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职能型团队的一些总结
从管理个人到管理他人,必然面临工作内容变化。在适应阶段,新晋管理者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也很常见。整体团队来看,管理者工作能力直接决定团队战斗力。下面主要根据《领导梯队 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这本书中说明的一线管理者职责,详细聊聊我觉得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详细工作内容:来源:《领导梯队 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
这本书中,对职能型团队管理者的工作职责已经有了详细描述,本篇文章就不再逐个展开说明(有兴趣可以阅读,非常有实操性)。
主要就书中提到的几点单拎出来,包括:目标制定、工作设计、绩效考核和教练辅导,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做一些总结和讨论。
首先围绕目标聊一聊。一般会根据目标来制定月度、季度或者年度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无外乎来自于两种形式:一类是自上而下,来自于主管;还有一类是自下而上探索得出(业务团队一些目标往往是这样)。自下而上这里不讨论,没什么说的,团队自己探索得出,在团队内部肯定是达成共识,一般问题不大。
主要阐述「目标来于自上而下」这种类型。一线管理者一定要理解目标。理解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目标。理解之后一定要认可这个目标,然后再同步到团队成员,让团队成员理解和认可这个目标。不然拿着目标上来就是干,再加上 KPI 导向,很容易偏离组织预期。万丈高楼,这是第一步。理解之后再来拆解目标。拆目标是硬技能,主管拆解目标的能力基本决定了目标兑现程度。拆解目标就是定位具体问题,这个在后续文章展开讨论。拆解目标分配任务后,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在整个任务流程中管理目标,保证成员做事不出现偏移,保证结果符合预期。
另外一个知易行难的职责,是工作设计。工作设计有 3 个影响因素,第一是目标拆解维度,决定了具体任务。其次是团队成员个人能力。最后是主管所期望团队协作流程方式。这 3 点决定了工作设计,也决定了团队输出。
首先是目标拆解维度,比如:完成销售额业绩目标,可以考虑提升付费用户数或者客单价。如果是考虑客单价,团队需要考虑给用户带来更多价值;考虑付费用户数,就需要有更好更多渠道拉新。这些拆解的任务会填满团队成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其次是团队成员个人能力是不是能做好主管拆解出来的任务。实际工作中,会听到一些主管抱怨团队成员不给力,但仔细想想,究竟是团队成员不够优秀还是拆解任务不合理?这种现象值得深究。所以在这里,需要平衡好个人能力和组织任务的关系。任务需要有一些刻意设计,团队成员要能胜任拆解的任务,任务还要有挑战性,这样成员个人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最后还有团队协作流程,团队项目非正式信息处理方式、项目正式信息处理方式,跨团队、跨项目协作方式。这些事情都填满了团队成员的日常时间。我觉得需要根据各个分类制定好一些规则。梳理好这些流程规则,会提升不少团队效率和氛围。
再说说绩效考核。这是一个看结果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全看结果。首先,绩效考核不能太“虚”,有些绩效考核表(包括网上流传的部分绩效考核内容)都是通用、空洞的考核内容,没有实际参考价值,我甚至觉得这是对团队成员日常努力工作的敷衍。实际工作中,考核内容必须要与岗位通用技能和公司业务相结合,再加上考核周期限定(一般来说建议是季度考核,3 个月足够带来一些改变)。这样整个团队项目有了里程碑节点,也遵循了 SMART 原则。再考虑成员个人工作输出质量和整体目标结果,考核内容各个重点基本上都已经考虑到位,同时考虑到了个人业务目标、个人成长目标、团队目标。根据我几年验证,这样的绩效考核确实能带来团队目标感和成员个人成长提升。
关于团队辅导,刚晋升的管理人是做不到“因材施教”,前期都是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和固定思维,要求成员按照自己习惯方式执行。但随着时间累积,还是要尽量根据成员能力做出不同判断,成员能力稍弱需要减少一些问题变量,还是以提升销售额为例。面对能力过硬的成员,你的问题可以是:如何提升销售额?但是稍弱一些的,你的问题可能是:针对提升销售额,我们目前的想法是提升客单价,那么,你有哪些提升客单价的方案?
另外,需要把一些通用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沉淀下来,输出文档,给团队提供初步指导。例如:如何衡量一个新功能是否要做?类似这些通用性问题。这样既保证了团队能力下限,也为团队文化带来了向上的能量。
还想说明的是,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位主管。而只需要理解为:在某个公司体系内,角色不同。其实是否有这种想法,其实在日常沟通都能体现出来。这是融入团队的前提条件。
责任担当也是必不可少,团队成员的技能成长、日常任务、薪资都和一线主管息息相关。在互联网公司,都是 20 多岁,鲜衣怒马青年时。不是一个个“资源”,不是单纯人员数字而已,而是切切实实的人生经历。
最后。保持真诚与正直,以我有限的职业经历理解,说这个品格能决定职业生涯上限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