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寺塔
共 162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27
历史沿革
宋重和二年(1119年),有歙黄备村人张应周在山门与漱芳台埒前建造七级方塔。
宋宣和三年(1121年),毕永朗题记《长庆院塔》,
元天历元年(1328年),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皆有张姓族人重修。
明万历四年(1576年),歙县七里涂圣僧庵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全部款项也都由当时永丰乡清泰里和岩寺镇吴塘大社、永和二社的商人捐助。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即泰昌元年,张大晋复倡族人修之,并题识勒石于塔内西面二层。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塔顶遭雷雨风暴折毁,坠落练江,上有"大宋重和二年正月"铸字,乡贤程光国重修,程瑶田作《重建塔顶记》与《太平十寺始建浮图年月记》。
清咸丰、同治间(1851—1874年),寺毁塔存。
长庆寺塔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歙人江障集资重修。
建筑格局
长庆寺塔塔身七层,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内实心,平面呈方形,犹袭唐制。塔高23.1米,底层为青石制须弥座,上承一层塔檐石柱,边长5.28米,高2.34米,其束腰部分高66厘米,有间柱、角柱,当为民国时所修。该塔一层有券门回廊,显得较高,石檐柱间宽4.33米,四面辟有券门,门洞中空,内有石雕莲瓣佛座。塔身以黄土胶泥砖砌,塔砖规格为31厘米×17厘米×5厘米。檐口用砖叠涩出五层菱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覆筒板瓦。第二层以上墙面均凹进一券窗式佛龛,四隅方形角倚柱半隐半露,柱头作方形栌斗,凹入的门券内均绘一尊彩色佛像图案。
长庆寺塔塔顶有铸铁葫芦形刹顶,四角用铁链系牢稳固,各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铎。塔身高度逐层递减,自然收分,塔檐在视角上呈现出秀丽舒展的轮廓。
长庆寺塔每层檐口用砖叠涩挑出,间以五层斜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复以简板瓦。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铃。
长庆寺塔
文物遗存
长庆寺塔内嵌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碑记,该塔身上嵌有数方明代重修碑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塔旁原有长庆寺,故名;又因此山原有十寺,又名“十寺塔”。
相关历史
"徽州府城外太平十寺之长庆寺,旁有七级浮图。乾隆四十一岁在丙申。九月廿四日,鸡初鸣,大风暴雨,瓦飞木拨。而浮图之铜顶于是时折坏,堕山下练水中,黎明时为牵筏人资去,遗其顶末。以今尺度之,长七寸余。等以天平,八斤二两。吾友胡授谷见而取归,视其上有'大宋重和二年正月'字。按重和二年即宋徽宗宣和改元之年??"
附∶程瑶田《太平十寺始建浮图年月记》(摘要)。
文物价值
徽州文化内涵深厚,宗教文化也极具地方色彩。皖南徽州古塔遗存不多,且多为六角形、八角形的风水宝塔,长庆寺塔是仅存少有的方形佛塔,保留了唐宋早期佛塔的形制,具有南方唐宋方塔风格,在建筑工艺、文学艺术诸多方面烙有时代的印痕,是研究佛教建筑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1981年9月8日,长庆寺塔由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长庆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长庆寺塔位于歙县徽城镇练江南岸的西干披云峰麓。
开放时间
全年,全天开放。
交通信息
自驾:黄山市人民政府——天都大道——屯光大道——永佳大道——长庆寺塔。
长庆寺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