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同学: 谈谈认知

共 2549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7-20 17:30

大家好,我是三元。今天来跟大家聊一个比较有深度的话题——认知。

之所以会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不久前刚读完一本书——《认知觉醒》。虽然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是一本新书,里面的大多数概念之前都有所接触过,但还是触发我的进一步思考,有了更深的体会。

认知体系有多重要?

李笑来曾经说过一句让我很震撼的话:

一个人是否真正聪明,在于他大脑中有多少重要、清晰和准确的概念,那些重要、清晰、准确的概念有多少重要、清晰、准确的关联。

这些重要、清晰、准确的概念不断积累,不断建立联系,最后会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形成一套完整认知体系的人,往往让这一套体系来指导人生大大小小的决定,而不是盲从本能,或者随波逐流。

这个世界上很多观点看上去都是相反的。

有人告诉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有人告诉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快乐和正反馈的努力是低效的

有人跟你说活在当下,也有人跟你说,不要困在当下,要追求诗和远方

有人跟你说谈恋爱的时候脸皮要厚,主动去追对方,也有人会跟你说不要靠追,不要放低姿态,要靠吸引

有人告诉你今朝有酒今朝醉,同样也有人告诉你要学会延迟满足......

好像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又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果没有完整的认知体系,或者大脑中只是支离破碎、道听途说的片段,那么在碰到一些结论相悖而又言之有理的观点,会很难进行辨别,更别说做出恰当的决定了。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的一句话:

检验一流智力的唯一标准,是看他大脑中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依然保有正常行事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背后,是靠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来支撑的,而这个体系,又由一个个重要、清晰和准确的概念所构成。

看完书后,最近重新思考了一些概念,下面分享给大家。

知识?

什么是知识?借助万维钢老师的一段话: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真正的知识。

考试靠高分、读了很多本书、听了很多课,不叫真正地有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并不一定能指导你的实际决策。反而是你在某个地方当中遇到的一个观点让你产生触动,陷入深思,这可能才是你真正的知识,毫无疑问它触动了你,跟你产生了关联,也让你发生了真实的改变。

读书能给人带来知识吗?不一定,我相信很多人读完一本书,过一段时间忘得差不多了,更别说带来什么改变。

刷短视频就一定是浪费时间吗?也不一定,对于某些信息,某些短视频能更加高效地传达,也能让你产生触动,进而成为你的知识。

你可能会问了: 那是让我们每天去刷短视频吗?当然不是。渠道不重要,获取知识的方法才重要。 这已经不是仅靠书本才能获取知识的时代了,互联网让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获取知识的方法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寻找让自己产生触动的信息,使之跟自己产生关联,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

成长?

成长的本质是消除模糊

很多困难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小得多,之所以我们会觉得难以解决,产生恐惧、逃避的心理,是因为我们大脑的认知圈当中出现了模糊,而潜意识对于模糊的事物会自然抗拒。这样一来,原来具体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模糊,其边界无限扩大,本来不难解决的事情,在潜意识当中变得无比困难。

当你能够正视这些模糊,勇敢地面对它们,并且想办法消除模糊之后,人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尝试逃避这些模糊,也就意味着逃避了核心的问题,所有的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

想要消除模糊,唯有正视它,直面它,拆解它。

有时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心里也会非常难受,但这种难受的感觉又说不清、道不明,这时候不妨停下来好好问问自己:

  • 这是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我会如此恐惧它?
  • 面对困境,我还能做些什么?
  • 如果失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尝试一步步拆解这些问题,让那些模糊的感觉变成实实在在的想法,甚者是可以操作的细节,从恐惧的情绪中脱身出来,不再受到潜意识当中情绪的束缚。

人的成长,就是一步步直面模糊、消除模糊的过程

刻意练习?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非常努力,甚至努力到感动自己,最后还是效果不佳?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鸡汤,给自己打了那么多鸡血,但最后还是半途而废,难以坚持?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味强调努力本身的重要性,却不告诉你如何以科学有用的方法付出努力。

刻意练习实际上代表的就是科学有用的方法,并且可以适用到任何领域。对于刻意练习,主要由四大关键要素。

1.清晰的目标。

很多人喜欢给定 flag,拿刷算法题这件事来说,这样的目标就显得太过于模糊,给人一种抓不住的感觉,真要执行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放弃。

所以目标一定要清晰。究竟是刷什么类型的题目?在哪个平台上刷题?每天投入多长的时间来刷题.....确定这些细节之后,这个目标会更加切实可行,而不是像空中楼阁一样,让人望而却步。

2. 极度的专注

专注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了,现在我们每天都有会面临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太多让我们分心的信息,比如微博突然出了热搜、刷到各种没啥信息的短视频等等。

现代人要想专注一件事,比以前更难了。

但实际上极度的专注永远是刻意练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0% 的时间极度专注远比 100% 的时间不那么专注效果要好得多。

3. 即时的反馈

如果做一件事情,要做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甚至得不到反馈,那么你也是很容易放弃的。在 LeetCode 上做算法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即时反馈的例子,在你写完代码后直接运行看到结果,知道自己的代码运行的结果和正确答案之间的差异,从而指导自己下一步的优化。

对于其他练习过程同样如此,同样需要即时反馈机制,这是作为科学练习过程很重要的环节。

4. 不要停留在舒适区

对于很简单的事情,人们都喜欢重复做,因为很简单,让自己感觉很舒服。但一直做这样的事情,对自己没有一点提升,也不是一个正确的练习姿势。正确的练习,是需要做一些稍微超出自己能力圈、但自己稍稍努一把力又能够到的事情,我们把这样的练习区域叫做舒适区边缘

永远在舒适区边缘练习,这样不会让你低水平重复,也不会让你踏入恐慌区止步不前。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来个【转发、收藏、在看】三连吧,让更多的人也看到~

❤️ 顺手点个在看呗 ↓

浏览 2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