
    char buf[BUFSIZ];
    int n = 0, i = 0, ret = 0 ;
    printf("This is a client \n");

    /*Step 1: 创建客户端端socket描述符cfd*/    
    c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cfd == -1)
    {
        perror("socket error");
        exit(1);
    }

    int flag=1,len=sizeof(int);
    if( setsockopt(cf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flag, len) == -1)
    {
        perror("setsockopt");
        exit(1);
    } 


    bzero(&clie_addr, sizeof(clie_addr));
    clie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clie_addr.sin_port = htons(6666);
    inet_pton(AF_INET,"127.0.0.1", &clie_addr.sin_addr.s_addr);

    /*Step 2: 客户端使用bind绑定客户端的IP和端口*/  
    ret = bind(cfd, (struct sockaddr* )&clie_addr, sizeof(clie_addr));
    if(ret != 0)
    {
        perror("bind error");
        exit(2);
    }

    /*Step 3: connect链接服务器端的IP和端口号*/    
    bzero(&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6666);
    inet_pton(AF_INET,"127.0.0.1", &serv_addr.sin_addr.s_addr);
    ret = connect(cfd,(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if(ret != 0)
    {
        perror("connect error");
        exit(3);
    }

    /*Step 4: 向服务器端写数据*/
    while(1)
    {
        fgets(buf, sizeof(buf), stdin);
        write(cfd, buf, strlen(buf));
        n = read(cfd, buf, sizeof(buf));
        write(STDOUT_FILENO, buf, n);//写到屏幕上
    }
    /*Step 5: 关闭socket描述符*/
    close(cfd);
    return 0;
}

保存为 client.c 文件,然后执行下面命令,会发现连接成功。

# gcc client.c -o client && ./client
This is a client 
# netstat -nt | grep 6666
tcp        0      0 127.0.0.1:6666          127.0.0.1:6666          ESTABLISHED

说明,这不是nc的bug。事实上,这也是内核允许的一种情况。


自连接的解决方案

自连接一般不太常见,但遇到了也不难解决。

解决方案比较简单,只要能保证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端口不一致就行。

事实上,我们写代码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指定客户端的端口,系统会随机给客户端分配某个范围内的端口。而这个范围,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进行查询

# cat /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32768   60999

也就是只要我们的服务器端口不在32768-60999这个范围内,比如设置为8888。就可以规避掉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参考golang标准网络库的实现,在连接建立完成之后判断下IP和端口是否一致,如果遇到自连接,则断开重试。

func dialTCP(net string, laddr, raddr *TCPAddr, deadline time.Time) (*TCPConn, error) {
    // 如果是自连接,这里会重试
    for i := 0; i < 2 && (laddr == nil || laddr.Port == 0) && (selfConnect(fd, err) || spuriousENOTAVAIL(err)); i++ {
        if err == nil {
            fd.Close()
        }
        fd, err = internetSocket(net, laddr, raddr, deadline, syscall.SOCK_STREAM, 0"dial", sockaddrToTCP)
    }
    // ...
}

func selfConnect(fd *netFD, err error) bool {
    // 判断是否端口、IP一致
    return l.Port == r.Port && l.IP.Equal(r.IP)
}


四次握手

前面提到的TCP自连接是一个客户端自己连自己的场景。那不同客户端之间是否可以互联?

答案是可以的,有一种情况叫TCP同时打开

TCP同时打开

大家可以对比下,TCP同时打开在握手时的状态变化,跟TCP自连接是非常的像。

比如SYN_SENT状态下,又收到了一个SYN,其实就相当于自连接里,在发出了第一次握手后,又收到了第一次握手的请求。结果都是变成 SYN_RCVD

SYN_RCVD 状态下收到了 SYN+ACK,就相当于自连接里,在发出第二次握手后,又收到第二次握手的请求,结果都是变成 ESTABLISHED他们的源码其实都是同一块逻辑。


复现TCP同时打开

分别在两个控制台下,分别执行下面两行命令。

while truedo nc -p 2224 127.0.0.1 2223 -v;done

while truedo nc -p 2223 127.0.0.1 2224 -v;done

上面两个命令的含义也比较简单,两个客户端互相请求连接对方的端口号,如果失败了则不停重试。

执行后看到的现象是,一开始会疯狂失败,重试。一段时间后,连接建立完成。

# netstat -an | grep  2223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tcp        0      0 127.0.0.1:2224          127.0.0.1:2223          ESTABLISHED
tcp        0      0 127.0.0.1:2223          127.0.0.1:2224          ESTABLISHED

期间抓包获得下面的结果。

可以看到,这里面建立连接用了四次交互。因此可以说这是通过"四次握手"建立的连接。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里面只涉及两个客户端,没有服务端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被刷新了一波认知,对socket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观念里,建立连接,必须要有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端,并且服务端还要执行一个listen()和一个accept()。而实际上,这些都不是必须的。

那么下次,面试官问你"没有listen(), TCP能建立连接吗?", 我想大家应该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但问题又来了,只有两个客户端,没有listen() ,为什么能建立TCP连接?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填上这个坑。


总结

  • 四次挥手中,不管是程序主动执行close(),还是进程被杀,都有可能发出第一次挥手FIN包。如果机器上FIN-WAIT-2状态特别多,一般是因为对端一直不执行close()方法发出第三次挥手。

  • Close()同时关闭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功能。shutdown()单独关闭发送或接受消息。

  • 第二、第三次挥手,是有可能合在一起的。于是四次挥手就变成三次挥手了。

  • 同一个socket自己连自己,会产生TCP自连接,自连接的挥手是两次挥手

  • 没有listen,两个客户端之间也能建立连接。这种情况叫TCP同时打开,它由四次握手产生。


最后

今天提到的,不管是两次挥手,还是自连接,或是TCP同时打开什么的。

咋一看,可能对日常搬砖没什么用,实际上也确实没什么用。

并且在面试上大概率也不会被问到。

毕竟一般面试官也不在意茴字有几种写法。

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让大家重新认识下socket。原来TCP是可以自己连自己的,甚至两个客户端之间,不用服务端也能连起来。

这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

算了。

兄弟们都是自家人,点不点赞,在不在看什么的,没关系的,大家看开心了就好。

在看,点赞什么的,我不是特别在意,真的,真的,别不信啊。

不三连也真的没关系的。

兄弟们不要在意啊。

我是虚伪的小白,我们下期见!


别说了,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呛水吧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小白debug】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