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洼遗址

南洼遗址

共 156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20世纪60~70年代,南洼村民为修建水库及建房取土,将遗址中部破坏部分,其余保存较好。从取土形成的断面上,可以清楚地发现较为丰富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灰坑、墓葬和文化层堆积。
1984年,南洼遗址被发现。
2004年3月至6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南洼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与试掘,在遗址南部(即遗址11区)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灰沟(G1)、墓葬、水井及较多白陶等遗存”。另外,在遗址东部还勘探出了一条规模较大的沟状遗迹(G2)。
2004年10月至2005年11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了进一步勘探与正式发掘。一个重要收获是在探寻G1东段过程中,又发现了比较规则的二里头文化的环壕(G3)。另外,在遗址北部(即遗址1区)发现了数座二里头文化的陶窑、墓葬、水井等遗迹。
2006年,为进一步判断G3环壕聚落的性质与年代又进行了重点发掘,对G1南部缺口处及G3南段进行了解剖。通过2004年10月以来的正式发掘,共布设探沟8条,探方59个,发掘面积约1900平方米,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殷墟文化、春秋、唐宋等时期的遗存。

遗址特点

南洼遗址
南洼遗址东西宽约560米,南北长约540米,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属于夏商至唐宋时期的古遗址,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兼有殷墟东周等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遗址最下层是距今4000余年的二里头文化,向上依次为殷墟文化、东周至唐宋时期文化。二里头文化聚落丰富的层位关系可将二里头文化遗存分为五期,其一期、二期、四期和五期可分别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相对应。第三期则具有明显承前启后的过渡性特征,大约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晚阶段相当,但未将其划为这一阶段。原因是该期与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差异并不比其与三期小。遗址西部已被诳水来回摆动的河道及现代水库破坏,该聚落的实际面积应当更大,就其规模及出土遗物来看,不失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聚落。该聚落的突出特点是白陶遗存丰富,有可能是二里头文化中首次发现的一个专业化制作白陶的聚落。遗址中发现的灰白色土层也可能是制作白陶的原料。

文物遗存

南洼遗址出土残片
南洼遗址清理出二里头时期的灰沟、水井、灰坑和墓葬等,出土有陶器、石器、蚌器、骨器、贝器、绿松石等,器形主要有罐、豆、盉、爵、贝币等。其中白陶遗存较为丰富,出土之多尚属国内首次,尤其是其中的网坠形白陶器为首次发现,另有白陶鬶、爵、觚等。

文物价值

南注遗址地处嵩山腹地,嵩山地域又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因此,它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遗址内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时期、殷墟时期、东周时期的遗迹、遗物是研究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另外,南洼遗址处于颍河谷地和洛阳盆地之间,属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证实的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该遗址发现的二里头一至四期文化遗存是研究夏文化,中华文明探源的主要实物资料,同时对进一步探索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都具有重要价值。

遗址保护

南洼遗址保护碑
2006年6月,南洼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南洼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南洼遗址位于河南省君召乡南洼村东约500米的台地上。

交通信息

自驾:从登封市出发经少林大道—登封大道—盐洛高速—Y022—迎君大道—南洼村,全程大约28千米。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